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产品设计阶段开展环境需求分析:识别、量化与设计转化

嘉峪检测网        2025-08-30 10:54

产品设计不仅仅是美学与功能的融合,更是一场对环境的深刻对话。忽视环境需求可能导致产品性能衰减、故障频发、寿命缩短甚至安全事故。想象一台精密医疗设备因高温停机延误救治,或户外通信基站因湿气腐蚀导致信号中断——这些代价高昂的失败,往往源于设计初期对环境因素考量的缺失。本文将系统阐述如何在设计源头开展环境需求分析,精准识别关键环境因素,科学确定其取值,并转化为设计约束,从而打造出真正适应环境、稳健可靠的产品。

 

一、 环境需求分析:设计前端的防御性工程

环境需求分析是在产品设计初期,系统识别、定义和量化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运输、储存、安装、运行、维护、报废)可能遭遇的各种自然环境与诱发环境条件,并据此提出设计应对要求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

保障性能与功能: 确保产品在预期的环境条件下能正常工作,性能指标不超差。

提升可靠性: 减少环境应力导致的失效,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确保安全性: 防止因环境因素(如高温、振动)引发安全事故。

优化成本: 避免过度设计(增加成本)或设计不足(导致售后高额维修、召回)。

满足法规与标准: 符合目标市场关于产品环境适应性的强制性或推荐性要求(如 MIL-STD-810, IEC 60068, GB/T 2423 等)。

提升用户满意度: 产品在各种环境下表现稳定,增强用户信任。

 

二、 系统识别影响产品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罗万象,需结合产品类型、应用场景、生命周期阶段进行聚焦分析。主要类别包括:

气候环境因素:

温度: 极端高低温、温度变化率(热冲击)、温度循环(昼夜、季节交替)。影响材料性能(如塑料脆化、橡胶老化)、电子元器件参数漂移(如电阻、电容、半导体)、润滑剂粘度、化学反应速率、电池性能等。

湿度: 高湿度、低湿度(干燥)、凝露、湿度循环。导致金属腐蚀、绝缘材料性能下降(漏电流增加、击穿风险)、微生物滋生(霉变)、吸湿材料膨胀变形(如木材、某些塑料)、静电积累(干燥环境)。

气压/海拔: 低气压(高海拔)、高气压(深水、加压舱)。影响散热效率(空气稀薄)、密封设计(内外压差)、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空气绝缘强度降低)、流体沸点/凝点变化。

太阳辐射: 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导致材料(尤其是塑料、橡胶、涂层)老化(褪色、脆化、开裂)、温度升高。

降水: 雨、雪、冰雹、冻雨。带来水侵入风险(导致短路、腐蚀)、机械冲击(冰雹)、结冰(增加重量、阻塞通风口、影响活动部件)。

风: 风速、风向变化。产生动态载荷(影响结构强度、稳定性)、影响散热、加速沙尘/盐雾侵蚀、产生风噪。

机械环境因素:

振动: 正弦振动、随机振动。频率范围、加速度、位移是核心参数。导致结构疲劳断裂、紧固件松动、元器件引脚断裂、光学/机械对准偏移、接触不良(如继电器、连接器)。

冲击: 半正弦波、后峰锯齿波、梯形波等。峰值加速度、持续时间、冲击方向是核心参数。导致结构瞬时过载变形或断裂、脆性材料破碎、电子元器件瞬时失效或潜在损伤。

加速度(稳态): 如飞行器、车辆加速/转弯/制动时的持续过载。影响结构承载、液体流动、运动部件受力。

碰撞: 比冲击更剧烈,通常模拟事故场景(如跌落测试)。对产品整体结构强度、内部关键部件保护提出极高要求。

声振: 噪声引起的结构振动。影响精密仪器、产生疲劳。

化学/生物环境因素:

盐雾: 沿海、海洋环境或除冰盐环境。对金属(尤其钢铁、铝合金)产生严重电化学腐蚀,影响导电性、结构强度、外观。

腐蚀性气体: 工业环境中的 SO₂, H₂S, NOx, Cl₂, 臭氧(O₃)等。导致金属腐蚀、材料(如橡胶、塑料)劣化、触点氧化。

沙尘: 干燥多风环境。导致运动部件(轴承、齿轮)磨损、堵塞通风散热通道(导致过热)、污染光学表面、影响电气触点。

霉菌/真菌: 温暖潮湿环境。生长在材料表面(尤其有机材料),导致绝缘下降、外观损坏、产生异味、甚至物理破坏。

液体浸渍/喷溅: 除降水外,还包括清洁剂、燃料、油料、化学试剂等。需要考虑兼容性(材料是否被溶解、溶胀、腐蚀)和侵入防护。

电磁环境因素:

电磁干扰: 辐射干扰(RE)、传导干扰(CE)。来自其他设备、雷电、电网开关等。可能导致电子设备误动作、性能下降、数据错误甚至损坏。

电磁敏感性: 辐射抗扰度(RS)、传导抗扰度(CS)、静电放电抗扰度(ESD)。设备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

电源特性: 电压波动、频率变化、谐波、瞬时跌落/中断。影响设备稳定供电,可能导致重启、数据丢失、硬件损坏。

诱发环境因素: 产品自身或相邻设备产生的环境。

内部温升: 功率器件(CPU、电源模块、电机、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可能导致局部高温。

内部振动: 风扇、电机、泵、压缩机等运动部件产生的振动。

内部电磁干扰: 产品内部高速数字电路、开关电源、电机驱动等产生的噪声。

识别方法:

生命周期阶段分析: 分别考虑运输(海运集装箱高温高湿、陆运颠簸振动、空运气压变化)、仓储(温湿度、堆叠压力)、安装(现场气候、操作冲击)、运行(应用现场所有环境)、维护(维护环境条件)、报废(处理环境影响)。

应用场景分析:

地理区域: 热带雨林(高温高湿)、沙漠(高温干燥、沙尘)、寒带(极低温、冰雪)、沿海(盐雾、高湿)、高原(低气压、强紫外线)、城市/工业区(污染气体)、室内/室外、固定/移动(车载、机载、舰载、便携)。

具体场所: 工厂车间(油污、振动、电磁噪声)、医院(消毒剂、液体喷溅)、家庭(相对温和,但可能有宠物、清洁剂)、户外严苛环境(基站、风电设备)。

用户调研与历史数据: 收集现有产品或竞品在类似环境下的故障报告、用户抱怨。了解目标用户群体的实际使用环境。

标准法规对标: 研究行业通用标准(如 MIL-STD-810, IEC 60068, ISO 16750 汽车电子, IPC 电子组装)、特定产品标准(如医疗设备 IEC 60601)以及目标市场的法规要求,这些标准中通常定义了典型的环境试验条件。

专家咨询: 环境工程专家、可靠性工程师、材料科学家、有经验的现场服务工程师的意见至关重要。

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在概念设计阶段,运用 FMEA 工具,思考各种潜在环境因素可能引发的失效模式及其后果,有助于系统性地识别关键环境应力。

 

三、 科学确定环境因素的取值(严酷度与剖面)

识别出环境因素只是第一步,科学、合理地确定这些环境因素的具体数值(严酷度)及其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环境剖面) 是环境需求分析的核心挑战,直接决定了设计的成本和可靠性水平。

确定严酷度(Severity): 环境参数的大小或强度。

极值与持续时间: 不仅要关注极端值(如最高/最低温度),更要关注该极值出现的概率和持续时间(如一年中超过 40°C 的天数)。短暂峰值和长期暴露的设计策略不同。

组合效应: 环境因素往往同时或相继发生(如高温+高湿+盐雾;振动+低温)。需评估组合作用的严酷程度,可能比单一因素更严重。

安全裕度: 在实测或统计值基础上,根据产品关键性、失效后果严重性、数据不确定性等因素,增加合理的设计裕度(如 +5°C, +10% 加速度)。裕度大小需权衡可靠性与成本。

生命周期阶段差异: 运输/储存期间的环境严酷度可能远高于运行环境(如非控温仓库的极端温度)。

内部诱发环境: 通过热设计、振动仿真等预估产品内部关键位置的环境参数(如 CPU 结温、硬盘处振动量级)。

历史环境数据: 收集产品预定部署/使用区域的气象站数据(温度、湿度、降水、风速、日照)、环境监测数据(污染物浓度)、地震记录等。使用长期统计值(如 20 年、50 年一遇的极值,平均值,95% 置信区间值)。世界气象组织(WMO)、各国气象局、环保部门是重要来源。

实测数据: 对于特定场所或新应用,进行现场环境监测(使用温湿度记录仪、振动数据采集器、气体传感器等),获取第一手数据。对于运输环境,可在包装内放置记录仪进行实测。

标准与规范: 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如 MIL-STD-810, IEC 60721 环境条件分类)中定义的等级或具体数值。这些标准是行业经验的总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仿真与预测: 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设备内部温度场;使用有限元分析(FEA)预测振动响应;利用气候模型预测特定区域未来环境趋势。

竞品分析与标杆: 分析主要竞争对手产品宣称或实测达到的环境指标。

用户需求规格(URS): 客户合同中明确提出的环境要求是必须满足的基线。

数据来源:

关键考量:

定义环境剖面(Environmental Profile): 描述环境参数在时间和/或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静态剖面: 关注长期稳定的环境条件(如数据中心恒定温度)。

循环剖面: 描述周期性变化(昼夜温差、季节性变化、设备开关机循环、运输中的振动谱变化)。需要定义循环次数、频率、幅度。

瞬态剖面: 描述突发性事件(如设备跌落、电源浪涌、雷击、冷启动冲击)。需要定义波形(半正弦、锯齿波等)、峰值、持续时间、上升/下降时间。

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大型设备内部不同位置的环境可能差异巨大(如机柜顶部温度远高于底部,靠近风扇处风速大)。需要定义关键监测点的环境要求。

组合剖面: 最复杂也最真实,描述多种环境因素随时间/空间共同变化的复杂场景(如汽车行驶中同时经历温度变化、振动、湿度变化、化学暴露)。

量化方法示例:

温度:

取值: 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如目标城市 30 年最高/最低气温记录,取 95% 概率值或加裕度),结合产品内部温升预测(如 CPU Tjmax + 环境温度 < 允许最高结温)。考虑太阳辐射引起的温升(“黑箱”效应)。

剖面: 定义存储温度范围(如 -40°C to +85°C)、工作温度范围(如 0°C to +55°C)、温度变化率(如 10°C/min 热冲击)、温度循环次数和范围(如 -20°C to +65°C, 1000 次)。

表格示例 (简略):

产品设计阶段开展环境需求分析:识别、量化与设计转化

振动:

取值: 基于实测数据(如在目标车辆特定位置安装加速度计采集道路谱)、标准谱(如 ISTA 运输测试标准、ISO 16750 汽车电子振动谱)、或根据设备安装平台的特性(如船舶、飞机类型)选择对应标准谱。需定义频率范围、加速度功率谱密度(PSD)或总均方根加速度(Grms)。

剖面: 定义随机振动谱型、正弦扫频范围与量级、冲击波形(半正弦 15g 11ms)、振动持续时间(如 4 小时每轴)。

湿度:

取值: 基于气象数据(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凝露条件)、应用场景(浴室设备 vs 沙漠设备)、内部密封/发热情况。高湿通常结合高温考虑(如 40°C, 93% RH)。

剖面: 定义恒定湿热条件、温湿度循环(促进凝露)、干燥条件。

盐雾:

取值: 通常参考标准试验方法(如 ASTM B117, ISO 9227)中定义的浓度(5% NaCl)、pH 值、温度(35°C)、喷雾方式。严酷度通过试验持续时间体现(如 48h, 96h, 500h)。

IP 防护等级 (防尘防水):

取值: 基于应用场景(户外、有喷溅、粉尘环境)选择符合 IEC 60529/GB 4208 的等级(如 IP54, IP65, IP67)。数字直接定义了防尘和防水的能力等级。

 

四、 将环境需求转化为设计输入与约束

识别并量化后的环境需求,必须有效地转化为产品设计的具体输入和约束条件:

纳入产品需求规格书(PRD): 清晰、无歧义地将关键环境需求(参数、严酷度、剖面)写入 PRD,作为设计、验证和验收的基准。

指导材料选择:

高温环境:选用高 Tg 值的 PCB 材料、耐高温塑料(PPS, PEEK)、高温稳定性的润滑脂、耐热硅橡胶密封件。

低温环境:避免使用低温脆化的材料(如某些 PVC),选用低温韧性好的材料(如硅橡胶、某些 TPU)、低温特性好的电池、防冻液。

湿热/盐雾环境:优先选用耐腐蚀金属(不锈钢、钛合金、适当表面处理的铝合金)、防霉材料、高 CTI 值(相比漏电起痕指数)的绝缘材料、优异的密封材料和工艺。

紫外线环境:选用 UV 稳定剂改性的塑料或耐候性材料(ASA, PVDF)、抗紫外线涂层。

振动/冲击环境:选用抗疲劳强度高的材料、减震/缓冲材料(泡棉、橡胶)。

驱动机械结构设计:

强度与刚度:满足振动、冲击、稳态加速度下的结构强度要求,避免共振(模态分析)。

热设计:散热器大小与布局、风扇选型与风道设计、导热界面材料选择、隔热设计(低温环境)。

密封设计:满足 IP 防护等级要求的密封圈选型、密封结构设计(迷宫、压紧)、排水/透气方案。

防腐蚀设计:表面处理(电镀、喷涂、阳极氧化)、牺牲阳极保护、结构上避免缝隙和积水区。

防尘设计:过滤网、迷宫结构、正压设计。

减震与缓冲设计:隔离振动源、使用减震器/缓冲垫(尤其在运输包装和内部敏感部件)。

影响电子电气设计:

元器件选型:选用宽温级元器件、耐湿等级高的器件、抗振加固型连接器、符合 EMC 标准的器件。

电路设计:考虑温度漂移补偿、防浪涌/ESD 保护电路、低功耗设计(减少发热)、冗余设计(高可靠要求)。

PCB 设计:考虑 CTE 匹配(减少热应力)、加强固定(防振)、增大高压下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高海拔/高湿)、敷形涂层(防潮、防污、防霉)。

EMC 设计:屏蔽设计、滤波设计、接地设计以满足电磁环境要求。

决定软件策略:

温度监控与保护:过热降频、关机保护。

环境自适应算法: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气压等参数调整控制参数(如发动机空燃比)。

故障诊断:增加对环境相关故障的检测与记录。

制定包装与运输方案: 根据运输环境需求(跌落高度、振动谱、温湿度)设计缓冲包装、温控包装(必要时)、防潮包装。

 

五、 验证、迭代与文档化

环境适应性仿真: 在设计阶段,利用 CAE 工具(热仿真、结构动力学仿真、CFD、EMC 仿真)进行虚拟验证,预测产品在环境应力下的表现,优化设计。

设计评审: 组织跨部门评审(设计、环境工程、可靠性、制造、采购),确保环境需求被正确理解和落实在设计方案中。

环境试验验证: 在原型样机阶段,严格按照环境需求规格书进行实验室环境试验(如高低温试验箱、温湿度循环箱、振动台、盐雾箱、IP 等级测试箱、EMC 暗室测试)。这是验证设计是否达标的最直接手段。

现场试验/试用: 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样机部署到实际或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试用,获取最真实的反馈。

迭代优化: 根据仿真、试验、试用结果,发现设计缺陷,进行设计修改,并再次验证。这是一个闭环迭代过程。

文档化: 将最终确定的环境需求规格、设计决策依据、仿真报告、试验报告完整记录归档。这不仅是项目交付物,也是后续产品改进、问题追溯、经验积累的重要资产。

 

六、 案例分析:便携式户外医疗诊断设备

应用场景: 全球范围,户外(现场急救、灾害救援)、移动车辆内使用。生命周期包括空运/陆运、野战仓库储存、严苛户外使用。

关键环境识别:

气候: 极端温度(沙漠高温 55°C+, 寒区 -30°C)、高湿/雨淋(热带)、沙尘、海拔变化(高原)。

机械: 运输振动冲击、携带跌落(1.2m)、车辆行驶振动。

化学: 消毒剂喷溅、盐雾(沿海)。

防护: IP65(防尘防水射流)。

环境需求量化 (示例):

工作温度: -20°C to +50°C (基于全球气象数据+裕度,内部温升预测)。

存储温度: -40°C to +70°C (MIL-STD-810 运输储存要求)。

湿度: 工作 10% to 90% RH (非凝露),存储 5% to 95% RH。

跌落: 1.2m 高度,6 面,每面 2 次,混凝土表面 (ISTA 2A)。

振动: 随机振动,依据 ISTA 3A 公路运输谱。

防护等级: IP65。

海拔: 工作 0-5000m (考虑气压对散热和部分传感器影响)。

设计转化示例:

材料: 外壳用高强耐候性 PC+ABS 合金;密封圈用耐高低温硅橡胶;屏幕用高亮防眩光、宽温 LCD。

结构: 内部关键部件(硬盘、精密光学模块)独立减震;加强外壳筋位和锁扣;精心设计散热风道和密封。

电子: 选用工业级/车规级宽温元器件;关键连接器带锁紧和密封;PCB 敷形涂层;电池低温加热功能。

软件: 低温启动预热程序;高温报警及自动降亮度/关机保护;电池管理系统适应温度变化。

包装: 高强度 EPP 泡沫定制内衬,满足跌落和振动要求。

 

结论

在产品设计源头系统、深入地开展环境需求分析,绝非可有可无的环节,而是打造高可靠性、强环境适应性产品的基石。通过科学的方法识别全生命周期内的潜在环境威胁,严谨地基于数据和标准确定环境参数的严酷度与变化规律,并将这些明确的需求精准地转化为材料选型、结构设计、电路布局、软件策略和验证方案的具体约束,设计师方能将“环境适应性”从抽象的概念固化为产品的内在基因。这一过程需要跨学科协作、严谨的数据支撑和不断的迭代验证。投入资源做好前端的环境需求分析,不仅能显著降低后期昂贵的失效成本,更能提升产品在多变环境中的稳健表现和用户信赖,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持久优势。忽视环境需求的设计,如同在流沙之上建造高楼;而重视并精通此道的设计,则是在磐石之上构筑产品的未来。

 

分享到:

来源:可靠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