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ISO 7405:2025牙科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有哪些新变化?

嘉峪检测网        2025-08-11 12:00

一、为什么 ISO 7405:2025 对牙科行业至关重要?

 

1.1 牙科医疗器械的特殊性与风险

口腔组织(牙髓、牙龈、牙槽骨等)具有高敏感性,长期接触牙科材料可能引发毒性反应、炎症或过敏。例如,树脂材料释放的单体可能刺激牙髓,种植体表面涂层脱落可能导致骨吸收。因此,生物相容性评价是保障临床安全的核心环节。

1.2 标准迭代

ISO 7405 是全球公认的牙科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准则,2025 年第四版在 2018 版基础上进行技术修订,进一步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企业研发、监管审核和临床应用提供统一标准。

1.3 标准解读

帮助牙科材料企业、检测机构、临床医生快速掌握标准核心内容,明确合规要求,提前布局测试与研发调整。

 

二、标准范围、目的与规范性引用

2.1 适用范围

  • 纳入对象: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身体的牙科医疗器械(如种植体、充填材料、根管封闭剂),包括设备中整合的药理剂(如含生长因子的骨替代材料)。

  • 排除对象:不接触人体的设备(如牙科手机外壳、照明设备)。

2.2 核心目的

规范牙科医疗器械生物效应的评价方法,通过科学测试识别潜在风险,确保材料在临床使用中对口腔组织的兼容性。

2.3 规范性引用

  • 核心标准:ISO 10993 系列(生物评价通用要求)、ISO 14971(风险管理)、ISO 16443(牙种植体术语)。

  • 关键更新:用 ISO 6344-3(微磨料粒度分布)替代 2018 版的 ISO 6344-1,统一微磨料(P240 至 P5000)测试标准。

 

三、关键术语解析

3.1 新增核心术语

  • 牙本质屏障(3.8):由人或动物牙本质切片构成的屏障,用于模拟牙髓 - 牙本质界面的物质扩散过程,是体外牙髓毒性测试的核心模型。

ISO 7405:2025牙科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有哪些新变化?

3.2 基础术语清单

 

术语

定义要点

作用

牙科材料(3.1)

专为牙科实践配制的物质或混合物,包含材料成分

明确评价对象范围

终产品(3.2)

含生产流程(包装、灭菌)及使用前处理(混合、预处理)的成品

确保测试对象与临床使用一致

阳性对照材料(3.3)

已知会引发阳性反应的材料(如含 ZDEC 的聚氨酯),验证测试系统有效性

确保测试结果可靠

阴性对照材料(3.4)

无毒性反应的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反映细胞背景反应

排除系统干扰

体外牙髓室(3.6)

夹持牙本质切片的装置,模拟牙髓环境中物质通过牙本质的扩散

体外测试的核心装置

 

 

四、医疗器械分类:如何确定测试边界?

4.1 按接触性质分类

 

类别

定义与示例

测试重点

非接触设备

不接触人体(如

无需生物相容性测试

表面接触设备

接触皮肤、黏膜或牙体硬组织表面(如牙冠、正畸托槽)

刺激性、致敏性

外部

穿透黏膜 / 硬组织但暴露于口腔(如垫底材料、临时修复体)

短期毒性、微渗漏

植入设备

嵌入软组织、骨或牙髓 - 牙本质系统(如种植体、根管充填材料)

长期毒性、组织整合性

 

 

4.2 按接触时长分类

  • 有限暴露:累计接触≤24 小时(如临时粘固剂)。

  • 长期暴露:累计接触 > 30 天(如永久种植体、义齿基托)。

4.3 分类原则

  • 多类别适用时,按最严格要求测试(如兼具表面接触和植入特性的材料,按植入设备要求测试)。

  • 多次暴露需考虑累积效应(如反复使用的修复材料需评估残留物质蓄积风险)。

 

五、生物学评价流程

5.1 核心原则

基于风险管理框架(ISO 14971),由跨学科专家(化学、生物学、牙科临床)主导,优先利用已有数据(如材料成分、历史临床数据),数据不足时开展补充测试。

5.2 测试类型

 

测试类别

核心测试项目

适用场景

Group I(体外)

琼脂扩散试验、滤膜扩散试验、牙本质屏障细胞毒性测试、ARE 氧化应激测试

初步筛选材料毒性

Group II(通用)

全身毒性、皮肤致敏、遗传毒性、植入后局部效应(按 ISO 10993 系列)

评估系统风险及长期安全性

Group III(专项)

牙髓使用测试、盖髓测试、根管使用测试、骨内种植体测试

模拟临床场景的特异性评

ISO 7405:2025牙科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有哪些新变化?

 

 

5.3 再评价触发条件

当设备配方、生产工艺或性能规格修改时,需重新评估生物相容性(参考 ISO 10993-1:2018 中 B.4.5.1 的具体要求)。

 

六、核心测试程序详解:体外到体内的关键方法

6.1 样本制备要求

  • 通用条件:控制温度(37±2℃)、湿度(90±10%)、光照(光敏材料需避光),模具选用聚乙烯或 PTFE(避免干扰材料固化)。

  • 光固化材料:按制造商要求固化(记录 irradiance、时间),两端覆盖聚酯膜防止氧抑制层影响。

  • 化学固化材料:严格按比例混合,固化期间密封模具避免氧暴露,必要时用 P2000 砂纸打磨表面。

6.2 体外细胞毒性测试

  • 琼脂扩散试验

  • 原理:材料释放物通过琼脂扩散后,观察细胞脱色区和形态变化。

  • 分级:通过 “脱色指数”(0-4 级)和 “溶解指数”(0-4 级)评估毒性(如脱色区 > 1cm 为严重毒性)。

  • 滤膜扩散试验

  • 原理:材料释放物通过纤维素滤膜后,检测细胞酶活性降低区域。

  • 分级:按脱色面积评估(<20mm² 为轻度,>40mm² 为严重)。

6.3 牙科专标体内测试

  • 牙髓和牙本质使用测试

  • 模型:动物牙制备窝洞(剩余牙本质厚度 0.5-1mm),填充测试材料。

  • 评估:5/25/70 天后观察牙髓炎症(0-4 级)及成牙本质细胞存活率。

  • 盖髓测试

  • 模型:牙髓暴露后覆盖测试材料,观察牙本质桥形成及炎症控制效果。

  • 根管使用测试

  • 模型:动物牙根管预备后充填材料,28/90 天后评估根尖周组织炎症及骨反应。

 

七、2025 版 vs2018 版:核心差异与升级亮点

 

差异类别

2025 版变化

影响意义

规范性引用

用 ISO 6344-3 替代 ISO 6344-1

统一微磨料测试标准

术语更新

新增 “牙本质屏障” 定义

推动牙本质相关测试标准化

测试协调

琼脂扩散试验评估标准与 ISO 10993-5 统一

减少跨标准验证成本

新增附录

附录 D(ARE 氧化应激测试):评估材料对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干扰

补充毒性机制研究维度

新增附录

附录 E(安全边际 MoS 计算):通过 “耐受摄入量 / 暴露剂量” 量化化学风险

强化化学物质管控

附录整合

附录 C 替代 ISO/TS 22911,规范骨内种植体测试

简化种植体测试流程

 

 

八、企业如何适应新规范?

8.1 测试要求升级

  • 需新增 ARE 氧化应激测试(针对树脂、粘接剂等易产生活性氧的材料)。

  • 强化化学表征:通过 MoS 计算管控残留有害物质(如单体、重金属),需开展 exhaustive extraction( exhaustive extraction)和 exaggerated extraction( exaggerated extraction)。

8.2 方法标准化

实验室需更新 SOP,统一牙本质屏障测试的样本制备(如牙本质切片厚度 500±50μm)、琼脂扩散试验的评估标准等,确保数据可比。

8.3 动物福利优化

  • 鼓励 “一动物多测试”(如同时开展牙髓使用测试和盖髓测试),减少动物数量。

  • 推动体外替代模型(如 3D 牙髓细胞培养)研发,降低对动物测试的依赖。

8.4 合规建议

  • 优先利用历史数据和 MoS 计算减少不必要的动物测试。

  • 针对高风险材料(如长期植入体)提前开展新增测试项目验证,确保上市合规。

 

九、总结

ISO 7405:2025 通过整合新测试方法、强化化学风险量化,为牙科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提供了更科学的框架。企业需将标准要求融入产品研发全流程,在合规基础上推动材料创新,最终实现 “安全与性能并重” 的口腔医疗目标。

附录:关键图表与参考资料

  • 图 1:ISO 7405:2025 标准框架示意图

 

 

ISO 7405:2025牙科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有哪些新变化?

 

 

  • 图 2:牙科医疗器械分类

 

 

ISO 7405:2025牙科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有哪些新变化?

 

 

  • 图 3:2025 版内容与 2018 版核心差异对比表

 

 

ISO 7405:2025牙科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有哪些新变化?

 

 

页脚声明:本文基于 ISO 7405:2025 标准解读,仅供学习参考,具体合规以标准原文为准。

 

分享到:

来源:不严肃医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