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详解(含Process)

嘉峪检测网        2025-08-04 19:46

在追求更小、更快、更节能的电子设备的道路上,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从未停歇。

其中,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出现是这一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FinFET 是一种开创性的晶体管设计,彻底改变了半导体行业。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详解(含Process)

 

历史和演变

FinFET 技术的发展是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FinFET 代表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三维晶体管设计,与传统平面晶体管相比,它提供了增强的性能和能效。FinFET 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当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垂直多栅晶体管结构的概念。这一突破性的想法解决了平面晶体管在缩小尺寸的同时保持良好电流控制能力的局限性。研究人员意识到,通过使用类似鳍的结构作为沟道区域,可以实现更好的静电控制,减少漏电流,并提高整体晶体管性能。在 2000 年代初期,英特尔、IBM 和台积电等主要半导体制造商开始进行密集的研发工作,以完善和商业化 FinFET 技术。

制造流程:

FinFET 的工作原理

FinFET 的工作原理涉及使用鳍状沟道,而不是传统 MOSFET 中的平面沟道。与具有平面沟道的平面晶体管不同,FinFET 采用从衬底垂直突出的鳍状沟道。沟道被栅极电极从三面包围,提供了对晶体管行为的优越控制。栅极结构包括栅极氧化层、栅极电极和栅极绝缘层。

当对栅极电极施加电压时,沟道区域会形成电场。这个电场控制着通过沟道的电流。FinFET 的独特设计允许对沟道进行更好的静电控制,减少漏电流,并提高整体晶体管性能。

 

FinFET 的关键优势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详解(含Process)、

 

减少漏电流:FinFET 的主要优势之一是能够显著减少功耗泄漏。垂直鳍结构允许更好地控制沟道,在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时减少漏电流。这种改进的控制减少了能量浪费,提高了能效。

增强性能:与前代产品相比,FinFET 提供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三维结构允许更高的晶体管密度,使得在给定区域内可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这导致更高的处理能力和更快的开关速度,从而提高了整体设备性能。

可扩展性:随着电子设备尺寸的不断缩小,晶体管的可扩展性变得至关重要。FinFET 展示了出色的可扩展性,使得半导体行业能够继续其对微型化的不懈追求。该设计在处理缩小的晶体管尺寸方面的稳健性对于维持摩尔定律的步伐至关重要。

低功耗:FinFET 的工作电压低于传统晶体管,从而降低了功耗。对沟道的改进控制使得更好的功耗管理成为可能,从而延长了便携设备的电池寿命,并减少了大型系统的能源需求。

更好的沟道控制:FinFET 允许更好地控制沟道区域,减轻了困扰 MOSFET 的短沟道效应。三维鳍结构和调整鳍宽度的能力提供了增强的静电控制,减少了不希望的效应,使得有效的缩放和改进性能成为可能。通过调整鳍宽度,可以微调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和性能,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FinFET 的关键尺寸

下图显示了影响 FinFET 性能的一些关键尺寸: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详解(含Process)

栅极长度(Lg):栅极长度表示控制 FinFET 沟道区域的栅极电极的长度。更小的栅极长度可以减少传播延迟并提高性能。

鳍厚度(T):这表示鳍的横向尺寸。尽管较厚的鳍可以更好地控制沟道并减少短沟道效应,但较厚的鳍同时也会在工艺复杂性和寄生电容方面带来挑战。

鳍高度(Hfin):鳍高度表示 FinFET 中鳍结构的垂直尺寸。增加鳍高度可以更好地静电控制沟道,从而提高晶体管性能。它还可以提高驱动电流并减少漏电流。

晶体管宽度(W):较宽的鳍提供了更大的沟道横截面积,从而实现更高的驱动电流。

 

超越 FinFET

除了 FinFET 之外,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正在塑造电子设备的未来。一些值得注意的技术包括: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详解(含Process)

 

纳米片 FET(NS-FET)

纳米片 FET 是 FinFET 技术的演变,旨在进一步提升晶体管性能。它不是使用鳍结构,而是使用多层超薄硅层堆叠在一起,形成纳米片。这种架构提供了更好的静电控制,减少了电流泄漏,从而提高了能效和性能。

 

环绕栅极 FET(GAA-FET)

GAA-FET,也称为纳米线 FET 或纳米带 FET,是一种新兴的晶体管架构,与 FinFET 相比,它对沟道区域提供了优越的控制。在这种设计中,沟道被栅极从四面包围,实现了更好的静电控制,减少了短沟道效应。GAA-FET 提供了出色的可扩展性、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能效。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详解(含Process)

 

隧穿 FET(TFET):

TFET 是一种新型晶体管架构,利用量子力学隧穿现象。它用隧穿结取代了传统的 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结,从而更好地控制晶体管的行为。TFET 有可能在较低电压下工作,减少功耗,并可用于低功耗应用,如移动设备和物联网(IoT)设备。

 

碳纳米管 FET(CNFET):

碳纳米管(CNT)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圆柱形结构,具有出色的电学性能。CNFET 使用碳纳米管作为沟道材料,与传统的硅基晶体管相比,提供了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更高的电流密度。CNFET 有望用于高性能应用,并可在较低的功耗水平下工作。

 

自旋电子器件:

自旋电子学,或称自旋电子学,是一个新兴领域,它利用电子的固有自旋,而不仅仅是它们的电荷。自旋电子器件,如自旋场效应晶体管(SpinFET)和磁隧道结(MTJ),使电子自旋的操纵成为可能,用于数据存储和处理。这些器件有可能彻底改变存储技术,带来更快、更节能的数据存储和计算系统。

类脑计算:

类脑计算旨在开发模仿人脑结构和功能的硬件系统。它涉及设计专门的电路和架构,能够以卓越的效率执行诸如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等任务。

 

分享到:

来源:十二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