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8大科室6类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7大影响原因分析

嘉峪检测网        2023-06-17 09:23

内镜自20世纪中期推广应用,现已成为临床应用最频繁的检查和治疗方式之一,因属侵入性器械,所以其消毒效果影响着患者感染率。由于该仪器材料特殊、结构复杂、构造独特,加之部分材质对温度敏感,易被腐蚀,导致清洗消毒难度高。
 
消毒供应中心是处理内镜的主要部门,并在一系列相应规章制度下对内镜处理有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及要求,明确影响因素并提供有效的改进和处理对策尤为重要。
 
本研究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袁媛等3人以消毒供应中心2021年1~12月处理的内镜400件为基础,调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及影响因素,现分享给知库读者。
 
分析对象
 
内镜科室来源:普通外科76件、神经外科62件、心血管外科58件、骨科65件、妇产科73件、耳鼻喉科34件、眼科20件、其他13件;内镜种类包括胃镜、肠镜、腹腔镜、气管纤支镜、喉镜、阴道镜。
 
质量评估方法
 
参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检查评估内镜清洗消毒质量,采用目测法与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和蛋白测试法检测。其中蛋白测试法用清洗效果监测试纸对需要包装前的精密管腔类器械进行检测,观察试纸变色情况,判定器械清洗是否合格。每个月随机抽查2次,并做好记录。
 
数据分析结果
 
本次共采样清洗消毒后的内镜400镜次,合格390镜次(97.50%),不合格10镜次(2.50%),不合格镜次包括胃镜3镜次、肠镜2镜次、腹腔镜2镜次、气管纤支镜1镜次、喉镜1镜次、阴道镜1镜次。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包括清洗方法、器械结构、清洗消毒时间、预处理是否彻底、采样后送检及时、采样过程污染、终洗用水质量、消毒人员防护情况等(P<0.01),见表1。
 
2、多因素分析发现:手工清洗、器械结构复杂、清洗消毒时间≤30min、预处理不彻底、采样后送检不及时、采样过程污染、终洗用水质量不合格、消毒人员防护不达标是影响消毒供应中心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见表2、3。
 

影响原因分析
 
1、器械结构
对于结构复杂的内镜,因内镜精密细小、咬合面及关节部精度高,极易受损,中间环节增加,若其中一项环节出现疏忽,均会增加内镜损耗,并且手工难以直接清洗管腔内部,影响清洗质量。
2、清洗方法
临床常用的清洗方法分为手工和机械两种,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二者联合使用,但可能存在为节省时间或其他因素选择手工清洗的情况,导致清洗不合格。
3、预处理不彻底
内镜进入正式清洗之前往往需要经过保湿预处理,初步清洗表面的血渍和污渍,若该环节落实不到位,内镜表面或卡槽部分会残留污渍,形成生物膜,影响后续清洗质量。
4、清洗消毒时间≤30min
内镜的清洗消毒时间应控制在30min以上,若时间不达标表示清洗消毒时间被压缩,会影响清洗效果。
5、采样后送检不及时、采样过程污染
采样过程中未能按规定方法进行采样,导致表面被污染,极大影响后续检测流程,导致清洗消毒质量不合格。
6、终洗用水质量不合格
内镜冲洗用水与普通治疗用水不同,虽不与人体直接接触,且目前临床尚无相关卫生要求,但若最终环节的用水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消毒后的内镜重新被污染。
7、消毒人员防护不达标
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认识不足,缺乏责任心和相关知识,院内感染防控意识薄弱,会影响清洗消毒质量。
 
本学习内容引自袁媛,梁静,王欣.消毒供应中心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3年2月第29卷第4期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