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范围:红色字体从第3.2版更改为第4版。
-适用于医疗电气设备(MEE)和医疗电气系统(MES)。
-规定了MEE和MES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一般要求,适用于特定用户在特定使用环境中使用,具体使用环境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
-适用于集成于MEE中的软件(SiMD)、作为MES组成部分的软件(SaMD),当SaMD对基本安全或基本性能有贡献时。
-适用于MEE或MES的子组件。示例:电源单元或X射线管组件。
-不适用于:与第3.2版及第4版相同。
-体外诊断设备(IEC 61010系列测试及实验室设备)。
-有源植入物的植入部分(但包括外部控制器)(ISO 14708系列)。
-医疗气体管道系统(ISO 7396-1)。
注意:IEC 60601-1-9 将不再作为并列标准(环境友好型设计)。
60601-1-9 及能效标准均已移至 IEC/SC 62A/WG 20 及 IEC/TC 62– ISO/TC 210/JAG 5 的范围,未来将在单独的标准中进行考虑。
第4版背后的驱动力
-新技术/技术变更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AI/ML)、软件作为医疗器械(SaMD)/软件作为医疗器械(SiMD)、机器人技术。
除颤与用户界面。
-新要求
无线共存、电磁场(EMF)、电池管理、采用IEC 60664标准缩小间距、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热幻影要求、更多验证报告...。
-解决安全漏洞——消除它们
-自第三版以来标准的演变
ISO 20417、ISO 18562系列、电池标准、机器人技术等。
现有规范性标准更新对 IEC 60601-1 第 4 版的要求产生影响。
-国际监管机构关注度提升(FDA、PMDA、TGA、SFDA、EU等)
-监管机构正释放采纳信号
您的影响:提前规划可避免重新设计及质量管理体系紧急应对。
架构规范 V3.0(2020)
-聚焦基本安全与核心性能
明确概念并阐述每个要求的依据。
-明确范围:患者类型:从新生儿到老年患者,尺寸(待定),人类及动物。
-医疗环境
医院内与医院外(急救医疗服务、家庭医疗护理、牙科诊所等)基本、中级及重症监护环境。
-医疗器械行业统一术语:IEV 60050-880(1/2634/CDV)
-原子级要求:每个要求独立且设计就绪
-与IEC 60601、IMDRF基本原则N47(安全与性能)及N52(标签)对齐——符合监管要求
-在线标准开发(OSD)工具——目标数据库标准约5至10年后实现
设计规范
-以hazard为中心的布局(12个hazard工作组 - WGs)
WG 37–WG 48
编辑团队 AG 50–领导所有12个工作组
-工作组开发IEC 60601-1第四版的路径图
-如何实施架构规范
-内容来源:IEC 60601-1 第3版、其他标准、新要求
-删除的要求
交叉引用:单一故障(第13节)、机械危险(第16.7节至第9节)。
阴极射线管 9.5.2 – 该技术已不再使用。
IEC 60601-1-9 - 环境友好型设计
- 相关文件将被取消,未来将通过 IEC/SC 62A/WG 20 及 IEC/TC 62 – ISO/TC 210/JAG 5 制定独立标准。
重大变更
与IEC 60601-1第4版一致的必要设计与开发输入文件。
高级别变更
WG 37 – 通用要求
-扩展“使用规范”:现在要求在设计初期明确规定预期使用环境、用户角色、患者群体及医疗适应症;此变更将影响设计控制、风险管理、标签说明及可用性文档。
-分类(原分类):部分列举。
-报警系统:若风险控制涉及向用户通报危险情况,MEE/MES应包含报警系统(60601-1-8);影响设计、RMF。
-符合性评估文件:MEE、MES及其部件和附件的评估计划及结果(报告等),采用拟议的灵活结构;制造商需提前提供规划文件。
WG 38 – 物理环境危害
-环境条件与测试:对温度、湿度、压力、冲击、振动及腐蚀性污染物的要求进一步扩展(IEC 62368-1 附录 N 和Y.3);影响标签、使用说明书、设计及测试计划。
-环境条件符号(ISO 20417,第2版草案):运输、储存、运行、瞬态条件;必须出现在包装和文档中,视情况而定。
-防护等级(防尘及防液体)及MRI安全标记。
-专业医疗环境(受控/部分温度受控)最低防护等级为IP22。
-MRI安全/MRI条件/MRI不安全标记,符合IEC 62570标准;影响设计、标签及测试。
-电池管理系统:新化学体系、运输合规性(UN 38.3、IEC 62133)、外壳防火/温度限制、充放电控制、保护电路、感应充电端口、储存/条件控制、通风、对环境条件的影响、里斯定律等;需进行设计、测试及合规性更新。
WG 39–用户界面相关风险(包括制造商提供的信息(标签)、易用性及报警功能)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及安装/现场规划:
1) 按照ISO 20417(第2版草案)进行标签、包装、符号、安全标志、使用说明书(IFU)及技术文档的制定;
2) 除非60601-1对特定危险有其他规定,否则需包含适当的安装及现场规划指导(如适用/待定);这可能影响标签、包装、符号、安全标志、使用说明书及技术文档。
-可读性要求:标记/显示在预期使用中必须保持清晰;包括视觉报警信号及视觉信息信号(60601-1-8),包括与个人防护装备(PPE)配合使用的情况。
-可用性工程(IEC 62366-1):详细符合性检查;IEC 60601-1-6已被删除。
-用户界面条款:涵盖预期用户/环境;包括图形显示、指示灯、文本显示、听觉输出(音调、语音)等指示;还涵盖控制、连接、高级输入(语音、手势)、自主性和分布式接口等;影响可用性设计、设计、测试协议和标签更新。
-指示与控制要求:涵盖报警可见性/可听性、电源状态及控制响应性(延迟);影响可用性设计、测试协议及标签更新。
WG 40 – 材料危害
-生物相容性及加工要求:符合ISO 10993系列、ISO 18562系列、ISO 7405标准,并通过生物相容性评估报告确认符合性;MEE/MES的加工必须遵循ISO 17664系列或根据器械类型(可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家庭/临床等)适用的灭菌标准,且需审查验证报告。
-与物质的兼容性:涵盖旨在交付给患者的物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暴露的物质、在患者使用前使用的物质,或用于实现预期用途但不旨在交付给患者的物质。
-导电表面涂层:新增 IEC 62368-1:2023 附录 P.4 作为测试标准。
-应用于完整皮肤的粘合剂:必须牢固附着且可无损皮肤移除。
WG 41 – PEMS(例如:SaMD、SiMD、固件、软件、应用程序、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相关风险
-PEMS开发流程:对软件生命周期、验证和确认提出扩展要求。
-电子数据接口(EDI):制造商对连接设备的设计、文档和验证负有责任;包括网络集成和互操作性要求。
-生理闭环控制器(PCLC):基于IEC 60601-1-10标准;要求定义属性、备用模式及 robust 验证策略。
-网络安全:威胁建模、漏洞/恶意软件/渗透测试、源代码分析、软件物料清单(SBOM)及遗留PEMS;需组建专业内部团队或外包服务,将显著增加成本及专业技术需求。
-人工智能(AI/ML):起草关于数据质量、验证、透明度、偏见及人机交互的要求;临床及前临床数据必须包含明确的人口统计标签(年龄、性别、民族等)并确保各亚组样本量足以进行统计公平性检查。
-远程控制:涵盖控制权限、网络安全及易用性;与WG 39分布式用户界面工作存在重叠。
WG 42–电气危险
-绝缘与间距:提议与IEC 60664标准保持一致;患者和用户(相同)的爬电距离和间隙要求均有所降低;这将影响绝缘系统设计和组件选择——行业变革者可能缩小设备尺寸。
-导线颜色:新增“在某些国家”的导线颜色条款;可能影响供应链、使用说明书电源线规格及测试流程——具体影响尚不明确。
-接地:更新了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及电位均衡的要求;第4版保留了第3.2版的技术接地限值,但加强了文档记录与测试要求;允许部件在满足保护性接地要求及测试条件下,作为最小操作操作部件(MOOP)符合IEC 62368-1标准。
-生产线测试:包括保护接地连续性、泄漏电流、患者辅助电流及介电强度(按IEC TR 62354标准进行非破坏性测试)——影响生产线设备采购、质量管理体系文档编制及生产线测试实施。
WG 43–机械危险
-边缘和角落:扩展至包括在组装、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可接触的锐利边缘/角落;允许使用ISO 7010-W022安全标志的锐利边缘;可能需要设计更改或新的标识。
-稳定性和抗倾覆性:在4.3.1节中集中规划测试;基于重量的稳定性(失衡)/倾覆标准,需验证制动/保持功能;可能导致对较重或移动设备进行重新测试和重新设计。
-推进力:推进力=初始力;确定需测试的移动式机械设备(MEE);改进测试方法;若力值超过限值(200 N)需设置安全标志;可能需要更新驱动系统或标签。
-支撑系统:更新了附件方法及患者/用户支撑结构的强度要求;可能需要重新设计或重新认证床、桌、支撑臂、起重设备等。
WG 44 – 热与火灾风险
-温度限制:明确了正常运行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可接触部件的温度限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人体接触、非皮肤接触的APs及输送的气体、注入的液体;注入液体的温度限制目前正在NC审查中;可能需要对受影响的可接触部件进行重新设计、绝缘或材料更改。
-体模测试:引入体模用于热评估;部分基于 FDA 有关评估产生组织加热和/或冷却的医疗器械热效应的草案指南;影响您的测试协议、质量管理体系及设计控制。
-防火措施:为MEE/MES各电路提供易于遵循的流程图,列出可接受的防火保护选项;简化设计决策和符合性检查。
-防火保护:新增防火隔离规则及材料阻燃测试;新增顶部隔离要求;单一故障限值现与正常使用限值明确分离;可能需要材料升级或重新设计以符合要求。WG 45–光辐射(可见光、紫外线及红外线)危害
-发布延迟:WG 45 标准草案发布因 TC 76 存在分歧而延迟;条款细节及发布时间表尚不明确。
-波长范围:180 nm–1 mm(60601-1:10.4–10.7 → 激光;其他可见电磁辐射、红外线及紫外线辐射);与现有标准保持相同波长范围。
-非视觉光生物效应:200 nm–3000 nm波长范围的非激光光源(除1C风险等级外),需符合IEC 62471标准;相关设备可能需按该标准进行测试——测试成本较高。
-新增豁免(针对IEC 62471):单个指示灯、红外遥控器、MES内用于数据传输的红外设备、LCD/计算机显示屏、类似低光学功率设备(6.2.1 b)。
-治疗/诊断设备:IEC 62471;IEC 60601-2-75适用于相关设备类型。
WG 46–电离辐射危害(X射线设备)
-电离辐射危害的整合;纳入IEC 60601-1,取代IEC 60601-1-3;可能需要对受影响的产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更新和设计审查。
-术语扩展;约140个放射学专用定义收录于条款3.22,IEC 60050-881(62/553/CD → CD1于2025年7月4日发布;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26日)。
-整合ALARA与风险管理;“尽可能低”的要求与ISO 14971:2019风险管理政策挂钩;可能影响设计决策和风险管理文件。
-增强设备标记与识别;所有与辐射相关的子组件必须进行标记,以实现身份识别和合规性追溯;可能需要供应商协调和部件标记变更。
-操作控制与用户指示;对启动/终止控制、听觉/视觉辐射指示器、源选择、模式显示、剂量监测的详细要求;可能需要重新设计用户指示和控制。
-剂量输出性能指标;诊断模式下重复性限值≤5%;放射治疗模式下≤2%;泄漏率≤1 mGy/h @ 1 m;残留剂量≤150 μGy/h;可能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重新测试和校准。
-拟议删除 – 非装载状态下的泄漏辐射;根据IEC 60601-1-3。
WG 47–电磁暴露危害(EMF)
-电磁暴露危害的整合;EMF安全现已整合到60601-1标准中,作为专门的第4条款,取代了第3.2版中有限的覆盖范围;可能需要对受影响设备进行质量管理体系(QMS)更新和设计审查。
-电磁场暴露评估报告;无需特定结构或标题;必须作为符合性证据提供给有意辐射器;早期无线技术选择可能影响评估复杂性,对质量管理体系及设计文件产生影响。
-本质符合性标准 = 豁免;满足所有7项要求(无意辐射器)可考虑豁免。
-扩展频率范围与适用范围;从1 GHz–100 GHz扩展至0 Hz–300 GHz(含静电场);适用于有意和无意辐射源;天线设计与屏蔽策略可影响合规路径及项目进度。
-低风险设备简化合规路径;通过IEC 62479“Pmax”方法新增低功率豁免;设计初期采用电源管理策略可避免后期延误。
-分级电磁场暴露评估;采用多层次方法,参考IEC 62479、IEC 62311、IEC/IEEE 62209-1528、ISO 14971标准;必须在RM文件中记录;需考虑植入有源医疗器械的患者;早期规划可最小化预算影响及对质量管理体系和设计文件的影响。
WG 48 – 电磁干扰(包括无线共存)危害
-CISPR 11:2024:与IEC 60601-1-2第4.1版规范性引用相比,存在重大技术变更;将推动新的辐射测试、设计变更及RM文件更新。
-IEC 61000-3-2(谐波):新版本修改了限值/要求;可能影响电源设计及符合性。
-辐射射频电磁场:医疗环境(HCE)家庭使用仍为 10 V/m(80 MHz–2.7 GHz)+ 新增 3 V/m(2.7–6 GHz); 专业 HCE 现为 3 V/m 至 6 GHz。建议进行预扫描;可能需要更改天线设计和屏蔽措施。
-射频无线电场(表 3):AIM 7351731 水平提高(例如,28 → 54 V/m;新业余无线电频率 45 V/m);集成无线电设备失败风险更高;早期设计缓解措施至关重要。
-无线共存:AAMI TIR69:2020 和 ANSI C63.27:2021 现为国际标准;设计可能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频率规则。
-其他更新:闪烁 IEC 61000-3-3 的移除正在讨论中;电池供电模式正在 IEC 61000-4-11 下考虑;静电放电(ESD)更新——天花板安装设备已添加,连接器方法和空气放电水平正在审查中;上述未列出的所有其他电磁兼容性(EMC)测试:目前没有重大变化——可能会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