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发补研究:环氧氯丙烷的杂质研究

嘉峪检测网        2025-09-15 09:16

环氧氯丙烷常用于原料药的合成工艺中,不管其角色是起始原料还是关键试剂,杂质研究是必备一环。
 
主要杂质谱
 
缩水甘油、1,3-二氯丙醇,1,2-二氯丙醇,3-氯-1,2-丙二醇,甘油。
 
杂质分类
 
除了甘油,都是警示结构杂质,其中缩水甘油可接受限度,ICH M7有列出(4微克/天),其他都无明确数据(一般按照1.5微克/天)。
 
其中3-氯-1,2-丙二醇和1,3-二氯丙醇容易被检出(普通杂质限度的检出)
 
限度计算
 
没有公开数据的杂质,根据用药周期,计算限度,以1,3-二氯丙醇为例,1-12个月为周期,单个杂质限度计算=20微克/天÷最大日剂量。
 
发补研究:环氧氯丙烷的杂质研究
 
有公开数据的杂质,是不是也可以套用上述思路呢?
 
小编觉得是可以尝试一下的,例如缩水甘油公开数据是4微克/天,这个数据是基于长期用药的保守数据,折算成短期用药,1-12个月,1.5微克对应20微克,4微克对应4*20÷1.5=53.3微克。
 
非实际经验(听说案例)
 
述杂质除了甘油都研究了,发补要求研究甘油。
 
实际经验
 
研究了缩水甘油,研究了1,3-二氯丙醇和1,2-二氯丙醇中的其中一个(具体哪个忘记了),另一个依据结构相似评估,其中一个未检出,另一个大概率也不会检出。
 
发补只让补充研究3-氯-1,2-丙二醇,没让补充研究甘油和剩余一个二氯丙醇。
 
小结
 
从甘油的杂质分类角度分析(普通杂质),任意一个基因毒杂质研究了,实际研究数据满足要求限度,甘油大概率不会影响API质量,所以研究其他杂质的同时,甘油用文字表达并进行类比评估,大概率不会发补的。
 
缩水甘油明确在M7中有列出,大概率要研究的。
 
其他氯代醇类,根据实验情况研究,都研究最好,等待发补也未尝不是一种思路。
 
作为原料药研究,环氧氯丙烷自己,别忘了按照基因毒杂质研究。
 
手性环氧氯丙烷,如果用R型,S型作为基因毒杂质可以不研究,研究R后类比就行(控制策略4),但是基于R环氧氯丙烷自己的质量标准,要研究S型,按照普通杂质角度研究就好。
 
如果是最后一步用到的环氧氯丙烷,大概率都要研究了。
 
发补研究:环氧氯丙烷的杂质研究
分享到:

来源:原料药合成工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