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实验管理

纺织物抗褶皱性能测试标准探讨

嘉峪检测网        2016-05-27 10:22

  服装在使用过程中,织物被揉搓、拧绞、挤压等力学作用,发生了塑性变形而无法保持织物原有的平整程度,影响了外观性和平整度。织物抗皱性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外观特征的重要方面。抗褶皱性能反映若干物理力学性能。目前,国内外相关的测试标准通过对织物施加力学作用,测量其去除力学作用一段时间之后其回复的程度或外观的状态,但是国内外标准在具体的参数上各有所差别,本文分析了织物抗褶皱性能测试标准,明确了其测量体系。

  抗褶皱测试标准的比较

  纺织品的抗褶皱测试标准主要分为回复角测定和外观测定。目前,国内外织物的抗褶皱测试的方法标准主要有GB/T 3819—1997《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回复角法》、ISO 2313:1972《纺织品以回复角表示水平折叠试样的折痕回复性的测定》、IS0 9867:2009《纺织品织物褶皱回复性的评定外观法》、JSL 10591:2009《纺织品的折痕回复性试验方法——第一部分:折痕回复性的测定水平法》。几个标准在具体的测试参数上各有所差别,如表1所示。

 

  上述标准中,GB/T 3819—1997属于回复角测定范畴,包含了水平法和垂直法两种试验方法,这两种方法均为织物在外力作用一定时间后,迅速转移到织物回复角测定仪,待织物稳定后(标准以5min为界点)测量两对折面的角度,对折面又分为经(纬)正(反)面对折,同一种样品对折面不同,测试结果也不相同。水平法主流的测试仪器如图1和图2,其中,水平法等效采用ISO2313:1972,垂直法则根据我国目前的测试仪器及技术修订的,与水平法最大的差别在于试样的尺寸,以及垂直法的固定翼在测量回复角时是垂直的,水平法中被试样夹所夹持的固定对折面为水平的。GB/T 3819—1997试验结果以经(纬)向的正反面对折的折痕回复角,以及总折痕回复角三方面评价织物在经外力作用下回复的程度。ISO2313:1972没有垂直法的相关内容,与国标相比也没有总折痕回复角的测试指标。

  JSL 10591:2009也属于回复角测定衡量织物的抗褶皱性能。试验方法有两种:A法(10N负荷法),B法(4.9 N负荷法)。B法测试与A法最大的差别在于夹持加压的装置及负荷不同,但最终均为卸载荷后转移到回复角的测试装置中测量回复角。A法测试与ISO 2313:1972O类似。但这两种测试方法的指标除了折痕回复角织物之外,还增加了防皱率,即回复角与180°的比值表达折痕的回复程度,防皱率越大,测试的回复角越大,织物的防皱性也越好。

  IS0 9867:2009则是预定负荷下,织物被随机压出不同形态的立体褶皱。一定时间后将产生褶皱的试样在标准大气中调湿24h,然后通过与三维褶皱回复样照比较,进行外观的评定。因此IS0 9867:2009是通过外观法测定织物的抗褶皱性能,评定的级数越高,织物褶皱越少,抗皱性能越好。

  由以上的抗褶皱测试标准的分析可知,织物的抗褶皱性能测试均在外力作用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回复角或外观评定,回复角测定需将试样转移到试样夹上,测试结果受检验员的操作水平影响较大,实验室应注意人员之间的测试结果,保证良好的数据溯源性;而外观评定具有主观性,在操作上容易产生半级的差异,但外观评定法与回复角测定相比,外观评定法与织物实际使用状态较为接近,更直接反映织物的抗褶皱性能。

分享到:

来源:中国纤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