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实验管理

倒平板、划平板、涂布操作步骤

嘉峪检测网        2025-08-05 19:42

在微生物学研究的微观世界里,分离、纯化和培养特定微生物是探索其奥秘的第一步。倒平板、划平板和涂布平板这三种基础操作,如同精巧的“微生物外科手术”,构成了获取纯培养物的核心技能。它们看似简单,却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核心灵魂:无菌操作

无论进行哪种操作,无菌操作都是贯穿始终的铁律。所有操作需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无菌区进行:

培养皿、培养基、工具预先灭菌。

操作前双手、台面严格消毒。

试管、培养皿开启或关闭时,管口/皿盖需快速掠过火焰。

使用后接种环/涂布棒必须彻底灼烧灭菌,避免交叉污染。

 

倒平板:构筑微生物的“生长家园”

目的: 将熔化的固体培养基无菌倾倒入培养皿,冷却凝固形成均匀平板,为后续接种提供生长基底。

关键材料:

已灭菌的琼脂培养基(加热熔化并冷却至约45-50℃,手感温热但不烫手)。

灭菌的培养皿。

操作步骤:

1、准备: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的无菌区操作。取出灭菌培养皿,皿盖微开置于一侧。

2、取培养基: 手持熔化并冷却至适宜温度的培养基试管(如三角瓶),在火焰上灼烧管口和盖子。

3、倾倒: 将试管口靠近火焰,打开盖子,迅速将适量培养基(约15-20mL,铺满皿底形成适当厚度)倾倒入培养皿底部。倾倒时避免培养基沾到皿盖或皿壁上缘。

4、覆盖与冷却: 立即盖上皿盖,轻轻水平旋转或前后左右倾斜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铺满皿底。

5、凝固: 静置在水平台面上,待琼脂完全凝固(通常室温下10-15分钟)。

6、标记与储存: 在皿底标记培养基名称、日期等信息。凝固后若暂时不用,可倒置(防止冷凝水滴落)于4℃冰箱保存。

关键点与常见问题:

温度: 培养基过热(>55℃)易产生过多冷凝水或烫死后续接种的微生物;过冷(<45℃)则易凝固无法倒平或产生凝块。

厚度: 太薄易干裂,太厚影响观察和分离效果。

均匀性: 旋转/倾斜务必轻柔,确保厚度一致。

冷凝水: 倒好的平板常有冷凝水,使用前可倒置于37℃培养箱短时烘干(约30分钟)。

应用: 制备用于划线分离、涂布、点种或倾注培养的固体平板。

 

划平板:巧手分离单菌落

目的: 利用分区划线技术,将混合菌样或含菌样品在平板上进行梯度稀释,最终分离得到单个、孤立的菌落(纯培养物)。

关键材料:

制备好的无菌固体平板。

接种环(铂金或镍铬丝)。

菌种(斜面培养物、液体培养物或样品悬液)。

操作步骤:

1、灭菌接种环: 手持接种环,将金属环部分置于酒精灯外焰彻底烧红,再灼烧可能进入试管的金属杆部分,冷却(可接触无菌琼脂或空气中静置数秒)。

2、取样: 灼烧菌种管口,用冷却的接种环蘸取少量菌样。若为液体样品,需确保环内形成菌膜但不滴落。

3、第一次划线(A区):

左手持平板,开启约30度角(避免空气中杂菌落入)。

将沾菌的接种环在平板边缘约1/4区域(A区)轻轻、密集地“之”字形划线数次,约占平板面积的1/4-1/3。划线时环与平板表面呈约30度角,轻柔接触,避免划破琼脂。

4、灭菌接种环: 灼烧接种环至红热,冷却。

5、第二次划线(B区):

将冷却环接触A区末端划线的1-2次,然后在紧邻A区的空白区域(B区)划线。划线范围约占剩余面积的1/2,划线方向与A区有一定交叉(如垂直或斜交),线条间留有间隙。

6、灭菌接种环与后续划线(C/D区):

再次灼烧接种环,冷却。

接触B区末端1-2次,在剩余空白区域(C区)划线。线条更稀疏,覆盖剩余大部分面积。

如需进一步稀释(样品含菌量高),可灼烧后划最后一个D区。

7、完成: 盖上皿盖,灼烧接种环。标记平板(样品信息、日期、操作者)。

8、培养: 倒置于适宜温度培养箱培养。

关键点与常见问题:

冷却: 接种环必须充分冷却再取菌/划线,否则会烫死微生物。

分区与稀释: A区要密,后续区域逐渐稀疏并接触前一区末端,实现有效稀释。

角度与力度: 保持适当角度,轻柔接触表面,避免划破琼脂。

灭菌: 每划完一个区域必须彻底灭菌接种环,是分离成功的关键。

单菌落: 理想状态是在C区或D区获得分散良好的单菌落。

应用: 从混合样品中分离纯化单菌落,是获取纯培养物的最常用方法。

 

涂布平板:定量分析的铺展术

目的: 将一定体积的含菌液体样品(或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已凝固的平板表面,主要用于活菌计数或需要菌苔均匀生长的实验。

关键材料:

制备好的无菌固体平板(表面需干燥,无过多冷凝水)。

含菌液体样品(常为系列稀释液)。

灭菌的玻璃涂布棒(L型弯头)或一次性塑料涂布棒。

微量移液器及灭菌枪头。

操作步骤:

1、样品准备: 准备好适当稀释度的含菌液体样品。

2、加样: 用移液器吸取一定体积(通常0.1mL或0.2mL)的样品,轻轻滴加在平板中央。

3、灭菌涂布棒: 将涂布棒浸入70%酒精中,取出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无需烧红),燃尽酒精后稍冷却几秒(或酒精灼烧后待酒精挥发完)。

4、涂布:

左手持平板,开启小角度。

将灭菌冷却的涂布棒接触平板边缘无培养基处(吸走多余酒精/降温)。

将涂布棒轻轻置于平板中央的液滴上,先不移动,让液体被琼脂吸收片刻。

快速、轻柔地旋转平板(或用涂布棒作放射状、同心圆运动),同时用涂布棒将液体均匀地涂布至整个平板表面。确保样品覆盖所有区域,且液体被琼脂充分吸收。

5、完成: 盖上皿盖。涂布棒重新浸入酒精中消毒。标记平板(样品、稀释度、体积、日期)。

6、干燥与培养: 静置数分钟待表面液体完全吸收(或倒置于培养箱短时烘干),然后倒置培养。

关键点与常见问题:

平板干燥: 表面冷凝水过多会稀释样品或导致菌落蔓延。使用前需干燥处理。

涂布棒灭菌与冷却: 必须充分灭菌,并适当冷却,避免烫死微生物。酒精灼烧法高效常用。

涂布技巧: 动作要快而轻柔,确保样品均匀分布,不划破琼脂。避免液体溅到皿盖或边缘。

加样体积: 通常0.1-0.2mL,过多不易涂匀且影响吸收。

静置吸收: 加样后稍等再涂布,有助于液体渗入琼脂,减少流动。

应用: 主要用于菌落计数(计算每毫升样品中的活菌数 - CFU/mL)、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纸片法/K-B法)、需要菌苔均匀生长的实验(如噬菌体效价测定)。

 

总结:选择与比较

倒平板、划平板、涂布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 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处理未知或潜在致病微生物应在相应等级(BSL-1/2)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废弃物(如污染平板、枪头)必须按生物危害废弃物处理。

温度敏感性: 倒平板温度、过热接种环对微生物的杀伤是关键控制点。

耐心与练习: 无菌操作和划线/涂布技巧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失败是常事,分析原因(污染?划线不当?涂布不均?)是进步的阶梯。

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步骤、样品信息、稀释度、培养条件等至关重要。

倒平板、划平板与涂布操作,是打开微生物世界大门的三把钥匙。通过不断磨砺这些基础技艺,研究者得以分离出纯净的菌株,精确量化微生物群体,为后续的鉴定、生理生化研究及更深入的探索铺平道路。掌握其精髓,方能在这肉眼不可见的王国里游刃有余。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