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另一款常用材料——关于缝线的单位,5-0,6-0……
分享之前,简单回顾我与“5-0”或“6-0”的交道:
我使用过PP聚丙烯的蓝色缝合线,接触过PTFE线,刚开始我也犯懵,因为同事或医生沟通时,口头总是能听到“这个做5-0”、“那个用6-0行不行”。
5-0是不是0.5mm?5-0和6-0哪个更细?同样的5-0,PP和PTFE粗细是一样吗?
直到我把这套编号的源头、规则和工程学逻辑梳通,才真正不再“凭感觉”。
1)这套标号从哪来:1937年的标准化
现代医学里最常用的是USP缝线规格。在外科快速发展但厂商“各吹各的号”的年代,1937年USP把缝线直径做了标准化分级,从此号数有了统一坐标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5-0、6-0所在的那套体系。
更“反直觉”的点在于:
数字越大越粗(当你只看1、2、3…这边时);
但到了“0”这一档是分水岭;过了0往“小”走时,就写成2-0、3-0、…6-0、7-0,“-0”前的数字越大,线越细。这就是医生口头常说的“two-aught(2-0)”、“five-aught(5-0)”“aught/ought”这个词在英语里有“零”的含义,来自古英语词源。
ps:0是刻度的中轴。往左(1、2、3…)越粗;往右(2-0、3-0、…)零越多越细。
2)还有一套“公制”:EP/Metric
欧洲药典采用十进制直径,单位是0.1mm。比如“3.5Metric”≈0.35mm。这套更直观,常用于与USP对照。
常用近似换算(按合成线常见范围):
6-0≈Metric1(约0.07–0.1mm)
5-0≈Metric1–1.5(约0.10–0.15mm)
4-0≈Metric1.5–2(约0.15–0.20mm)
3-0≈Metric2(约0.20mm)
2-0≈Metric3(约0.30mm)
0≈Metric3.5(约0.35mm)
ps:不同材料类别的直径上限/下限略有差别。
3)为什么同一号数,不同材质直径不完全一样?
USP并不是给一个“绝对值”,而是按材料类别(如胶原/合成可吸收/不可吸收)给出直径范围和检验方法(如直径〈USP861〉、针线连接〈USP871〉、抗拉〈USP881〉)。因此同为6-0,合成线与天然胶原线的允许直径带宽不同:例如6-0在合成材料里常见约0.07mm,而胶原类可到0.10mm左右——这就是你看到“同号不同粗细”的根本原因。
4)“号数—直径—强度”的工程学逻辑
直径越细→组织创伤越小,但强度/持针性下降;
直径越粗→强度更高,但针孔和组织反应也更大。
临床选择的基本经验是:满足组织强度需求的最小号数。例如面部美容/精细手术常用5-0、6-0;躯干/张力较大区域常用3-0、4-0;血管吻合常见6-0或更细的单股聚丙烯;筋膜/腹壁强化会选到0或1。这些是“典型用法”,不同学科与术式会有习惯差异。
5)读法与常见误解
误解1:“5-0就是0.5mm”?——不是。5-0在USP中不是“毫米”,而是等级;合成材料里5-0常在0.10–0.15mm档。
误解2:“5-0和Metric5是一码事”?——不是。Metric5表示约0.5mm,而5-0是更细得多的线。
误解3:“同号数不同品牌为什么手感和粗细不一?”——因为USP给的是范围与测试标准(直径、抗拉、针线连接强度等),不同材料、不同编织/挤出工艺、涂层与公差策略都会带来差异。
误解4:“5-0的英语读法是five-oh?”——口语里更常说five-aught(“零”的古词),来源于英语里“aught/ought=0”。
6)这套编号为什么“长这样”?
分享一段可考的历史与一段“江湖传说”
可考的关键节点:1937年USP将缝线直径与性能制度化分级,统一了市场,使得“0作为分水岭、两侧双向编号”的格局固定下来(随后不断扩展至更细/更粗与更多材质,并配套了直径与力学测试章节)。
材料故事:早期广泛使用的catgut(肠线)与乐器弦、网球弦同源于动物肠膜纤维(今天这些领域也仍有“天然肠弦”存在),材料工艺的进步推动了更细线材与更稳定的性能出现。这解释了“为什么能越做越细”,但并不足以说明“编号体系从乐器弦直接迁移而来”。现有可靠文献主要能明确1937年的标准化,而关于“编号是否源自乐器弦/线规”的说法,多见于二手资料与行业口述,缺乏权威文献的直接证据,大家可持保留态度。
7)超实用:见号识粗细(工程师速查)
仅为直觉化认知,不同材质的允许范围不同,以常见合成线量级举例:
6-0≈0.07–0.10mm≈Metric1(微血管/精细皮肤)
5-0≈0.10–0.15mm≈Metric1–1.5(面部/手部皮肤等)
4-0≈0.15–0.20mm≈Metric1.5–2(常见皮肤/浅筋膜)
3-0≈0.20mm≈Metric2(厚皮肤、张力较大部位)
2-0≈0.30mm≈Metric3(深层/筋膜)
0≈0.35mm≈Metric3.5(腹壁/筋膜加固)
ps:查对具体产品时,以USP/厂商技术文件的直径与强度范围为准
8)写给研发/注册的你
标准阅读索引:直径(USP861)、针线连接(USP871)、抗拉(USP881);
两套规格并存:全球市场资料常需同时标注USP与Metric(EP);注册沟通与说明书里避免将5-0误写成“0.5mm”的单位歧义。
设计权衡:目标组织学性能(反应性、持针性、节结安全性)+工艺(挤出/编织/涂层)+物理指标(直径、CV、抗拉、结节减弱系数)共同决定“同号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