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溶出度测定方法与结果异常分析

嘉峪检测网        2022-01-13 07:13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出介质中的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内在指标之一,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肠胃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实验法。

对于任何剂性的溶出实验,药物溶出量必须通过适宜的分析方法检测,通常称为终点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取样方法以及在取样后是否补液,将所得的各个样品的浓度通过一定算法转化为药物释放量。

尽管可以使用任何对药物浓度敏感的分析方法,但最常用的方法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带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每项检测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

在紫外或可见波段监测吸收度,只需最少或不需样品样品制备。这种快速检测方法有助于进行自动化检测或者在较密的取样点内进行检测。随着光纤传感器的应用,可以不需取样直接通过现场探针来测定吸收度。这些探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这对于那些能够迅速溶解的制剂是非常有利的。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缺陷,是辅料若在测定波长处存在吸收或者未溶的辅料,会对光线产生散射,从而影响测定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具备色谱分离能力因此可以避免干扰,增强检测方法的专属性。

 

第一幕:溶出度测定方法

 

那么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如何准确地标定药物溶出度呢?其实是有三种方法:自身对照发法、对照品对照法和吸收系数法。

本案例使用的是对照品对照法。

对照品对照法又分为标准曲线法和单点外标法。

标准曲线法准确度较单点外标法高,但是标准曲线溶液的配制过程比较麻烦,往往要多次稀释,这很考验实验员移液的准确性。有一种方法可以不用人为去稀释对照品溶液,那就是用仪器进不同体积的对照品溶液,也就是用仪器来代替人稀释对照品,以下简称仪器稀释法。

举例:溶出样品进样量为10微升,全溶溶出为0.1毫克/毫升,而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为0.2毫克/毫升,那么对照品的进样量可以设为3、4、5、6、7微升,也可以为其他进样体积,前提是对照品的进样浓度范围要涵盖溶出样品的溶出浓度范围。

用仪器稀释法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仪器对高浓度样品的响应和对低浓度样品的响应没有明显差异,这里指的是进10微升0.1毫克/毫升的对照品与5微升0.2毫克/毫升的对照品,仪器响应没有明显差异。

 

第二幕:对照品配制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来讲讲在对照品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单点外标法

在配置对照品溶液前,要确定天平经过校准、称量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确保对照品在稀释剂中完全溶解、定容准确、摇匀。建议平行配制两份溶液,一份做对照品一份为复核对照品。

(2)标准曲线法

当样品的规格特别小时,对照品很难一步配到目标浓度,需稀释。无需稀释时,对照品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同单点外标法。

 

第三幕:稀释对照品注意事项

 

按照以下步骤稀释对照品:

(1)检查

使用前,先检查移液器是否已校准,不要使用未校准的移液器;其次,检查喷嘴是否堵塞,如果堵塞,则不能使用。

(2)润洗

在吸取液体之前,必须进行润湿和洗涤。润湿和洗涤过程不应对被吸取的液体造成污染。特别是管壁有水滴时,吸取速度要快,以保证被吸液体不回流,避免管内液体对被吸液体的稀释。

(3)吸取

吸液时,移液管插入的液面不宜过深或过浅。过浅可能造成吸空,吸空不仅会污染洗耳球,如果吸入的是强酸强碱等有毒试剂,还会非常危险;过深会造成管壁外粘有更多的液体,影响测定精度。

(4)放出

释放液体时,用食指控制流出速度,使液体均匀流出。

(5)注意移液器本体是否标有“吹”字

如果有则需要用洗耳球将喷嘴处的残液吹出。如果没有则不要吹出喷嘴内残留溶液,否则会导致实际量比理论量偏多。

 

第四幕:溶出结果异常案例分享

 

(1)溶出条件

标定方法为标准曲线法,溶出介质pH6.8+0.05%Tween 80、稀释剂pH7.4缓冲盐。

(2)介质配制

准确称取20.00 mg左右的对照品置100 mL容量瓶中,用稀释剂(pH7.4缓冲盐)定容,超声使溶解,准确移取此溶液1.0 mL置100 mL的容量瓶中,用稀释剂定容摇匀。配制平行样,检查系统适用性合格。

检测结果溶出度为110%左右,看到这种结果你会有什么想法呢?

下面我把我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列出来,看看大家想的是否和我想的一样!

首先对于专业从事分析研究的我来说,几年的工作经验,我不认为自己会在移液这一步出现问题,再说这个片是没有检测过含量直接检的溶出,所以我首先怀疑这个结果偏高的原因是片的原料药含量本来就是110%。那溶出出现110%的结果不是正常的吗?

于是我用检测溶出的方法同样检测了样品的含量,结果样品的含量正常100%左右。那就不是片子本身的原因了,肯定是定量不准确引起的。

(3)对照品配制

准确称取20 mg的对照品置200 mL的容量瓶中,加入稀释剂定容,超声使溶解,摇匀。平行配制复核对照品溶液。

(4)含量样品溶液的配制

随机取1片此样品片置10毫升的容量瓶中,加入稀释剂定容,超声30分钟(可以保证完全提取),将样品冷却置室温、摇匀,取适量过滤进样。平行配制10份。

含量检测结果为正常值100%左右。

那为什么溶出度就是110%呢?其实我将样品以及对照品的配制过程写出来就是为了让大家来对比,思考。

引起溶出度异常有没有配液的原因?溶出的对照品稀释了200倍,在稀释倍数特别大的情况下引进的误差也会很大,你是否也想到了这点呢?

于是,为了排除因稀释倍数过大造成溶出度异常,我采用了逐步稀释法:

准确称取20.00 mg左右的对照品置100 mL的容量瓶中,用稀释剂定容摇匀,超声使其溶解,用移液管精密移取5.0 mL的此溶液置50 mL的容量瓶中,用稀释剂定容摇匀,再用移液管精密移取5.0 mL的此溶液置50 mL的容量瓶中,加入稀释剂定容摇匀。配制平行样检测系统适用性合格。

检测溶出样品,结果依然令人悲伤,还是110%。

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移液真的不准。于是我用上述对照品作为母液以其浓度的1%、20%、50%、80%、100%、120%、150%稀释为不同水平的线性溶液,考察线性相关系数,R=0.99999,截距特别小,基本过原点,这就足以说明我的移液操作没有问题。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溶出偏高呢?

换种说法,片子本身含量为100%左右,而标定的溶出结果偏大,那就是说明对照品溶液的实际浓度比理论浓度低了,所以导致结果偏大。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对照品溶液的实际浓度变低了呢?

“吸附”!

生物药的蛋白分子和化药不一样,特别容易被吸附,在浓度比较低时吸附现象更加突出,聪明的你是否也想到了这一点呢?

于是我用溶出介质代替稀释剂配制对照品溶液,无论是100倍稀释还是逐步稀释都得到了正常的结果。那为什么使用溶出介质就能有效降低或避免吸附呢?原因是溶出介质中的表面活性剂有降低或避免吸附的作用,这是来自前人的经验哦!

 

第五幕:案例结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需要总结出以下几点:

a. 配制溶出样品的对照品溶液时,最好用溶出介质去配,前提要保证对照品在溶出介质中能全溶。

b. 虽然本案例导致溶出度结果异常的原因不是高倍数稀释对照品溶液,但是我们在实验中也最好不要高倍数稀释,如有需要,可以逐步稀释。

c. 有时候即使溶出度有较大程度的偏离,在含量没有检测的前提下不能视为结果异常,如果时间允许应先检测含量,再检测溶出。

d.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实验出现问题时,我们要首先学会检查自身的原因,回忆分析自己的操作过程,在确定操作无误的条件下再去考虑样品、仪器等的原因。

 

分享到:

来源:铭研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