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25-08-04 08:36
医疗器械风险评价的结果分为可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
可接受风险可直接进入综合剩余风险评价阶段。
不可接受的风险则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降低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伤害的严重程度,或两者同时降低。
No.1 风险控制措施的三种方式
1). 设计控制:从设计源头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风险。
2). 生产控制:从生产过程出发实施防护措施。
3). 告知措施:当风险无法通过前两种方式充分解决,或控制成本过高难以承担时,可采用信息告知(如使用说明、警告标识)、增加用户培训等方式。
No.2 事例分析
我们延续《风险控制的概念篇》中“动物园老虎伤人”的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一、危险(源)和可预见事件序列的分析:
危险源:动物园中的老虎(可能会咬伤群众或者吃掉群众)。
事件1,动物园工作人员疏于定期检查围栏的牢固度,或者检查的不彻底。
事件2,深夜里,老虎刚好发现了薄弱的围栏,轻松地顶开了该处的围栏。
事件3,深夜里,老虎跑出围栏进入公共区域。
事件4,夜里巡逻的工作人员(此人不具备武松一样的力气和勇气),刚好碰到的跑出来的老虎。
事件5,此时老虎刚好很饿,老虎处于饥饿状态,具有强烈攻击性。
事件6,老虎攻击巡逻人员,可想而知后果是什么了……
二、风险控制措施的探索、评价与验证:
1). 针对“危险源”(老虎本身)
措施1(设计控制):不使用真老虎,改用“人扮演”或“AI合成”的老虎,从源头上消除危险源。
评价:经多方论证及公众意见征询:①此措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动物园可行;②但对大部分城市动物园而言,会显著降低游客体验感,故不予采纳。
2). 针对“事件1”(检查疏漏/围栏隐患)
措施2(生产控制):用更坚固耐用的材料(如高强度合金)制造围栏,并依据模拟老虎咬合力/撕裂力的标准进行强度测试验证;同时,制定更严格的围栏巡检制度,提高检查频率并确保问题能被及时发现。
评价:材料工程专家与动物行为专家综合评估认为,提高围栏坚固度可显著降低“事件1”发生概率。
3). 针对“事件2”(老虎顶开薄弱围栏)
措施3:通过调整老虎的作息(如增加其白天的活动量、确保睡前喂食充足),促使其在夜间保持安静休息状态,减少其夜间活动及尝试破坏围栏的动机。
评价:动物饲养专家评估认为此措施效果有限,且睡前过量喂食可能对老虎的消化系统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 针对“事件3”(老虎进入公共区域)
措施4(设计控制/告知措施):a) 将动物园选址在远离人口密集区的偏远地带;b) 在通往动物园的主要路口设置醒目、持久的警告标识(如:“危险!前方有老虎活动区域,禁止入内!”)。
评价:经规划部门及安全专家评估,选址偏远方案可行;清晰醒目的警告标识被认定为有效的风险告知手段。
5). 针对“事件4”(巡逻员遭遇老虎)
措施5(生产控制):强制规定夜间巡逻必须由至少两人组成的小组执行,并为其配备有效的防身与应急设备(如强力麻醉枪、高压电击器等)。
评价:动物园安全管理层评估认为该措施具备可操作性,能提升巡逻人员的安全保障。
6). 针对“事件5”(老虎饥饿状态)
措施6:严格执行科学的饲喂计划,确保老虎获得规律、充足的食物供应,避免其因饥饿而处于高攻击性状态。
评价:动物饲养专家评估认为此措施对降低攻击性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并非绝对可靠(老虎攻击性受多重因素影响)。
7). 针对“事件6”(老虎攻击)
措施:此环节主要依赖上游控制,暂无直接针对性措施。
8). 最终结论
经综合专家意见及多地动物园园长反馈,一致认为同时实施措施2(加固围栏并加强检查)、措施4(选址偏远以及设置警告)和措施5(双人巡逻并配备设备)是有效的风险控制组合方案。
并通过询问不同地区动物园的园长,认为该措施有效。
No.3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深入、细致地分析危险源,及其潜在的可预见事件序列,是精准制定和有效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的关键基础。
分析越透彻,识别关键控制点的能力就越强,控制措施的选择也就越有针对性。
来源:医研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