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检测案例
嘉峪检测网 2025-09-02 12:45
一前言
在RE实验中,对于1GHz以下的问题,辐射干扰通常都是由线束辐射出去的。对于这一类问题,干扰源来自板内,干扰路径是线束本身。
从EMC的三要素出发,我们可以用频谱分析仪定位干扰源来自哪儿,也可以通过插拔线束定位干扰路径来自哪儿。两种方式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根据不同的产品的类型和失效频点是窄带还是宽带,选择不同的方法。
二问题背景
车载导航产品在做RE辐射实验时,在以下频段出现窄带超标:频差约为4MHz左右,测试未通过频段为100MHz附近。初步分析如下:
1.由于频差约为4MHz左右,很多人很可能认为那么干扰源就一定是4MHz左右,但其实不然,因为4MHz的频点很难倍频到100MHz这么高的频率,很大概率这个频点是被100MHz附近频点以载波的形式发射出来,如果我们一味去寻找板子上4MHz的频点,可能不得其法,而是应该去寻找91MHz,96MHz,104MHz等频点的位置在哪儿;
2.由于超标频点在100MHz附近,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干扰路径是线束本身,至于是哪根线束,需要通过拔除线束进行判断。
图1 测试曲线
三问题分析
由于产品功能模块较多,且外壳拆装比较费时间,而连接器数量不多,因而优先选择通过拔除连接器线束的办法定位问题。
图2 产品功能图片
我们从FM到以太网连接器线束逐个拔除(注意,拔线束时建议做加法,即拔完一根线束,再拔另外一根线束时,之前的线束也是处于拔除的状态,因为这个超标频点有可能是多根累加的结果,单一拔除某根可能始终无法满足测试要求),发现超标频点虽然有所改善,但是超标频点仍然存在。
图3 将FM、摄像头、显示屏和以太网线束拔除后测试曲线
此时还剩下主连接器的线束,继续将相关线束拔除,主连接器的功能包括:CAN,LIN,雷达,喇叭功放,MIC还有一些使能信号。
根据以往经验,拔除某一根线束后,频点能够消失或者下降明显,大部分情况下源头都是来自该链路信号,而非仅仅是作为辐射源的载体。因而,我们可以根据功能推断可能是来自哪个模块,根据以往经验,尚未遇到CAN,LIN,MIC,喇叭功放的模块出现类似问题,所以优先选择了雷达信号,雷达芯片的信号包括,DSI,VBAT和GND。
图4
我们将雷达信号的电源,GND和信号线都拔除,测试曲线如下(蓝绿色为新测试的曲线,红色和青色为原始测试曲线):
图5
从测试曲线可以看出,整个超标频段完全消失了,说明跟雷达链路有关。那么这个干扰源是来自主机还是雷达模块呢,我们有两种办法:
1.用频谱分析仪扫描定位;
2.需要跟软件确认,若将雷达模块断电后,DSI信号是否还传输。由于软件需要确认,我们先用频谱分析仪近场扫描,发现在雷达内部模块均未找到类似频点,反倒是在雷达连接处出现很强的频点,初步怀疑干扰源来自主机。为此,我们也扫描了主机部分,主机连接器处出现干扰源,且越靠近连接器能量越强。
图6 雷达信号接收模块扫描曲线图
图7 主机连接器处出现干扰源
根据扫描的结果,我们可以基本判定干扰源来自主机,正好此时跟软件同事确认,将雷达断电后,DSI信号仍然正常发送,于是我们将雷达断电,复测结果,发现超标频段仍然存在。
结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判定干扰源来自主机的DSI信号,且干扰源来自主机。查看了主机相应的原理图发现DSI信号串联的是电阻,根据失效的频段,替换成磁珠,复测结果如下,干扰频段完全消失,测试通过。
图8 电阻换成磁珠
图9 磁珠
图10 电阻换成磁珠后的测试结果四
总结对于稍复杂的产品,通过插拔线束可以快速定位问题点,然后根据问题的链路再进一步判断原因是什么。
来源:韬略科技E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