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实验管理

微生物限度仪和集菌仪有何区别,该如何使用?

嘉峪检测网        2024-05-17 20:40

集菌仪和微生物限度仪共同点:

 

1、集菌仪和微生物限度检测仪主要都是用作微生物、细菌之类的吸附、检查;

 

2、二者都是采用薄膜过滤法。

 

集菌仪和微生物限度仪区别:

 

1、集菌仪是做无菌检测,微生物限度检测仪是做有菌检测。集菌仪上面放反复使用培养器的话是可以做纯化水微生物限度的。

 

2、集菌仪是集菌培养器的配套使用仪器,通过集菌仪的定向蠕动加压作用,供试品被过滤并在滤器内进行培养,以检验供试品是否含菌。集菌仪的作用是检验供试品是否含菌的仪器,配套集菌培养器使用。主要用于注射用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测,包括抗生素类及含有抑菌的药品、大输液、水针剂、灭菌医疗器具、无菌注射用水等。

 

3、微生物限度检测仪一般采用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配有内置或外置隔膜液泵,将供试品注入微生物限度培养器内,通过检验仪自带的隔膜液泵负压抽滤,将供试品中微生物截留在滤膜上,用取膜器取出滤膜,转移至配置好的固体培养基上,菌面朝上,平贴。盖上盖子形成封闭的培养盒,置于相应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并计数。

 

微生物限度仪使用说明

 

操作规程

 

实验准备:取硅胶管一根,将一端套在过滤装置的出液口,另一端套在收集瓶的进液口(不锈嘴);再取另一根硅胶管,一端套在收集瓶的抽气端(白色塑料嘴),另一端通过不锈钢宝塔接头与真空泵相连。

 

1、清洁:试验前,应先将滤杯清洗干净、晾干、取滤膜浸泡到纯化水里3~5min,滤杯及滤膜支撑网消毒备用(可采用火焰灭菌器快速消毒)。 

 

2、放置滤膜:用镊子夹住滤膜放在抽滤装置的滤网上。

 

3、过滤集菌:将其供试品注入过滤杯内,然后启动真空泵,再打开相应阀门,实施过滤集菌。 

 

4、取出滤膜:供试品过滤集菌结束后(滤膜上没有水珠),关闭真空泵开关,用无菌镊子取出密封圈,再用无菌镊子取出滤膜。

 

5、放入培养基:将滤膜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培养基上,菌面朝上平贴,不得有气泡。相应的液体培养基注入到滤杯内,培养基覆盖滤膜表面即可。

 

6、培养:盖上盖子放置在生化培养箱及恒温培养箱中,按规定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逐日观察、计数。

 

7、仪器正常性检测:取600ml~1200ml纯化水,每个滤杯注入100ml纯化水,接通真空泵电源,再分别打开相对应的阀门实施抽滤(抽滤时间1~5min为正常范围),根据速度将准备好的纯化水加入滤杯中,纯水顺畅地从排液口流出,即视为仪器可正常工作。

 

如果过滤速度过慢或无法过滤,请检查:

 

A.管路连接是否漏气,滤杯密封性是否良好;

 

B.检品是否含有较多不溶性的颗粒、悬浮物等;

 

C.检查不锈钢网片是否堵塞,不锈钢底座出液孔是否堵塞。

 

若属其他原因,请与厂家联系。

 

8、清洗:仪器长期没有使用,再次使用前应对管路进行消毒,可采用以下消毒剂:

 

A.乙醇 B.新洁尔灭 C.甲醛 D.次氯酸溶液。

 

消毒方法:准备100ml消毒剂、200ml无菌水(不需微孔滤膜);先将100ml消毒剂过滤,保持3~5min,再将200ml无菌水进行过滤,即可完成管路消毒。 

 

注意事项

 

1.根据供试品性状来选择滤膜材质,过滤前后应保证滤膜的完整性;

 

2.仪器不工作时,请断电; 

 

3.不能抽滤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腐蚀等液体; 

 

4.当供试品中含有不溶性的颗粒、悬浮物时,可能导致滤膜堵塞影响过滤,应将供试品进行预处理,除去颗粒或悬浮物; 

 

5.抽滤前,应确保管道密封性良好。

 

集菌仪使用说明

 

操作规程

 

A.取出培养器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在无菌室内打开塑料包装袋。

 

B.将培养器逐个插放在不锈钢座上。

 

C.将集菌培养器的弹性软管装入智能集菌仪泵头,要求定位准确,软管走势顺畅。

 

D.打开待检样品的瓶盖插针孔并消毒之,(若检测安瓿样品,先将安瓿颈部消毒,然后打开并将安瓿)样品瓶定位。

 

E.拔去进样双芯针管之护套,插入样品瓶中,开启集菌仪,实施过滤集菌(应避免双芯针管进气,滤膜被药液浸湿,影响进气)。

 

F.完成集菌后,若样品含抑菌物质,按药典规范要求适当用冲洗液清洗,清洗方法与集菌过程相同。

 

G.消毒培养基瓶插针孔处。

 

H.摘下顶部空气滤器开口的胶塞,套在培养器底口上,用软管夹子,依次开闭软管,开启集菌仪,将培养基泵入指定的培养器内。

 

I.用夹片夹闭与培养器连接部的软管,留下5~6cm软管,剪除其余部分,并将开口端插在空气过滤器开口上。

 

J.分别按规定进行培养。

 

操作规程

 

1.每次实验完成后,用无菌水润湿无菌抹布,拧干抹布后擦拭机身,避免溅出的液体在机身上蒸发干燥,干燥过程中可能有微生物滋生;同时溅出的液体完全干燥后,形成的“盐斑”可能腐蚀机身表面。

 

2.日常对排液槽进行清洁维护,带出无菌室后倒出内部残留液体,使用纯化水冲洗干净后悬挂晾干,下次使用前湿热灭菌后,传递进入无菌室使用。

 

3.每个季度需对集菌仪进行一次深度维护。由于长期的运行,软管不可避免会脱落碎屑,堆积在集菌仪泵头内,影响转轮转动。

 

注 : 定期维护的频次,根据集菌仪实际使用情况来增减。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