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可靠性现场条件搜集与应力分析指导

嘉峪检测网        2025-09-27 17:32

第一阶段:用户场景分析与现场条件搜集

目标: 全面、真实地复现产品在生命周期内所经历的各种环境应力和使用应力。

操作步骤与细节:

成立跨职能团队

操作细节: 立即组织一个包括可靠性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现场服务工程师、销售或产品经理在内的核心团队。关键点:必须有一线服务人员的参与,他们掌握着最一手、最“鲜活”的故障信息和环境数据。

定义任务剖面

操作细节: 与团队一起,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解为不同的阶段。例如,对于一台户外监控设备:

剖面1:运输与仓储(从工厂到仓库,再到安装点)。

剖面2:安装与调试(首次上电、安装固定过程)。

剖面3:正常运行(24/7不间断工作,日夜交替)。

剖面4: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沙尘暴、极寒)。

剖面5:维护操作(清洁、软件升级、部件更换)。

关键点: 必须明确每个剖面的时间比例和发生顺序。例如,“正常运行”占99%的时间,但导致80%早期故障的往往是“安装调试”和“极端事件”剖面。

现场数据搜集(此为核心环节)

操作细节:

a. 环境数据量化:

温度/湿度: 不仅记录平均温湿度,必须重点测量和记录极值(最高/最低温度、冷凝点)及其持续时间。使用高精度数据记录仪,安装位置应贴近产品实际安装位置(如设备机箱内、散热口附近),采样间隔建议≤1分钟。

振动/冲击: 使用三轴振动传感器。关键点:区分不同类型的振动源:

持续性振动: 如安装在不断运行的机器旁,记录RMS(均方根值)和频率谱。

瞬态冲击: 如交通工具过减速带、设备门开关碰撞。记录冲击加速度G值和持续时间。

其他环境应力: 如盐雾(沿海地区)、粉尘浓度(工业区)、化学腐蚀气体(化工厂)、太阳辐射强度(户外)、电压波动/浪涌(电网质量差的地区)等。必须与现场服务人员确认这些因素是否曾导致过问题。

b. 使用条件量化:

电应力: 记录开机、关机、待机、峰值负载下的电压、电流、功率。特别关注:通断电循环的频率、电压浪涌(如雷击感应)、谐波干扰。

机械应力: 记录操作频次(如按钮每天被按多少次)、接口插拔次数、线缆弯折角度和频率。

软件/负载应力: 记录典型工作负载(如CPU占用率、数据传输量)、软件更新频率、异常重启日志。

故障数据复盘

操作细节: 调取历史故障报告(FRACAS数据),与现场服务工程师召开复盘会议。提问不能停留在“什么坏了”,要深挖“在什么情况下坏的”?

示例问题: “这个电源模块失效,是发生在夏季午后设备暴晒后开机时,还是雷雨天气后?”、“这个连接器松动,是发生在运输后首次调试,还是日常振动环境下运行了半年后?”

 

第二阶段:应力因子提取与DOE分析

目标: 从海量现场数据中筛选出对可靠性影响最显著的关键应力因子,并设计高效试验方案。

操作步骤与细节:

应力因子清单整理

操作细节: 将第一阶段搜集的所有应力数据整理成清单,并为每个应力因子定义正常范围、极端范围和测量单位。

示例:

应力因子A: 工作环境温度。正常范围:-10°C ~ +45°C;极端范围:-30°C (4小时) ~ +70°C (2小时)。

应力因子B: 开机冲击电流。正常值:2A;极端值:5A(冷启动时)。

应力因子C: 每日振动暴露量。Grms: 0.5g (频率范围:10-500Hz)。

失效模式与应力关联分析(FMEA思路)

操作细节: 使用表格工具,将潜在的失效模式与应力因子关联,并评估其影响的严重度(S)、发生度(O)和探测度(D),计算风险优先数(RPN)。这有助于识别出必须通过试验验证的高风险项目。

试验应力选择与加速模型应用

操作细节:

选择关键应力: 基于RPN和工程判断,选择2-4个最关键的应力作为试验因子。通常温度、湿度、振动、电应力是首选。

确定加速模型: 针对每个应力,选择合适的物理加速模型。

温度: 采用阿伦尼乌斯模型。关键细节:必须获得产品的激活能(Ea),可从类似器件数据手册或前期试验中获取。若未知,可参考通用值(如0.7eV用于电子元件)。

振动: 采用逆幂律模型。需要确定加速因子。

湿度: 采用Peck模型或Hallberg-Peck模型。

计算加速因子: 根据模型、现场使用条件和试验条件,计算出试验相对于实际使用的加速因子(AF)。例如,将温度从35°C提升到65°C,根据阿伦尼乌斯模型,AF可能为10左右,意味着试验1小时约等于现场使用10小时。

设计试验(DOE)

操作细节:

确定DOE目标: 是寻找失效阈值?还是评估交互作用?或是验证设计裕量?

选择DOE方法:

全因子试验: 因子数少(2-3个),想深入研究所有交互作用时使用。但试验次数较多。

部分因子试验(如田口方法): 因子数较多时(>3),用于快速筛选出显著因子,效率高。这是我最推荐的现场实用方法。

设置水平: 为每个选定的应力因子设置水平。

低水平: 通常设为现场条件的正常值或下限。

高水平: 设为现场条件的极端值,或基于加速模型计算出的加速应力水平。警告:应力水平不能高到引入实际使用中不会发生的失效模式(如塑料在过高温下熔化)。

制定试验矩阵: 根据选择的DOE方法,生成试验运行表,明确每次运行中各因子的水平组合。

定义样本量与失效判据: 确定每个试验组合所需的样本数量(通常≥3),并明确定义什么是“失效”(如功能性能参数超差、物理损坏等)。

 

第三阶段:试验方案文档化

方案文档应包含以下核心章节:

目的与范围

引用标准

试验样品信息(型号、批次、数量)

用户场景与任务剖面摘要

主要应力因子与试验条件(详细表格,含加速计算过程)

DOE试验矩阵

试验设备与设置(设备型号、精度、校准要求、样品安装方式**——需附照片或示意图**)

试验步骤(开机顺序、应力施加顺序、监测点、测量间隔)

数据记录与失效判据

安全注意事项

附录(原始现场数据、传感器布置图、FMEA分析表等)

 

分享到:

来源:可靠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