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生产品管

5Why分析法使用经验总结附经典案例

嘉峪检测网        2025-08-26 12:25

一、什么是5Why分析法
 
5Why分析法,又称“五个为什么”分析法,是一种通过连续提问“为什么”来探究问题根本原因的思考工具。这种方法最早由丰田公司的大野耐一提出并应用于丰田生产系统(TPS)中,后来逐渐成为全球企业广泛采用的问题解决工具。 
 
想象一下,当孩子问“为什么天会下雨?”时,家长回答“因为云里的水蒸气凝结了”,孩子接着问“为什么水蒸气会凝结?”,家长再解释“因为温度降低了”...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正是5Why分析法的精髓所在。
 
5Why分析法的核心价值在于:
 
1、避免表面解决:不满足于处理症状,而是找到问题的根源;
2、系统思考:通过因果链条理解问题的全貌;
3、预防为主:通过解决根本原因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二、5Why分析法的正确使用步骤
 
第一步:明确问题现象首先需要清晰、准确地描述问题现象。好的问题描述应该包含:
1、什么对象出现了问题;
2、问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问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4、问题的严重程度或影响范围。
 
案例:某汽车制造厂发现近期车门装配线的次品率上升了15%,主要集中在左前门密封条安装不到位的问题上。
 
第二步:组建分析团队5Why分析不是单打独斗的工作,应该组建跨职能团队,包括:
1、直接操作人员:最了解现场情况;
2、技术人员:能提供专业视角;
3、质量管理人员:熟悉问题历史数据;
4、相关管理人员:能协调资源支持。
 
第三步:开展5Why分析
 
从问题现象出发,连续追问“为什么”,通常需要5次左右的深入挖掘才能找到根本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3-7次追问,不必拘泥于确切的“5”次。
 
关键技巧:
 
1、每个"为什么"都要基于事实和数据,而非假设;
2、每个回答都应该能够被验证;
3、如果某个"为什么"有多个可能答案,需要分别探索;
4、使用"因此"来检验因果逻辑是否成立。
 
第四步:验证根本原因
 
找到潜在的根本原因后,需要通过实验或数据来验证:
1、如果消除这个原因,问题是否会消失?
2、这个原因是否能够解释所有观察到的现象?
3、是否存在其他协同因素?
 
第五步:制定并实施对策
 
针对根本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并确保:
1、对策能够彻底消除根本原因;
2、对策不会引入新的问题;
3、有明确的执行计划和责任人;
4、建立监控机制确保效果持续。
 
第六步:标准化和横向展开
 
将有效的解决方案标准化,并在类似场景中推广应用:
1、更新作业指导书;
2、修改相关流程和标准;
3、开展相关培训;
4、在其他可能有相同问题的区域实施。
 
三、5Why分析常见误区与避免方法
 
误区1:浅尝辄止,过早停止
 
很多人在问了两三个“为什么”后就觉得找到了原因,实际上可能只是停留在中间层次的原因上。
 
案例:
 
问题:机器停机了;
1Why:因为保险丝烧断了(停止在这里,只是更换保险丝)
实际上应该继续:
2Why:为什么保险丝会烧断?因为电机过载
3Why:为什么电机会过载?因为轴承润滑不足
4Why:为什么润滑不足?因为自动润滑泵故障
5Why:为什么润滑泵故障?因为未按计划进行预防性维护
 
误区2脱离事实,主观臆断
 
分析过程中基于假设而非数据,导致偏离真实原因。
 
避免方法
 
1、每个回答都要有数据或事实支持;
2、对不确定的环节进行实验验证;
3、区分事实和观点。
 
误区3:线性思维,忽略多因素
 
现实中很多问题有多个相互影响的根本原因,只沿着一条路径思考可能遗漏重要因素。
 
解决方法:
 
1、当一个问题有多个可能原因时,分别进行5Why分析;
2、使用鱼骨图等工具辅助分析多因素;
3、考虑人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误区4:混淆因果与相关性
 
把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或统计上的相关性误认为因果关系。
 
案例:
 
发现次品率上升与员工穿红色衣服的天数增加有相关性,就得出“红色衣服导致质量问题”的错误结论。实际上可能是因为生产旺季(需要加班)同时员工穿公司文化衫(红色)的天数增加,疲劳才是真正原因。
 
误区5:归咎于人,不改进系统
 
将问题简单归因于“员工不认真”“缺乏培训”等人员因素,而忽略了系统设计缺陷。
 
正确做法:
 
即使涉及人为因素,也要继续追问:
1、为什么员工会出错?
2、是否有防错设计?
3、流程是否容易导致错误?
4、培训是否真的不足?
 
四、5Why分析经典案例详解
 
案例1
 
丰田汽车门锁问题
 
问题现象:汽车出厂检测发现部分车辆的门锁无法正常锁闭。
 
1Why:为什么门锁无法正常锁闭?
→ 因为门锁的啮合不完全
 
2Why:为什么门锁啮合不完全?
→ 因为门锁机构的活动部件有轻微变形
 
3Why:为什么活动部件会变形?
→ 因为安装时需要使用较大力量敲击才能到位
 
4Why:为什么需要大力敲击才能安装到位?
→ 因为门锁支架的安装孔位置有偏差
 
5Why:为什么安装孔位置会有偏差?
→ 因为新引进的冲压模具设计尺寸与标准有0.5mm差异
 
根本原因:冲压模具设计不符合标准
 
对策
 
1、修正冲压模具设计
2、对已生产的部件进行全检
3、在模具验收流程中增加尺寸验证环节
 
效果:门锁问题彻底解决,类似设计问题在其他部件中得到预防。
 
案例2:医院患者跌倒事件增加
 
问题现象:某医院骨科病区近期患者跌倒事件增加了30%。
 
1Why:为什么患者跌倒增加?
→ 因为患者在去洗手间时容易失去平衡
 
2Why:为什么去洗手间时会失去平衡?
→ 因为患者需要携带静脉输液杆移动
 
3Why:为什么携带输液杆移动会导致跌倒?
→ 因为输液杆底座设计不适合在狭窄空间移动
 
4Why:为什么使用这种设计的输液杆?
→ 因为采购时主要考虑了价格因素,未充分评估移动性能
 
5Why:为什么采购时未充分评估移动性能?
→ 因为采购标准中缺乏对患者移动场景的考虑
 
根本原因:医疗设备采购标准不完善,未充分考虑实际使用场景
 
对策:
 
1、更换更适合移动的输液杆设计
2、修订医疗设备采购评估标准,增加使用场景测试
3、对高风险患者提供专人陪护
4、改善病房到洗手间的通道设计
 
效果:半年内跌倒事件减少60%,患者满意度提升。
 
案例3:电商网站购物车放弃率高
 
问题现象:某电商网站发现移动端用户将商品加入购物车后,完成购买的比例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Why:为什么移动端购物车放弃率高?
→ 因为用户在结算流程中退出
 
2Why:为什么用户会在结算流程中退出?
→ 因为结算流程需要太多步骤
 
3Why:为什么结算流程步骤多?
→ 因为强制要求注册/登录后才能结算
 
4Why:为什么强制要求登录?
→ 为了获取用户信息进行精准营销
 
5Why:为什么必须通过强制登录获取信息?
→ 因为缺乏其他有效的用户信息收集方式
 
根本原因:为获取用户数据而设计的强制登录流程阻碍了购买转化。
 
对策
 
1、提供游客购买选项,后期再鼓励注册;
2、优化注册流程,减少信息填写项;
3、通过其他方式(如购买后)收集用户信息;
4、对移动端实施更简化的结算
 
流程。效果:移动端转化率提升40%,总体营收增长15%。
 
案例4:食品厂包装重量超标
 
问题现象:某薯片工厂发现部分包装产品的净含量超出标称重量,导致成本上升。
 
1Why:为什么包装重量会超标?
→ 因为装填量比标准多
 
2Why:为什么装填量会多?
→ 因为装填设备的参数设置偏高
 
3Why:为什么参数设置偏高?
→ 为了避免因装填不足导致的客户投诉
 
4Why:为什么会有装填不足的风险?
→ 因为马铃薯片的密度波动较大
 
5Why:为什么密度波动大?
→ 因为原料马铃薯的固形物含量不一致,且切片厚度有差异
 
根本原因:原料质量不一致和加工工艺波动导致产品密度不稳定
 
对策:
 
1、与供应商合作改进马铃薯品种选择和储存条件;
2、优化切片工艺参数,提高厚度一致性;
3、在装填工序前增加密度检测环节,动态调整装填量;
4、更新装填设备控制算法,实现自适应调节。效果:重量超标问题减少80%,年节省原料成本约120万元。
 
五、5Why分析法的进阶应用技巧
 
1、与鱼骨图结合使用先使用
 
鱼骨图(因果图)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多个维度识别可能的原因类别,然后在每个主要类别上应用5Why分析深入挖掘。
 
2、量化分析支持
 
在分析过程中尽可能使用量化数据:
2.1、问题发生的频率
2.2、不同原因导致问题的比例
2.3、各环节的过程能力指数
2.4、时间趋势和模式分析
 
3、时间维度分析
 
考虑问题随时间的变化模式:
3.1、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3.2、是否有季节性模式?
3.3、与哪些变更时间点相关?
 
4、层次分析法
 
将问题分解为不同层次,逐层应用5Why:
4.1、系统层:整体流程或系统设计问题
4.2、过程层:具体操作流程问题
4.3、执行层:人员操作问题
 
5、反向验证法
 
假设找到的根本原因是正确的,反向推导是否能合理解释问题现象的所有特征。
 
六、5Why分析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1、制造业应用
 
1.1、设备故障分析
1.2、产品质量问题
1.3、生产效率低下
1.4、安全事故调查
 
2、服务业应用
 
客户投诉
分析服务流程瓶颈
员工满意度问题
系统故障排查
 
3、软件开发应用
 
代码缺陷分析
系统性能问题
用户交互问题
项目延期原因
 
4、个人生活应用
 
工作效率问题
人际关系冲突
健康问题
分析财务困境原因
 
七、5Why分析法的局限性与补充工具
 
虽然5Why分析法功能强大,但也有其局限性:
1、对复杂系统性问题可能过于简化
2、依赖分析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
3、可能忽略多个原因的交互作用
4、可以结合以下工具使用:
4.1、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系统性地评估潜在失效模式;
4.2、因果矩阵:评估不同原因的相对重要性;
4.3、帕累托分析:识别最关键的因素;
4.4、统计过程控制(SPC):监控过程变异。
 
结语
 
5Why分析法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掌握并有效应用需要持续练习和反思。关键在于培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思维习惯,不满足于表面解释,不轻易停止追问。通过本文的案例和方法介绍,希望质量工程师之家的各位粉丝朋友都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一强大工具,真正解决问题而非只是处理症状。
 
记住,每个问题都是改进的机会,而5Why分析就是打开机会之门的钥匙。从今天开始,面对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会发现许多长期困扰的问题其实都有意想不到的解决之道。
 
5Why分析法使用经验总结附经典案例
分享到:

来源:质量工程师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