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检测案例
嘉峪检测网 2025-09-09 12:01
一前言
随着电子设备向高集成度、高速率方向发展,电磁兼容性(EMC)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时钟信号作为数字系统的核心,其高频特性极易引发电磁干扰(EMI)。晶振作为关键时钟源,其设计不当往往导致辐射超标,成为EMC测试中的常见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晶振时钟的EMI抑制方法。
二晶振时钟的EMI问题分析
时钟信号因其周期性特点,在频域表现为离散的窄带噪声,能量集中,易导致辐射(RE)测试超标。晶振布局不良时,高频谐波会通过PCB走线或引脚辐射,成为主要干扰源。
图1 机器时钟超标数据
【晶振引发EMI的两大主因】:
1.高频谐波辐射
晶振输出的方波信号含丰富奇次谐波(如8MHz晶振的3次谐波24MHz、5次谐波40MHz等),这些高频成分通过走线或寄生参数形成辐射。
2.PCB布局缺陷
晶振引脚走线过长、阻抗失配、悬空引脚未接地,或靠近敏感信号线,均会加剧串扰和辐射。
三晶振引脚接地的EMI抑制机制
图2 无源晶振
对于无源晶振(图2),将晶振的空置引脚接地可显著改善EMI性能,这一措施通过优化电路的高频特性,从多个维度抑制电磁干扰,具体作用如下:
1.屏蔽效应
接地引脚为晶振金属壳体提供低阻抗路径,减少高频噪声通过寄生电容耦合至周边电路。
2.优化回流路径
缩短高频噪声的返回路径,降低环路面积,抑制共模辐射。
3.稳定参考电位
避免浮空引脚因电磁场耦合引入外部噪声或成为辐射天线,接地后不仅能消除电场干扰,还能减少潜在的磁场耦合路径。
四案例分析:8MHz晶振辐射整改
1.问题现象
在机器设备RE测试中,8MHz晶振的高次谐波(1160MHz、1168MHz等),可从下面测试数据得知,在喇叭天线测试频段出现时钟倍频辐射超标(见图3)。
图3 整改前的RE测试数据
2.整改措施
【问题定位】:
频谱分析确认超标频点为8MHz倍频,排查发现无源4脚贴片晶振两接地引脚处于悬空状态。如下图4所见。
图4 PCB Layout图
【优化方案】:将悬空引脚进行接地处理(见图5),确保低阻抗回流路径。
图5 整改措施图片
3.整改效果
接地后,辐射噪声降低10dB以上,测试数据显著改善(见图6)。
图6 整改后的RE测试数据
五 总结与建议
1.关键设计原则
晶振布局优先:缩短走线、匹配阻抗、远离敏感电路。
悬空引脚接地:避免浮空引脚因电磁场耦合引入外部噪声或成为辐射天线。
2.EMC优化方向
源头抑制:选择展频IC或展频晶振,优化时钟驱动电路。
路径阻断:完善屏蔽设计,确保低阻抗接地。
⚠注:本文基于工程实践经验,具体设计需结合实际测试验证。
来源:韬略科技E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