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医疗8种主要用水的标准与区别汇总

嘉峪检测网        2025-09-24 10:42

在所有的医疗和医院的应用环境中,对水的需求非常大,其中高标准、高纯度的水更是必不可少。医院主要用水大约可分为以下八个方向:内镜中心、口腔科用水、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用水、手术室清洗用水、实验室检验科用超纯水、各类医疗设备使用水、医患人员饮用水。
 
医疗机构使用水的类型有:自来水、软水(去离子水)、纯化水、无菌水。
 
0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规定:
 
a.水中总菌落数<100MPN/mL或<100CFU/mL;
 
b.每100ml水中不应检出总大肠菌群;
 
c.每100ml水中不应检出大肠埃希氏菌;
 
d.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氏菌;当水样未检出总大肠菌群时,不必检验大肠埃希氏菌;
 
e.其余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化学性指标、放射性指标均需符合国标中的要求。
 
02口腔用水卫生要求
 
国内外有关于口腔用水的一些标准,但是国内仅有部分地市制定的标准,并无全国统一标准,地市标准中规定菌落总数小于100CFU/ml。美国牙科学会标准为200CFU/ml,美国CDC标准为500CFU/ml,欧洲标准为100CFU/ml。
 
国内《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控制与管理指南》T/CHSA 023—2023中关于水的要求如下:
 
a.输入水卫生要求:依据GB5749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限值的要求,菌落总数不超过100CFU/mL,可使用蒸馏水、纯净水和过滤水等。其他参数符合YY/T1043.2-2018中5.2.1。
 
b.诊疗用水卫生要求: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限值的要求,菌落总数不超过100CFU/mL,pH值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
 
c.口腔综合治疗台在首次投入使用前、故障维修完成后以及改变水路消毒方法后等状态,需检测输入水和诊疗用水水质,菌落总数和pH值符合以上两条水质卫生要求。
 
d.发生与水路污染相关或疑似相关的医院感染时,按照GB15982进行相应致病菌检测,并按照WS/T 524(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进行追踪处理。
 
e.口腔外科手术、种植牙操作应使用无菌水。f.口腔综合治疗台污水排放管道应接入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系统,其他排放方式应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要求。
 
03血液透析用水卫生要求
 
a.透析用水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只适用于血液透析用途的水,包括透析液的制备用水、透析器的再处理用水、透析浓缩液的制备用水和在线置换液制备用水。
 
b.微生物要求透析用水中的细菌总数应不超过100CFU/mL,干预水平应建立在系统微生物动力学知识之上。通常,干预水平是最大允许水平的50%。透析用水中的内毒素含量应不超过0.25EU/mL。必须建立干预水平,通常是最大允许水平的50%。
 
c.注意监测透析用水的有毒化学物、微量元素和透析溶液电解质的最大容许量。d.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应符合YY0572要求;其他治疗用水应符合相应卫生标准。
 
04湿化水卫生要求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2010]88号)规定,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婴儿暖箱的湿化装置应当使用无菌水。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05内镜中心用水卫生要求
 
a.WS 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消毒后的内镜应采用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采用浸泡灭菌的内镜应采用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
 
水:应有自来水、纯化水、无菌水。自来水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纯化水应符合GB 5749 的规定,并应保证细菌总数≤10 CFU/100 ml;生产纯化水所使用的滤膜孔径应≤0.2μm,并定期更换。无菌水为经过灭菌工艺处理的水。必要时对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纯化水本品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采用薄膜滤过法处理后,依法检查(附录XI J),细菌、霉菌和母菌总数每1ml不得超过100个。
 
06消毒供应中心用水卫生要求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 中对供应室水与蒸汽质量要求如下:
 
a.清洗用水:应有自来水、热水、软水、经纯化的水供应。自来水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终末漂洗用水的电导率应≤15 uS/cm(25℃)。
 
b.手工清洗水温15~30℃,机械清洗预清洗阶段水温≤45℃。
 
c.灭菌蒸汽:灭菌蒸汽供给水的质量指标见附录B 的B.1。蒸汽冷凝物用于反映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的质量,主要指标见附录 B的 B.2。
 
07实验室检验科用水
 
根据中国实验室分析用纯水GB6682-2008,一般比较常见的实验室用水有蒸馏水、三级水、去离子水、纯水(RO水)、超纯水等。
 
a.蒸馏水: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水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分离而得的水,通过加热冷凝制取。缺点是生产成本太高,水质纯度一般,而且产量小。
 
b.三级水:蒸馏水和去离子水的评价标准之一,用来划定水质纯度的指标,所以三级水不能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横向比较。实验室用水检验标准(25℃):三级水电导率≦0.50mS/m(蒸馏水);二级水电导率≦0.10mS/m(纯水);一级水电导率≦0.01mS/m(高纯水)。
 
c.去离子水:通过离子交换制取,与蒸馏水制取工艺不同,优点是生产成本低,产量大。d.纯水也称RO水:通过反渗透膜过滤后的水,反渗透膜孔径范围一般在10A°~100A°之间,所以能去除95%以上的离子态杂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纯水基本上都是经过反渗透、蒸馏等方法制得。
 
e.超纯水:超纯水是目前纯度最高的水,几乎将水中的导电介质完全去除,将水中不离解的胶体物质、气体及有机物均去除至非常低。超纯水在纯水的基础上经过光氧化技术、精处理和抛光处理等一系列复杂的纯化技术制得。
 
08手术室清洗用水
 
手术室内洗手、手术器械清洗等需要的水源。适用于呼吸内镜、耳鼻喉内镜、消化内镜、小儿内镜、妇产科内镜、手术硬式腔镜、清洗消毒室、腔镜中心。
 
a.水质标准应符合2015版本药典纯化水标准及GMP标准。
 
b.《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
 
c.本标准中规定的外科洗手和卫生洗手用水卫生要求主要依据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规定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制定,故水中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和大肠菌群。
 
医疗用水微生物来源与种类
 
a.医疗用水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包括:源水污染、二次加工过程中污染、储存、输送和使用过程中污染、生物膜形成和牙科手机的回吸污染等。
 
b.医疗用水常见污染微生物种类包括:
 
①细菌:多种细菌都可以在水系统中形成生物膜。例如,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特别擅长形成生物膜的细菌。它几乎从不感染健康组织,但如果身体的防御以某种方式受到损害,它几乎可以在任何组织中进行感染。此外,好氧生物膜菌,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生物膜的好氧层中占优势;而厌氧生物膜菌,如脱硫化弧菌属(Desulfovibrio),则存在于厌氧层。
 
②真菌:也是水系统中常见的形成生物膜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分泌胞外多糖等物质,附着在物体表面并逐渐形成生物膜。
 
③病毒和寄生虫等:纤毛虫等原生动物也可以在生物膜中找到,线虫类、轮虫类等微型后生动物也可能在生物膜中生长。
 
c.医疗用水污染感染传播途径包括:
 
①直接接触:水疗、新生儿沐浴;
 
②间接接触:手、诊疗器械;
 
③破损皮肤黏膜:口腔操作、内镜、手术器械;
 
④消化道:摄入和内镜;
 
⑤呼吸道:气溶胶、气管镜;
 
⑥血液接触:血透。
 
d.医疗用水污染可引起口腔诊疗相关、血透相关、湿化水相关、体温循环变温水箱污染相关、内镜、诊疗器械等相关感染。
 
除此之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假单胞菌和罗尔斯通氏菌等也被指出可以形成生物膜。这些微生物利用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分泌胞外聚合物等机制,附着在物体表面,逐渐发展成为生物膜。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如水质、环境条件、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控制生物膜的形成,需要对水系统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和监测,确保水质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也需要关注新的微生物污染类型和研究进展,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对于医疗机构用水的管理建议
 
⒈水源的管理,从自来水端保持定期检测。
 
⒉各种制水工艺及设备选择,定期更换制水耗材。
 
⒊管路的情况,材质的选择及路径的设计,减少死角隐患。
 
⒋定期监测使用水和各项指标,按相关标准及规范去实施。
 
⒌定期消毒储水设备与管路路径,对化学性消毒产品要做到残留检测。
 
⒍当出现超标要分析并找到原因,及时改善。
 
⒎感控部门对医疗用水进行数字化、数据化管理。
 
医疗用水相关标准和规范有:
 
GB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28234-2020酸性电解水生成器卫生要求;
 
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YY0572-201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
 
国卫办医函〔2021〕552号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年版);
 
卫办医政发〔2010〕8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数据来源:2020基础感控
 
医疗8种主要用水的标准与区别汇总
分享到:

来源:不严肃医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