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25-09-08 09:02
这是一个真实案例,这也是和一个审核员讨论的话题:“风险管理是如何作用于临床评价过程的?”
我们知道那句万金油的话:“风险管理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热烈的讨论可以激发灵感。
首先我是假设待认证产品 A 和已认证产品 B 等同,然后按照欧盟 MDR 的等同三要素逐一进行比较。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发现,A 产品的 X 技术特征和 B 产品的 X 技术特征非常相似。
我们知道即使是相似,也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是什么呢?
A 产品的 X 技术特征是非标准化的,B 产品的 X 技术特征是标准化的。
我们知道,在等同比较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差异,哪怕是轻微的差异(相似)也是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是否这个轻微差异有明显的临床差异?
那么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和国际安全数据库搜索(FDA 的数据库信息量特大)。
很幸运(这种情况不常见),在文献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一篇涉及 B 产品的文献的 Result 章节,写到了一句话:“X 技术特征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安全作用”。
同时,在 FDA 数据库中搜索 B 产品的时候,我又发现,B 产品的制造商向 FDA 报告了一例 X 技术特征的故障。
综上,我认为虽然 X 技术特征没有国际标准的强制要求,但是从临床实际使用过程中,标准化的 X 技术特征对安全有显著影响。
于是我把这个证据收集的过程告诉客户,从目前的现状看,如果A产品的 X 技术特征不能标准化,那么会产品明显的临床差异。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我们在临床评价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潜在危害”(来自一个故障报告的风险分析)。
于是客户开始改进产品(风险控制)直到X技术特征可以标准化并通过第三方实验室的测试(风险验证)。
同时 A 产品和 B 产品的等同也建立成功。
临床评价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证明”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能够驱动产品实质性改进和风险控制的价值创造活动。
这也是我作为一名跨国合规顾问的工作价值所在。
我们知道,我们做 SOTA 文献检索的目标是基于benchmark(60/100分),替代疗法或相似器械的调研。
从整个技术行业的视角看,B产品做到了更高级别的 SOTA(至少60分以上)。
虽然临床评价的过程很痛苦,但是产品确实通过临床评价过程进行了更高要求的改进。
咱们不用硬吹,这是实打实的产品改进后,距离更高级别的国际玩家又进了一步。
审核过程确保产品符合基线,跨国顾问让你的产品飞得更高!选择大于努力!
来源:MDR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