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全球首个采用脱细胞羊膜覆盖的气管支架获批上市

嘉峪检测网        2025-08-23 13:39

对于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导致的中央气道阻塞患者来说,呼吸困难往往是生死攸关的挑战。支架置入虽能暂时缓解,但随之而来的肉芽增生、黏液堵塞和支架移位,让许多患者不得不一次次接受二次干预。

2025年8月21日,美国Peytant Solutions研发的AMStent获批FDA上市——这是全球首个采用脱细胞羊膜覆盖的气管支架。羊膜的天然组织相容性,为这些危重患者带来了更安全、更持久的通气希望。

 

# 全球首款“羊膜支架”:从呼吸困境到材料创新

恶性气道阻塞的未解难题

在呼吸介入领域,恶性肿瘤导致的气道阻塞(Central Airway Obstruction, CAO)一直是棘手难题。肺癌是主要病因,仅在美国,每年就有约6万例CAO源于肺癌,若不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因窒息或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其他癌种(如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转移后也可能累及气道,加重阻塞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气道支架是维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自膨式金属支架或合成材料覆盖支架,能在短期内迅速恢复气道功能。然而,长期随访显示,它们常引发严重并发症:

● 肉芽组织增生:高达35%的患者会出现肉芽形成,导致再次阻塞;

● 黏液堆积:约37%的病例需要反复清理气道;

● 支架移位:发生率接近35%,一旦发生可能危及生命。

这些问题源于一个核心矛盾:支架本身是“异物”,合成材料更容易触发身体的免疫防御反应。因此,医生和患者往往面临反复干预、取出与置换支架的痛苦循环。

全球首个采用脱细胞羊膜覆盖的气管支架获批上市

羊膜:一个被忽略的解决方案

Peytant Solutions带来的创新,正是打破这一循环的尝试。团队推出的 AMStent气管支架系统,是全球首个采用脱细胞羊膜(Decellularized Human Amnionic Membrane, DCAM)覆盖的金属支架。

羊膜是胎盘的最内层,长期以来已在眼科角膜移植、难愈性伤口修复等领域得到验证。其特点在于:

● 富含胶原蛋白、纤连蛋白、角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天然成分;

● 保持与人体组织高度相容的细胞外基质(ECM)结构;

● 能在伤口环境中促进愈合,减少炎症反应。

相比之下,传统支架覆盖材料常采用聚氨酯(TPU)、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等“永久性”合成材料。这些材料坚固,但更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导致炎症、肉芽和迁移。

Peytant将羊膜通过专有工艺脱细胞化,转化为DCAM薄膜,再覆盖在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上,既保留了支架的机械支撑力,又赋予其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全球首个采用脱细胞羊膜覆盖的气管支架获批上市

 

# 技术细节与临床验证

从构想到落地:AMStent的技术路径

Peytant Solutions团队的设想是:能否把一种更“接近人体自身”的材料,引入支架覆盖层,降低免疫反应?

于是,AMStent气管支架系统诞生了。

它由三部分组成:

1. 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 —— 提供机械支撑,保持气道开放;

2. 脱细胞羊膜(DCAM)覆盖层 —— 作为“生物屏障”,减少炎症和异物反应;

3. 微创导管递送系统 —— 便于医生在气管或支气管内精确释放。

在结构上,AMStent与常见的支架并无完全不同,但其核心差异是“材料”:

● 传统支架:依赖TPU、ePTFE等合成聚合物;

● AMStent:覆盖DCAM,保留天然ECM蛋白质成分,能与气道黏膜环境更好地“对话”。

全球首个采用脱细胞羊膜覆盖的气管支架获批上市

临床价值:降低并发症的证据

为了获得FDA De Novo市场准入,AMStent经历了多轮动物实验和临床前研究。

结果显示:

● 肉芽组织形成率显著降低 —— DCAM覆盖的支架在模型中诱发炎症的程度远低于传统材料;

● 黏液堵塞减少 —— 因表面更接近天然组织,减少了分泌物异常聚集;

● 支架移位风险下降 —— 覆盖层与支架骨架结合紧密,同时减少了气道黏膜的强烈排斥反应。

在美国支气管学与介入呼吸学协会(AABIP)第八届年会上,明尼苏达大学的Roy Cho 医生代表团队公布了相关研究数据,首次让这一创新走向临床医生群体。

全球首个采用脱细胞羊膜覆盖的气管支架获批上市

新适应证与应用外延

AMStent获批的适应证为治疗由恶性肿瘤导致的气管或支气管狭窄。这正是呼吸介入最迫切的场景。

但从医学逻辑来看,气道只是起点。人体中还有大量“管腔结构”可能受益于类似设计:

● 血管系统 —— 目前使用的多为合成聚合物覆膜支架,羊膜或能减少再狭窄;

● 消化道 —— 食管或胆道狭窄患者,或许能获得更持久的通畅;

● 泌尿与神经系统 —— 涉及狭窄与腔道重建的病变,同样存在潜在机会。

换句话说,AMStent不仅是一款新支架,也可能代表一种新的“材料学突破”,为未来的植入物开辟道路。

 

# 研发与制造挑战 + 供应链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研发与制造挑战

将羊膜应用在气道支架上,听起来直观,但在工程实现中却充满挑战。Peytant Solutions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一种柔软的天然组织,稳定、持久地固定在金属骨架上?

1. 脱细胞化工艺

a. 羊膜的原始状态含有细胞和多种生物因子,若直接使用,可能引发免疫排斥。

b. Peytant团队采用专有的脱细胞技术,去除细胞成分,仅保留细胞外基质(ECM)支架,既保证了组织相容性,又保留了胶原和结构蛋白的功能。

2. 膜材固定

a. DCAM需要覆盖在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上。

b. 团队通过迭代工艺,开发出精确的手工装配流程,确保膜材均匀覆盖,不留裸露金属。

c. 这种工艺需要高技能人员,类似“显微外科”般的精细操作。

3. 性能测试

a. 研发阶段必须反复验证膜层在扩张、收缩中的稳定性,避免在气道内发生破裂或剥落。

b. 最终产品必须在耐受性、柔韧度和固定力之间找到平衡。

供应链与材料来源

支架的核心材料来自合规的组织库:

● 捐赠的胎盘羊膜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来源可追溯、安全、合规;

● 供应链具备伦理审查与全流程质量控制。

这意味着,Peytant的商业模式不仅是一个器械公司,还需要同时具备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管理的能力。

内部制造体系

不同于很多依赖外包的医疗器械公司,Peytant选择了内部生产:

● 组建专业的制造团队,负责羊膜加工与支架装配;

● 通过标准化工艺,保证每一个支架的膜层固定一致;

● 可控的内部生产,便于未来快速放大产能。

公司已经开始扩充生产线,为今年晚些时候的美国市场商业化上市做准备。

 

# 创新经验与产业启发

创新经验:不是“推翻重来”,而是“跨界组合”

Peytant Solutions的团队在回顾AMStent研发历程时特别强调:

● 创新并非一定要“从零发明”。

● 真正的突破,往往是在已有的成熟技术之间,找到新的组合方式。

羊膜早已在眼科、创面修复中证明其安全性;金属自膨式支架也在临床广泛应用。

把二者结合,便诞生了全球首个“羊膜支架”。

这种路径既降低了风险,又提高了创新的落地性。对医疗器械行业而言,这是一条值得借鉴的思路。

心未来解读:几点产业启发

1. 临床驱动:痛点是起点

 气道阻塞的难题已存在数十年,医生与患者的真实困境是推动创新的最大动力。

 → 创新要瞄准“未解难题”,而非盲目追逐热点。

2. 材料跨界:新旧结合的潜力

 羊膜的应用说明,成熟材料在跨领域使用时,依然可能孕育突破。

 → 对企业而言,材料学与临床需求的重新组合,可能比单纯改良结构更具差异化。

3. 制造与合规:创新的“隐形壁垒”

 羊膜支架的难点不仅在研发,还在于组织来源、伦理审批、制造工艺。

 → 这类复合型创新,需要公司具备跨学科的整合能力(生物材料、工程、供应链、法规)。

4. 外延应用:从呼吸到全身

 AMStent的逻辑同样适用于血管、消化道、泌尿系统等管腔疾病。

 → 未来,羊膜或类似生物材料可能成为“通用覆膜层”,推动一系列支架迭代。

 

# 结语

AMStent的问世提醒我们:医疗器械的创新,不总是来自全新的技术,而是临床需求与跨界材料的巧妙结合。

在支架这一看似“成熟”的领域,羊膜的引入为行业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它不仅让呼吸介入患者看到了更安全、更持久的希望,也为整个植入器械行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