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嘉峪检测网 2025-07-29 18:07
在金属材料的世界里,金相组织就像“微观密码”,决定着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等关键性能。无论是冶炼、铸造还是热处理,看懂这些“微观面孔”都是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
1. 奥氏体:面心立方的“溶解高手”
本质: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特征:晶界平直,呈规则多边形;在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常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像镶嵌的“小颗粒”。
2. 铁素体:温和的“块状晶体”
本质: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α-Fe中的固溶体。
特征:亚共析钢中慢冷的铁素体呈块状,晶界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如同“边缘镶嵌物”。
3. 渗碳体:多样形态的“碳铁化合物”
本质:碳与铁形成的化合物(Fe₃C),硬度高、脆性大。
特征:
(1)一次渗碳体:液态中单独结晶,呈块状,棱角不尖锐;
(2)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如同“骨架”支撑组织;
(3)二次渗碳体:过共析钢中沿晶界析出,呈网结状;
(4)共析渗碳体:与铁素体组成珠光体,呈片状;
(5)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在晶界呈不连续薄片状。
4. 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层状组合”
本质:共析反应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机械混合物,因片层结构在显微镜下呈珍珠光泽得名。
特征:片间距离随过冷度变化
(1)粗珠光体(650℃以上形成):片层较厚,400倍显微镜可分辨平行条带;
(2)索氏体(650~600℃形成):片层较细,500倍显微镜仅见黑线,1000倍才显片层;
(3)屈氏体(600~550℃形成):片层极细,500倍显微镜呈黑色球团,需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
5. 上贝氏体:羽毛状的“中温产物”
本质:过饱和针状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针间。
特征:形成于350~550℃,典型形态为“羽毛状”——一束平行排列的铁素体板条,板条间分布短棒状渗碳体。低碳钢中羽毛清晰、针粗,高碳钢中则较难分辨,转变时从晶界向晶内生长,不穿晶。
6. 下贝氏体:针内藏碳化物的“低温变体”
本质:过饱和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位于铁素体针内部。
特征:形成于350℃~Ms(马氏体转变点),呈双凸透镜状针形,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与回火马氏体相比,颜色更深(易受侵蚀),碳化物颗粒更粗;高碳钢中针叶更细,低碳钢中稍粗。
7. 粒状贝氏体:铁素体中的“小岛群”
本质:大块状铁素体与小岛状富碳组织的复相结构。
特征:形成于贝氏体转变温度上限,铁素体呈块状或条状,内部分布大量富碳奥氏体小岛。这些小岛后续可能保留为残余奥氏体,或分解为珠光体、贝氏体,甚至部分转变为马氏体(形成M-A组织)。
8. 无碳化物贝氏体:纯净的“板条铁素体”
本质:单相板条状铁素体,又称铁素体贝氏体。
特征:形成于贝氏体转变温度最上部,板条铁素体之间为富碳奥氏体(后续可能发生转变)。常见于低碳钢或硅、铝含量高的钢中,组织纯净无碳化物颗粒。
9. 马氏体:过饱和的“极速冷却产物”
本质: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奥氏体快速冷却(淬火)形成。
特征:分两种典型形态
(1)板条马氏体: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常见,由平行板条组成“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可生成3~5个束;
(2)片状马氏体:高碳钢及高镍合金中常见,呈针状或块状,针叶间呈120°角,高碳马氏体晶界清晰,细针状时呈布纹状(隐晶马氏体)。
10. 回火马氏体:马氏体的“低温蜕变”
本质:马氏体在150~250℃回火后,分解出极细过渡型碳化物与低饱和α相的混合物。
特征: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保留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相似,仅电子显微镜可见细小碳化物质点,易受腐蚀变黑。
11. 回火屈氏体:中温回火的“模糊组织”
本质:马氏体在350~500℃回火形成的碳化物与α相混合物。
特征:铁素体基体内分布极细粒状碳化物,针状形态逐渐消失,光学显微镜下仅见暗黑组织,碳化物颗粒需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且比回火马氏体更粗。
12. 回火索氏体:高温回火的“均匀结构”
本质:马氏体在500~650℃高温回火形成,由等轴铁素体与均匀碳化物颗粒组成。
特征:马氏体片痕迹完全消失,铁素体呈等轴状,碳化物颗粒较回火屈氏体更粗,光镜下难分辨,电镜下可见清晰颗粒分布。
13. 莱氏体: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
本质:铁碳合金共晶反应产物,由奥氏体与渗碳体组成。
特征:在显微镜下呈“树枝状奥氏体分布在渗碳体基体上”,如同树枝扎根于土壤,是高碳合金的典型组织。
14. 粒状珠光体:球状碳化物的“球化形态”
本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粒状碳化物,由球化退火或高温回火形成。
特征:碳化物呈颗粒状而非片状,相比片状珠光体,韧性更好,加工性能更优,是改善高碳钢切削性能的常用组织。
15. 魏氏组织:晶粒粗大的“异常产物”
本质:奥氏体晶粒粗大时,先共析相呈针状与珠光体混合的组织。
特征:
(1)亚共析钢:铁素体呈片状、羽毛状或三角形,沿奥氏体晶界向晶内生长;
(2)过共析钢:渗碳体呈针状或杆状,分布在奥氏体晶粒内部。
魏氏组织会降低材料韧性,需通过细化晶粒消除。
来源:钛想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