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25-09-01 21:35
硬脂酸镁(MgSt)作为药物制剂中常用的润滑剂,其过度润滑可能导致片剂硬度下降、崩解延迟或溶出变慢等问题。以下是硬脂酸镁过度润滑的典型物理表征及其影响机制:
1. 片剂性质变化
硬度降低
表征:片剂抗压强度显著下降,易碎裂。
机制:过量MgSt在颗粒表面形成疏水膜,削弱粒子间结合力(如氢键或机械互锁)。
脆碎度增加
表征:片剂边缘磨损或断裂(脆碎度测试超标,如>1%)。
机制:润滑剂过量导致颗粒间内聚力不足。
2. 药物释放性能改变
崩解时间延长
表征:崩解仪中片剂崩解时间超过标准(如>30分钟)。
机制:MgSt疏水性阻碍水渗透,尤其对水溶性差的API更敏感。
溶出速率下降
表征:溶出曲线中药物释放速率减缓(如Q30<80%)。
机制:疏水膜覆盖API颗粒表面,延缓润湿和溶解。
3. 粉体流动性异常
过度润滑的“反效果”
表征:粉体流动性反而变差(休止角>40°或流速下降)。
机制:过量MgSt导致颗粒表面过于光滑,静电积聚或细粉黏附。
4. 微观形态特征
扫描电镜(SEM)观察
表征:颗粒表面被连续、厚层的MgSt片状结晶覆盖。
机制:过量MgSt在混合中过度剪切形成均匀涂层。
接触角增大
表征:接触角测试显示疏水性显著增加(如>90°)。
5. 工艺参数异常
压片力-硬度曲线偏移
表征:相同压片力下,片剂硬度低于预期。
机制:润滑膜阻碍颗粒塑性变形或结合。
顶出力减少
表征:压片时顶出力异常低(模具粘附少但可能伴随硬度不足)。
6. 其他表征手段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可能检测到MgSt熔融峰比例异常增高(约120°C)。
红外光谱(FTIR)
羧酸根特征峰(如~1600 cm⁻¹)强度增加,提示过量MgSt覆盖API。
解决方案建议
优化添加量:通常MgSt用量为0.25%-1%(w/w),需通过实验确定临界值。
混合时间控制:避免过长时间混合(如>5分钟)导致均匀过度分布。
替代润滑剂:考虑亲水性润滑剂(如聚乙二醇)或共处理辅料(如硅化微晶纤维素)。
通过上述物理表征可快速识别硬脂酸镁过度润滑问题,并指导处方或工艺调整。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