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25-08-07 15:40
针对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已于近日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疫情,约550万人面临此病毒风险,并且存在大范围爆发的可能性。
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多国已出现本土传播病例,标志着疫情进入全球化扩散新阶段。其中,法国报告800例输入病例,并在南部发现12起本地传播;意大利首次确认本土感染,德国慕尼黑出现首例社区病例。
基孔肯雅热基本概念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顾名思义是由基孔肯雅病毒 (chikungunya virus, CHIK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疼痛为主。
该病毒主要由伊蚊传播,经过被病毒感染的伊蚊叮咬后而传播给人类,其中尤其以白纹伊蚊(亚洲虎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为甚,值得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并不会经由呼吸道、接触或消化道而直接传播。
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分布
从2004年开始,基孔肯雅病毒的暴发变得日益频繁和广泛,2005至2007年于印度洋岛屿、印度、东南亚地区广泛流行,致数百万人感染;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基孔肯雅病毒年感染患者已达上千万人,波及百余个国家。
从地理分布看,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如非洲、南亚、东南亚、美洲地区),有时在欧洲也会爆发疫情;
从季节分布看,其主要流行于夏季、秋季,热带地区则一年四季均可能流行,与传播媒介的活动有紧密关联;
从人群分布看,其并无明显差异,各年龄段、性别、种族人群均同样属于普遍易感。
基孔肯雅热检测方法
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后往往出现发热和关节疼痛及关节肿胀、肌肉疼痛、疲劳、皮疹等症状,近似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后临床症状,而传播媒介和流行区域亦基本相同,前述种种使得基孔雅热容易被误诊,故此临床上的快速、准确鉴别发挥重要作用。
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2至12天(常见为3-7天)。发病后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经常在首日便出现,特异性IgG抗体则往往发现于第2日,至第5日IgM与IgG抗体的大部分患者均将呈阳性;病毒核酸通常于发病后4日内在血清中也可被检测出;病毒病原体则常规在发病2日内可通过病毒分离或抗原检测做检测。
鉴于以上,按照病程和检测目的,当前主要检测方法分为:病毒分离、核酸检测、血清抗体和血清病毒抗原检测四大类,其技术特点及简单应用整理如下表:
检测方法 |
最佳检测窗口 |
主要技术平台 |
特点 |
病毒分离 |
发病 ≤2天 |
细胞培养 |
金标准+耗时长 |
核酸检测 |
发病 ≤4天 |
RT-PCR、荧光PCR等 |
灵敏度和特异性高+耗时1-2h |
病毒抗原检测 |
发病1-2天 |
免疫层析、化学发光等 |
可快检 |
血清IgM 抗体检测 |
发病≥5天 |
免疫层析、间接免疫荧光等 |
可快检 |
血清IgG 抗体检测 |
发病≥5天 |
免疫层析、间接免疫荧光等 |
可快检 |
IVD检测的欧盟监管要求
根据欧盟IVDR常见预期用途分析,该检测产品被归为Class C类,其预期目的适用IVDR的规则3b(即:用于检测是否在血液中存在某种高或可疑的高传播风险的病原体)。
分析性能与临床性能
■ 分析性能 Analytical Performance
即IVD试剂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检测能力,需经过严格的验证实验,主要参数如下:
1. 灵敏度(检测限LoD)
定义:试剂能够可靠检测出的最低病毒载量或抗体浓度。
验证方法:使用系列稀释的基孔肯雅病毒(CHIKV)阳性样本(如RNA、抗原或抗体),重复检测以确定最低可检出浓度。
要求:常规应达到≤100 copies/mL(PCR法)或等效抗体滴度(免疫法)。
2. 特异性(Specificity)
定义:避免与其他病原体(如登革热、寨卡病毒等)交叉反应的能力。
验证方法:
·交叉反应:测试与登革热、寨卡、黄热病等黄病毒科病原体的交叉反应。
·干扰物质:评估高血脂、溶血、类风湿因子(RF)等对检测的影响。
要求:交叉反应率应当<5%(IVDR推荐)。
3. 精密度(Precision)
定义:重复检测同一样本的结果一致性。
验证方法:
·批内精密度:同一次实验内的重复检测(≥20次)。
·批间精密度:不同批次、操作者或实验室间的检测(如3批次×3天)。
要求:变异系数(CV)应当符合厂商声明(如CV≤15%)。
4. 线性范围(Linearity)
定义:检测结果与样本中目标物浓度线性关系。
验证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阳性样本(如5个梯度)开展检测,进行线性回归系数评估(R²≥0.95)。
■ 临床性能 Clinical Performance
即IVD试剂在真实临床样本中的诊断准确性,需获得临床试验或文献数据的支持。
1. 临床敏感性(Clinical Sensitivity)
定义:正确识别阳性患者的能力(真阳性率)。
验证方法:
·使用已知阳性的临床样本(RT-PCR确诊或急性期/恢复期配对血清)开展检测。
·比较试剂结果与“金标准”(如RT-PCR或病毒分离)之间的一致性。
要求:常规应当≥95%(IVDR对Class C类试剂要求)。
2. 临床特异性(Clinical Specificity)
定义:准确排除阴性样本的能力(真阴性率)。
验证方法:使用健康人群或其他发热疾病(如登革热)患者的样本开展检测。
要求:一般需要≥98%。
3. 一致性分析
统计方法:计算符合率(Agreement)、Kappa值(≥0.75为良好一致性)或ROC曲线(AUC≥0.9为优)。
来源:久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