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12类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图解”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嘉峪检测网        2023-11-08 08:37

腔镜器械手术操作后会附有大量的有机物,血液、粘液、分泌物等。
 
有机物的污染凝固,会生锈腐蚀器械,造成器械过早报废,增加医院成本。再次,有机物的污染包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及致热源,如器槭清洗不到位,残留物会导致灭菌失败,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因此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的保证,不仅可以减少器槭锈蚀,延长器械寿命,也是灭菌成功的前提,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腔镜器械的清洗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腔镜器械清洗注意事项
 
一、设备器械的操作程序
 
1、检查摄像机、监视器、冷光源、工作站、打印机、气腹机等设备的电源连接及工作情况,各种器械的消毒准备情况。
 
2、连接好设备后依次打开监视器、摄像机、工作站、打印机、冷光源、气腹机,确保所有设备运转正常。
 
3、将腔镜对准白纸进行手动白平衡,观察监视器色彩调整情况;然后调节光学接口,校准焦距,直到图像清晰度达到最大值。
 
4、手术准备工作结束,在手术过程中安排专职护士时刻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解决。
 
5、手术结束后,依次关掉气腹机、冷光源、摄像机、监视器。
 
6、连接好设备后依次打开监视器、摄像机、工作站、打印机、冷光源、气腹机,确保所有设备运转正常。
 
(1)镜头要放置在专用的泡沫盒子内,轻拿轻放;
(2)摄像头要用棉质物品包裏打包,避免碰撞;
(3)导光束不能打折,只能盘曲放置,其弯曲程度不能超过90。
 
7、助理医生或护士使用腹腔镜工作站打印手术报告。
 
8、关掉工作站电脑、显示器及打印机,切断总电源,将全套设备推回原位。
 
二、重点器械注意事项
1.钛夹钳
开口部位宽度较大,适合血管出血时使用一次性形变钛夹止血。消毒养护时应注意前段开口处,长期使用造成钛夹咬合不紧密或交叉分岔,应适时报废。
2.电凝钩
腹腔镜器械中使用最频繁的器械,损耗严重。头端白色部分聚乙烯材料常因术中使用时高温电灼以及消毒清洗金属 L 部分时不可避免的磨损该部分而造成裸露的金属部分过多,会在术中造成喷电烧灼非操作部位。应及时检查并上报。
3.弹力钳
通过把手处弯曲金属片提供弹性势能,因其头端抓持力较大,对组织有损伤,故仅抓持必要切除的组织和器官,最常用于腹腔镜。使用前应检查把手部位金属片与传导丝是否嵌插牢固,清洗时注意头端锯齿内有无残留组织。
4.肠抓钳
因头部锯齿无损伤,且有效咬合部位面积较大压强较小,故不易造成组织损伤。多用于钳夹提拉胃及肠管。但若暴力咬合或过度提拉,也可钝性损伤组织,使用时应注意力度。
5.扁头钳
 
常用于咬合、提拉组织,头端锯齿可损伤,但因把手部位关节可旋转,较弹力钳使用更灵活,但咬合后需持续用力,不如弹力钳轻松。
6.无损抓钳
咬合无损伤,常用于提拉、推顶、钝性分离等操作。比分离钳、扁头钳适用范围更广。但因锯齿无损伤,咬合后静摩擦力不足,牵拉作用有限。
7.分离钳
钝性分离、钳夹精细部位时常用。咬合紧密,锯齿有损伤,使用时应注意操作部位。长期使用,头端咬合不精密,术中无法确切止血,消毒清洗时发现应及时上报更换。把手处可接电源线,但导电原理仍为单极,因注意谨慎使用避免造成电传导损伤。
8.剪刀
长期使用造成头端关节问题,剪切时不紧密,无法顺利剪切,或无法流畅张开。术中发现应立即做标记,消毒清洗时发现应及时上报修理。
9.穿刺针
头部弹性回缩,便于穿刺,使用前应检查头端有无卡顿或无法回缩。连接气腹管处开关是否松动、漏气。
10.穿刺器
使用前检查瓣膜处连接缝是否拧紧,橡皮帽是否有裂缝造成漏气。递给术者前应关闭气腹连接处阀门。
11.气腹管
使用时注意勿将连接气腹针一头置于床下(否则需重新单独打开包装)。消毒清洗时注意出口一头有无异物,有无附着气腹器械部件。橡皮管道长久使用会老化、开裂,打包前需仔细查看。
12.导光束(光缆)
腔镜器械中极其珍贵且易损坏的软性管道。内部由光纤组成,常因暴力使用、钳夹、拉伸等不当操作而加速损伤。
使用时应注意无菌原则的情况下,将连接机组一头递于巡回护士,而不应掷于地上,造成碰撞磨损。捆绑、固定光源线时应预留足够空间,尽量避免对其管腔的形变破坏。连接镜头处消毒擦拭时不可暴力操作,应轻柔对待。
 
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去除医疗器械表面的真菌或者是细菌,给患者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所以便需要经常清洁医疗器械。
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具体流程:手术后的预处理、回收、分类、初步清洗、超声、刷洗、终末冲洗、消毒、防锈保养、干燥。
器械使用完毕彻底清洗吹干后存放于专用器械柜,分类放置,锐器要套_上保护套,不能重叠受压以免变形。各种器械处于非使用状态。监视器、冷光源、气腹机、高频电刀、冲洗吸引器分别放置在多层车架上。
 
图解腔镜器械清洗流程
 
第一步:将腔镜器械拆分至最小单位,流动水下纱布清洗器械外表面,用软毛刷清洗管腔及关节处,用高压水腔冲洗管(去除表面及管腔内血液.粘液等残留物)。
 
第二步:酶下水洗。酶配制比例手洗1:200~1:300配制20000毫升水加入100毫升酶进行酶下水洗(清洗方法同上一步)。
 
 
第三步:超声机洗。将器械放入己盛水的超声机内,启动超声仪(注意镜头不能超声洗)清洗5分钟(己设定)。
 
 
第四步:用高压水枪,纱布,软毛刷充分冲洗器械表面及管腔内残留的酶液(具体操作同第一步)。
 
第五步:用软水或蒸馏水冲洗。
 
第六步,检查。在器械未干燥的情况下,用洁净的纱布擦拭器械表面,用高压气枪吹器械管腔内的水至洁净的纱布上,纱布要洁净如初,不变颜色。
 
 
第七步:用洁净的棉布擦干器械表面,用高压气枪吹干器械表面及管腔内。
 
将干燥好的器械放入传递窗紫外线消毒。
第八步:打包前检查所有器械功能,完整性和数目。
 
第九步:指示卡放在最难灭菌的地方。(中心位置)
 
 
最后打包,灭菌,备用。
 
 
注意事项:
 
1.清洗过程中注意防止器械辅助小零件丢失。
 
2.器械均需轻取轻放,不得投掷,摩擦,碰撞及同一手拿多样器械。
 
3.若为一般感染手术器械应于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
 
4.若为特殊感染(朊毒体.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要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分享到:

来源:爱卫传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