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嘉峪检测网 2025-09-04 22:04
今年8月国家药典委公布了“0982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三法光散射法公示稿”其与即将正式实施的2025版药典通则0982相比内容更加科学全面,目前正处于新版药典即将实施的关键时期,我们有必要对新修订的公示稿进行学习,更深入的理解该通则。
一、基本原理
1.原理描述
《中国药典》2025年版四部描述为单色光束照射颗粒后发生散射现象,通过测量散射光能量分布(散射角),依据米氏散射理论和弗朗霍夫近似理论计算粒度分布。测量范围0.02~3500μm。而公示稿扩展了适用对象(粉末、雾滴、气溶胶等),明确散射图样概念,强调颗粒形状和数量的影响。测量范围0.1μm~3mm(特殊条件可扩展),范围上增加了灵活性。
2.理论应用
两版均采用米氏理论和弗朗霍夫理论,公示稿新增光学模型选择标准:粒径>50μm且相对折射率>1.2的多数颗粒,两种理论均适用,对于有色物质/乳状液/粒径<10μm时采用米氏理论。
二、仪器要求对比
1.仪器结构
《中国药典》2025年版四部仅要求激光强度稳定,自动扣除背景干扰而本次公示稿在这一模块作了较大幅度的增修订:新增仪器组成图示(傅里叶光路与反傅里叶光路),明确环境控制要求(温度波动±0.3℃),校准的粒度分布特征值示例改为D10/D50/D90表示,2025版药典是d(0.1)/d(0.5)/d(0.9)
对于粒度分布符号本次公示稿更加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不同仪器厂商的符号,如D10、D50、D90,又名x10、x50、x90或d(0.1)、d(0.5)、d(0.9),分别表示下累积体积分布等于10%、50%和90%时所对应的粒径值。这些符号根据实际仪器的报告结果都可以对等使用。
2.校准标准
术语表述 |
d(0.1)、d(0.5)、d(0.9) |
D10, D50, D90 |
|
平行测定次数 |
5次 |
5次 |
|
D50偏差限值 |
均值偏差 <3%,RSD ≤3% |
均值偏差 <3%,RSD ≤3% |
一致 |
D10/D90偏差限值 |
均值偏差 <5%,RSD ≤5% |
均值偏差 <5%,RSD ≤5% |
一致 |
<10μm特殊要求 |
偏差和RSD限值加倍 |
偏差和RSD限值加倍 |
一致 |
校准粒子分布宽度 |
未明确要求 |
D90/D10比值需在1.5~10之间 |
新增要求 |
环境控制 |
无具体要求 |
温度波动需控制在±0.3℃内 |
新增要求 |
光路验证 |
仅要求激光强度稳定 |
需区分傅里叶/反傅里叶光路性能 |
细化要求 |
从上表可见,本次公示稿对仪器和环境要求更高,尤其对温度波动要求十分严格。
三、测定方法差异
对于湿法测定:《中国药典》2025年版要求遮光度8%~20%,需监测ζ电位(以保证分散体系的重现性),而本次公示稿进一步细化分散介质选择(过滤脱气水等),降低了遮光度下限,要求遮光度3%~20%。
对于干法测定:《中国药典》2025年版要求气压遮光度0.5%~5%,而本次公示稿修订为0.5%~15%,
此外,本次公示稿新增测量要求,要求测量次数≥3次,并且明确遮光度过低影响信噪比和测量精密度,遮光度过高导致样品分散困难或发生多重散射,应予以关注。
四、公示稿新增内容解析
本次公示稿新增了“1.3方法验证”和“1.4结果报告” 章节,1.3章节首次官宣了粒度分布方法学验证要求,1.4章节对结果报告规范性提出了要求。
1.重复性:除另有规定外,在合适的分散条件和参数下,平行测定6次,D50的RSD不得过10%,D10和D90的RSD 均不得过15%。对粒径小于10μm的供试品,D50的RSD不得过20%;D10和D90的RSD均不得过30%。需要指出的是,公示稿也明确表示不同的原料和制剂,其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差异较大,重复性有显著差异,需要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制定。
2.耐用性:通常包含在测定方法的开发过程中,这与ICH Q2和Q14是一脉相承的,耐用性验证一般考察影响干湿法分散的因素和光学参数。
结果报告以累积体积分布粒径或体积平均粒径报告,累积体积分布常用的粒度分布符号不再赘述,体积平均粒径常用D(4,3)表示。此外,报告中应详细记录仪器信息、样品信息、样品制备、分散过程、分散参数、结果计算、方法验证等内容。
来源:药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