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关于药物研发中适老化设计的思考

嘉峪检测网        2025-08-03 20:16

摘  要  Abstract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并明确提出推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老年人群对药品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其常见疾病的用药需求日益增长。为推动创新药研发中更科学、合理的适老化设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依托药品监管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启动了老年人群用药临床研究与评价专项课题。本文基于该课题成果,从保障更广泛人群用药需求的角度,尝试提出关于药物研发中适老化设计的思考,以期为更好地满足老年患者对药品有效、安全且便利的需求提供参考依据。

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levated the response to population aging to a national strategic priority and explicitly called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and the elderly care industry. As the elderly population grows, so does the demand for medications, particularly those targeting diseases prevalent among older adults. To promote mo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ge-friendly approaches in innovative drug development, the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CDE)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rug Regulatory Science, has initiated a dedicated research project on the clinical study and evaluation of medication use in older adult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initiative, this paper explores key reflections on age-friendly design in drug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eting broader patient needs, aiming to support the creation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that are more effective, safer, and more convenient for the elderly.

 

关键词  Key words 

老年人群;适老化设计;创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监管科学

older adults; age-friendly design; innovative drug development; clinical trials; regulatory science

 

关于药物研发中适老化设计的思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末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5.6%,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该占比仍在持续增长中,预计到2030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20%[2]。老年人群是药品的重要使用群体,近年来其用药需求呈现增长态势,特别是老年人群高发疾病的用药需求日益凸显。在创新药研发中,如何考虑适老化设计,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策略,以顺利获得药物在老年患者群体中获益风险评价的证据,更好地满足老年患者对药品有效、安全且便利的需求,已成为药品研发企业和研究机构广泛关注的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全流程中适老化设计的讨论也较为活跃。为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在药品监管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中启动了老年人群用药临床研究与评价专项课题,调研我国老年人群用药需求现状及变化趋势,对照现阶段创新药研发动态,剖析可能影响我国老年人群用药可及性及药品适老化的因素,并尝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同时,以发布技术指导原则的方式,以适老化设计为切入点,提出药物整体研发策略及试验方案设计的相关考虑,为业界提供可参考的指导性意见。本文的主要内容来自此课题的研究成果,从保障更广泛人群用药需求的角度,提出关于药物研发中适老化设计的思考。

 

1 药物研发中适老化设计面临的挑战

1.1 老年人群用药需求增加,但药物研发中有关适老化设计的思考较为有限

现阶段,药物研发主要围绕各专科疾病展开,不强调人群的全面覆盖,这一研发模式有利于药品的高效入市,但与此同时可能导致不同人群药品可及性方面的差异,老年人群的用药需求尚未得到全面的重视。在临床实践中,老年医学专业与各专科的协作日益加强。但在药物研发领域,老年医学专业的参与度仍偏低,使得在研发立项、研究设计及疗效与安全性评估等关键环节,难以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特有的生理变化、认知功能差异、多病共存与多重用药等因素带来的复杂性问题[3],导致在构建药物研发整体策略及设计具体试验方案时,或是忽视老年人群参与试验的必要性,或是所得试验结果难以支持老年人群使用的获益风险评估,即使药品获得上市批准,在充分契合老年人群的实际治疗需求方面也仍显不足。

1.2 老年人群隐性需求识别不足,构建适老化设计框架面临挑战

创新药研发中的适老化设计是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研发理念指导下,基于老年人群特征及其用药需求,开展药物开发、设计、实施和决策的过程[4-5]。推进适老化设计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老年人群用药需求的隐性特征,其难以通过现有评估工具被有效量化,也难以直接转化为系统化、标准化的设计规范。虽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医生积累了有关适老化用药的宝贵经验,例如,在药品管理策略、给药方式、剂型选择等方面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优化,但其大多以“经验性”方式存在,没有形成系统化和量化的总结与分析,难以直接应用于药物研发全流程的适老化设计中。另外,对于适老化概念的充分理解与应用尚需时间,片面地追求药物某一方面特征的适老化并不利于药物整体研发策略的推进,也不利于实现为老年人群提供真正有临床价值药品的目标。如何在达到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的前提下,构建相对系统的药物适老化设计与研发框架,形成通用性原则,并兼顾特殊性扩展的研究与评价策略,值得深入研究。

1.3 药物研发中适老化设计的配套技术指导原则体系有待完善

自2017 年6 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9 年11 月发布公告,明确15 个ICH E 系列三级指导原则的适用要求[6]。其中,《E7 :特殊人群的研究:老年医学》及其问答文件于2020 年5月正式实施,为老年人群药物临床试验提供了重要指导依据[6-8]。在ICH E7 指导原则框架内,我国在后续发布的多项技术指导原则中细化了对于老年人群参与临床试验的建议。例如,《药物临床试验亚组分析指导原则(试行)》[9]、《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10]、《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指导原则(试行)》[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新药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11]中分别提到在临床试验中收集老年人群数据并进行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早期研究数据支持在临床试验中合理纳入老年参与者等。然而与研发实际需求相比,目前已发布的技术指导原则还不能充分满足相关要求,有待进一步结合临床需求与创新药研发现实基础,从规范适老化设计思路及保障老年人群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必要性与科学性角度,提出全面系统的技术指导意见。

1.4 在实施高效药物研发模式的同时不易兼顾临床试验中老年人群的代表性

老年人与年轻成人在器官生理功能、药物吸收代谢、用药习惯及认知理解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ICH 在《E7 :特殊人群的研究:老年医学》(E7: Studies in Support of Special Populations:Geriatrics)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临床试验的参与者要能够充分代表即将接受该药物治疗的参与者;对于在老年人群中广泛应用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纳入老年参与者;预期用药人群的年龄越大,越有必要在临床试验中包含高龄老年患者[7]。然而,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我国本土实践,临床试验中老年人群代表性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12-14]。一项国内研究发现,2009~2021 年的3485 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56.5%明确将入组年龄上限设为75 岁,18.8% 明确将入组年龄上限设为65 岁[15]。现阶段的药物研发模式倾向于在高度同质化的“理想参与者”群体中进行试验,以利于提升研究效率及规避风险。老年人群常见的生理和认知功能变化、多病共存及多重用药等特征习惯性被视为潜在的“干扰变量”,可能会增加数据的异质性,引发数据评估的复杂性,因而通常在临床研究设计阶段被系统性地排除[16-18]。另外,高度竞争与研发成本持续攀升的现实环境也易导致老年人群代表性不足。在临床试验中纳入老年人群往往意味着需要面对更复杂的试验设计、更严格的伦理审查要求、更完善细致的风险控制计划,从而付出更高的研发成本,以及可能需要更长的研发周期。

 

2 思考与讨论

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包括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等重大行动)[19]、《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21] 等多项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系统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总体框架与方向。作为推进适老化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 年发布了《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导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在药品说明书设计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优化药品说明书管理,解决药品说明书“看不清”问题[22]。首先,《方案》明确在常用的口服、外用等药品制剂中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内容涵盖纸质药品说明书(大字版、简化版)、电子药品说明书(完整版),同时鼓励持有人提供药品说明书与标签的语音播报服务等。其中,简化版药品说明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药品说明书体系在满足老年患者特殊需求方面的完善与进步,实现了专业版(完整版)与患者版(简化版)的功能区分。其次,《方案》为持有人提供了3 种选择方式,即纸质说明书(大字版)和电子说明书(完整版,鼓励提供)、纸质说明书(完整版)和电子说明书(完整版)、纸质说明书(简化版)和电子说明书(完整版),以兼顾药品信息的科学性、全面性、可及性与便捷性。最后,首批试点在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陕西等省(市)开展,同时鼓励其他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参照开展探索性研究,推动形成药品说明书适老化的长效机制与可推广经验。在上述政策和试点工作实施开展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进程对临床用药需求的影响,前瞻性地考虑药物研发趋势的潜在变化,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现有政策在提升老年人群用药可及性与合理性方面的支撑作用,强化药物研发全流程中适老化设计指导。在不影响药物研发效率的同时,鼓励获取老年患者用药信息,切实保障我国老年人群用药需求,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应对药物研发中适老化设计的挑战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建模与模拟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方法,同样适用于老年人群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的获得[23]。同时, 前瞻性临床试验数据与真实世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也有助于评估老年人群获益风险,实现多维度的交叉验证与风险预测,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和决策路径,扩展人群应用范围。此外,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AI 能够整合自然病程数据、基因组学数据和既往临床试验信息等多源异构数据,助力疾病机制解析、靶点筛选、终点指标构建、生物标志物识别等,在融合适老化设计理念和思路方面,有其应用价值[24]。在老年人群用药临床研究与评价专项课题中,课题组成员围绕创新药研发中的适老化设计、老年人群参与创新药临床试验的关键设计要素,以及药品说明书中老年人群用药信息的撰写等进行了研究,并撰写完成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于2025 年5 月19 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5-27],待正式发布后将为我国药物研发中适老化设计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以监管科学为引领推动药物研发中适老化设计,不仅是药品产业发展与技术革新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从顶层设计入手,统筹布局,推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及社会组织等多维度协作与多主体参与,通过跨学科沟通,优化药物研发全流程中适老化设计思路,前瞻性构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药物研发生态,并通过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加速药品上市进程,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更多适宜老年人群使用的药品,在缓解医疗资源压力、提升老年人群生活质量、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