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CTEV:全球最细冠脉搭桥人工血管,临床研究显示术后保持通畅

嘉峪检测网        2025-09-20 22:23

Humacyte在期刊《JACC: Basic to Translational Science》发布首款用于冠脉搭桥组织工程人工血管---CTEV的临床前研究数据。研究显示:CTEV能够维持血流、通过宿主细胞实现再细胞化,并通过重塑改善CTEV与动物自身动脉之间的初始尺寸不匹配问题。

CTEV:全球最细冠脉搭桥人工血管,临床研究显示术后保持通畅

本项临床研究数据源自于一项评估冠状动脉组织工程血管(CTEV)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移植物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应用的研究。本次Humacyte公布五只成年狒狒研究数据。

 

具体研究结果

所有CTEV在六个月研究期间均保持通畅。

随访结束时观察到CTEV通过宿主细胞再细胞化形成多层组织,包括经吻合口新生内膜组织,有效改善了与右冠状动脉(RCA)的初始尺寸不匹配。

结果表明CTEV可能是一种耐用的替代型CABG移植物。

 

CTEV:全球最细冠脉搭桥人工血管,临床研究显示术后保持通畅

 

PI评价

"CABG技术创新长期停滞不前。我们的研究表明可能即将出现一种新选择——这种移植物能通过重塑匹配原生动脉,并通过宿主细胞实现再细胞化,相较于大隐静脉移植物可能具有更优的通畅率。CTEV有望解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尚未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Alan Kypson UNC REX Hospita

 

高管评价

"这项新发布的临床前数据证明了CTEV作为CABG原生血管移植替代方案的潜力,我们对此感到欣慰。作为导致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冠心病对患者护理提出独特挑战。我们期待推进CTEV在CABG中的首次人体研究,有望为外科医生提供治疗这种疾病的新选择。"

---Laura Niklason  Humacyt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死因,2023年美国每三例死亡中就有一例源于该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疾病(CAD),约影响二十分之一的20岁及以上成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使用内乳动脉和大隐静脉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来改善心脏血流,仍是当前标准疗法。但占CABG手术80%-90%的大隐静脉移植物长期通畅率较差,约50%在10年内会出现失效。由于既往采集、消融或血管质量不佳,许多患者缺乏可用的自体动静脉,这凸显了对替代移植物的临床需求。过去半个世纪中,未有新型CABG移植物获得常规临床应用。

Humacyte的组织工程人工血管给CABG带来希望。除了Humacyte外,国外Xeltis、Medical 21等公司正在推进各自人工血管在CABG领域应用。其中Xeltis进度最快,其今年年初份公布首份临床研究数据术后12个月依旧保持通畅。

除了公布临床前研究数据外,Humacyte还宣布计划推进CTEV进入首次人体CABG研究。为支持人体研究,公司预计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向FDA提交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

 

CTEV

CTEV是一种直径3.5mm的血管,采用与Humacyte无细胞组织工程血管(ATEV)相同的生物工程制造系统生产,也被称为小直径ATEV(sdATEV)。

ATEV不仅保留血管生物力学特征,同时剔除可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的成分。ATEV的制造过程可分为:

先从人类供体获得血管细胞,然后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并且把细胞放在一个血管状的可降解支架上。细胞组织浸浴在营养液中生长,并不断延展从而获得真正的血管所具有的物理特性。

数周后,细胞生长并产生新组织,形成管状血管结构,而聚合物支架完全降解。

再将生物工程血管去细胞化以产生 ATEV:一种细胞外基质,保留了血管的生物力学特征,但清除了可能诱导免疫反应的细胞成分。

 

CTEV:全球最细冠脉搭桥人工血管,临床研究显示术后保持通畅

 

 

分享到:

来源:Med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