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如何表征水凝胶微针的吸水能力?

嘉峪检测网        2025-07-19 15:58

水凝胶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或检测载体,其吸水能力直接影响药物释放效率、检测灵敏度以及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本期,EFL结合3 篇用户案例,解析不同应用场景下水凝胶微针的吸水实验设计与关键结论,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案例 1:丝素蛋白基比色微针贴片的吸水实验

如何表征水凝胶微针的吸水能力?

 

文章标题:Silk fibroin-based colorimetric microneedle patch for rapid detection of spoilage in packaged salmon samples

 

发表期刊:Food Chemistry

 

DOI:10.1016/j.foodchem.2022.135039

 

实验方法:

以 3% 明胶hydrogel模拟生物组织环境,将干燥的微针针尖插入明胶中,每2分钟记录一次重量变化。吸水前后用吸水纸吸干针尖表面水分,通过公式计算吸水率:Water absorption% = [(M - M0) / M0]×100。其中M0是针头插入明胶之前MN针头的干重,M是插入明胶后MN针头的总重量

 

实验结果:

微针的吸水能力随SilMA浓度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7% SilMA浓度时吸水能力最强,6分钟内可完成大部分吸水,8分钟后趋于稳定。该浓度下的微针能快速提取组织液,满足实时检测三文鱼新鲜度的需求。

 

如何表征水凝胶微针的吸水能力?

 

案例2:AlgMA-TSA水凝胶微针的吸水实验

如何表征水凝胶微针的吸水能力?

 

文章标题: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sisted Bioinformatics, Microneedle, and Diabetic Wound Healing: A“New Deal”of an Old Drug

 

发表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DOI:10.1021/acsami.2c08994

 

实验方法:

体外吸水测试:将 8% AlgMA 浓度的微针贴片浸泡在 37℃ PBS 中,定期测量其重量变化,计算吸水率。观察微针在吸水后的形态变化,评估其保持结构完整性的能力。

 

实验结果:

微针在30分钟内吸水率达250%,360分钟达到平衡(约590%),表明其能快速吸收伤口渗出液,维持湿润的愈合环境。高孔隙结构和亲水性使其在吸水后仍能保持稳定形态,避免对脆弱伤口组织的压迫。

 

如何表征水凝胶微针的吸水能力?

 

案例 3:适配体响应型微针贴片的吸水实验

如何表征水凝胶微针的吸水能力?

 

文章标题:An aptamer-responsive microneedle patch sensor platform combining with 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 for detection of steroid hormone cortisol in skin interstitial fluid

 

发表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DOI:10.1016/j.bios.2024.116935

 

实验方法:

优化蓝光交联时间(5s、10s、20s),通过重量法测定微针在琼脂糖凝胶中的吸水能力,计算吸水率。采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吸水前后的形态变化,评估其提取ISF的效率。

 

实验结果:

吸水率随蓝光交联时间延长而降低:5s 交联时吸水率最高(约570%),20s 交联时最低(约190%)。10s 交联时吸水率约355%,处于中间水平,兼顾了机械强度(足以穿透皮肤)和吸水能力(可有效提取ISF)。

通过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微针贴片在吸水前后的微观形态。吸水前:微针呈规则金字塔结构,针尖锐利,阵列排列整齐;吸水后:微针体积显著膨胀,针尖仍保持基本结构但边缘略圆润,整体阵列未发生坍塌。

 

如何表征水凝胶微针的吸水能力?

如何表征水凝胶微针的吸水能力?

 

EFL Tips

介质选择:吸水实验需模拟目标应用环境(如明胶模拟组织、PBS 模拟体液、琼脂糖模拟皮肤),确保结果与实际场景匹配。

检测指标:常用吸水率、吸水速率等参数,结合重量法、形态观察(如超景深显微镜)评估吸水能力。

材料影响:水凝胶浓度(如 7% SilMA、8% AlgMA)和交联程度(如蓝光照射时间)显著影响吸水性能,需通过优化实验确定最佳条件。

 

分享到:

来源:EngineeringFor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