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GB/T 16886.1-202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解读

    4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批准了多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中包括《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标准编号GB/T 16886.1-2022。据悉,该标准将于2023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现行标准GB/T 16886.1-2011。

    2022/05/18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ISO 7637-2里P5A和P5B波形测试知识

    本文主要是向大家介绍7637项目里最刺激的两个波形,P5A和P5B,其波形主要模拟因线束不良连接,蓄电池被松开的瞬间,此时交流发电机正对蓄电池充电,其他电气负载接在交流发电机的电路上的波形。

    2022/05/1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浅析新法规体系下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和变更注册立卷审查要求

    立卷审查是对拟上市医疗器械/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受理前审查,旨在关注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随着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的全面实施,立卷审查要求也同步修订实施。文章以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和变更注册立卷审查要求为例,详述新旧版本的主要差异,并梳理新法规执行以来常见的补正问题和尺度要求。强调正确理解

    2022/06/14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仿制药注射剂的非临床研究需要做哪些实验

    本文总结了仿制药注射剂的非临床评价相关内容及共性问题,但现有动物模型和试验方法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提示临床应用风险。因此,在评价仿制药的安全有效性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药物的自身特点,结合药学和原研品临床信息进行评估。同时,鼓励采用更灵敏的新技术新方法用于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提高临床预测性。

    2022/06/2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具有生物活性和治疗性的氧化锆牙种植体技术详解

    锆基植入物由于天然氧化锆 (ZrO2) 薄膜的形成,具有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在口腔临床广泛使用。特别在患者口腔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提升种植体生物活性和局部治疗疗效对早期种植的植入和骨结合尤为重要。因此,锆基植入物的表面改性已经使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进行。在本文中,我们讨论并详细介绍锆基植入物的各个方面。

    2022/06/2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ISSD:可充电无导线植入式皮下除颤器 门诊即可完成手术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一种常见而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迅速死亡。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居全球之首。近30年来,国内SCD平均年发病率为40.7人/10万人,约50-70%的SCD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2022/06/25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利用壳聚糖涂层的自身免疫活性促进带孔聚己内酯支架中血管、骨和软骨的生成

    聚 (ε-己内酯) (PCL) 作为性能良好的聚合物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发现非炎性壳聚糖涂层促进软骨浸润到PCL支架内及其上方,并且与骨小梁整合兼容。体外成骨试验预测骨整合到多孔支架中的能力有限,因为在体内,编织骨从再生骨小梁的前缘整合,而不是从粘附在支架表面的间充质细胞整合,并且生物活性涂层吸引炎症细胞而诱导骨吸收。

    2022/07/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透皮贴剂Ⅰ期临床试验设计考量要点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国际指导原则对透皮贴剂Ⅰ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选择、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常规研究内容进行阐述,以指出透皮贴剂研究中需注意的特别事项。同时对透皮贴剂的作用位置、黏附力评估、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评价、光毒性等特别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以便读者了解其评估过程及评价指标等,以期为同类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2022/07/2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物理因子辅助运动和感觉康复的研究介绍与应用现状

    神经刺激调控技术需要平衡刺激靶点的特异性、侵入性和患者可接受性,并根据不同患者需求定制个性化康复干预方案,也需要临床医生与多学科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联合应用神经影像学及电生理技术,采用闭环控制方法,可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康复干预方案,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出现也将促进物理因子干预技术不断发展。

    2022/08/2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分析玻纤增强聚丙烯流变行为

    玻璃纤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可使塑料获得显著增强效果的填充材料; 聚丙烯 ( PP) 通过玻纤增强后,除保持原有的良好性能外,强度、硬度和刚性大大提高,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和低温冲击性及耐电弧性能,收缩率减少。但纤维的加入会造成体系流变性能的下降,在注塑成型的时候制件易产生浮纤。本文通过研究普通玻纤增强前后 PP 流变行为的变化,分析了玻纤对PP体

    2022/09/0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