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湿法制粒经验

嘉峪检测网        2021-07-21 22:14

如果再制粒过程中遇到以下几个因素,将该如何?

1. 中药制剂、浸膏量较大(浸膏干粉占颗粒总量的30%以上)

 

2. 设备因素。例如:没有一步制粒设备或者生产能力跟不上趟;只有最老土的摇摆制粒机(当然,配套的还有个更老土的槽型混合机)

 

3. 小试过程中,手工制粒。

 

    相信,在中国,这样的情况还是不少的,碰巧,我就跟这种情况打了几年交道。几经尝试,虽然也屡遭失败,但最终却苦尽甘来,竟然总结了一套对付此种情况的办法(雕虫小技而已),从此以后,若再有来者,只要按此法炮制,包管交差。美其名曰“饱和--置换法”。

 

首先:将浸膏粉与辅料混合均匀。

 

其次:用95%的乙醇润湿物料,搅拌均匀。注意,这一步较为关键,要掌握好乙醇的用量。初次摸索时,量宜多不宜少,鄙人最初实验时,乙醇量多到何种程度?用手握之,竟沥沥而下,绝对达到饱和程度!一般情况下,以95%乙醇量占物料的10%左右即可,当然,品种不同,量亦不同,辨证施治。

 

再次:用约60%的乙醇再润湿物料,搅拌均匀。注意,这一步更为关键。一是60%的乙醇量要掌握好,量太多,软材就会太粘,制粒时不象颗粒,更象挂面,量太少,制粒挺快,收率太小。混合时间太长,不是太粘,就是粘的恐怕连料都无法弄出来,时间太短,粘性恐又不够,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制粒……

 

按照此法,已从容应付不下5个品种,无一失败。,只是用量上略有差异耳。软材粘性如何,取决于所选用的黏合剂(或润湿剂)的性质与用量。中药浸膏粉,一般情况,遇水都有较强的粘性,而遇醇则一般粘性非常低。所以,在制软材时,首先用高浓度的醇先将固体粒子周围的空间予以饱和,使之与水的接触点减少到最大限度,然后,再用水将酒精置换出来,使固体粒子部分与水接触,从而产生一定的粘性。实际生产中选用的却是60%左右的醇,为何?如果用纯水,则在搅拌过程中容易使局部水的浓度过高,粘性自然越强,就越容易结块。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应选用一定浓度的酒精,减少置换度,所制软材较为均匀,收率相应提高。

 

以上拙见,公示于众,目的有二,一是抛砖引玉,看哪位高手能给予批评,提出改进意见。二是若能给哪位一点启发,解决一点实际问题,某将不胜欣慰也!

 

每次都用低浓度酒精中的置换高浓度酒精达到制粒,那为什么不选用适当浓度的酒精,这样整理资料也方便写,而在大生产中更容易执行的。

 

   我的一点经验是,一般高粘度的中药浸膏制粒直接用95%的酒精就能达到比较好的制粒效果,似乎用不着下一步的置换。不过酒精的量也不适宜多加,会出现整团粘在一起的结果。(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后来是动用了打粉机才解决的,所以觉得楼主这个建议并不是一定能适合所有的品种。)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