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 AAOS 注册数据显示,无骨水泥固定的 TKA 应用比例从 2012 年的 2% 激增至 2023 年的 22%。这背后,是年轻患者群体增加、临床对长期稳定性的要求、以及手术流程向快节奏转型的多重驱动因素——材料与结构创新正在重塑普外科格局。
谁在“跑”这条赛道?在全球这一趋势下,不同企业在产品定位和技术路径上各具特色。以下是三家代表性厂商的重点产品及关键数据:
1、捷迈邦美Zimmer Biomet:OsseoTi + PPS 平台
技术聚焦:
1)OsseoTi 多孔金属结构模拟松质骨,与骨结合更自然。
2)PPS 涂层强化初期抓握稳定性,并促进长期骨结合。
3)Keel Tibia 产品设计允许术中从无骨水泥切换至骨水泥,无需额外骨切或器械变动。
创新指标:OsseoTi 结构孔隙率约 70%,平均孔径约 475 μm,促进骨密度恢复与长骨结合。
临床表现:去除骨水泥节省手术时间约 10–11 分钟,提升 OR 效率;标准设计已通过动物模型验证 OsseoTi 4 周见骨结合初期表现良好。
2、restor3d:全 3D 打印 TIDAL 技术
1)利用 TIDAL 工艺对骨结构进行全 3D 打印,实现一致的孔隙分布与生物结合。
2)推出 iTotal Identity CR 系统,实现个体化设计与无骨水泥固定首次结合。
临床指标:
1)已获得 FDA 510(k) 批准,预计于 2025 Q3 小批量投放市场。
2)初期使用反馈表明术后 PROMs(患者自评功能)与手术效率优于常规系统
3、Exactech:Truliant Porous 3D
1)通过 AM 精准控制孔隙结构,模仿骨松质组织,实现初期与长期双稳固设计。
2)产品特征包含周边支撑柱、双 V 型 keels 及可选螺丝,增强旋转稳定性。
里程碑:2024 年获 FDA 510(k) 批准;被标榜为公司膝关节系列中发展最快产品。
实用效率:与 GPS 智能导航系统配合,可简化手术流程,适应医用效率需求。
4骨未来观察:对国内骨科器械创新的启发
1)材料与结构双轨驱动创新国内企业可借鉴:不只是模仿结构,更要从材料层面入手,搭建“表面 + 结构”的融合路径。
2)术中适配性的模块设计Zimmer 示例启示我们:平台应兼容多种固定策略,术中灵活切换才是临床真实需求。
3)真实世界证据积累尚需加强海外产品上市前后均披露 2–5 年随访数据,国内企业应同步制定多中心注册或真实世界研究路径。
4)年轻患者增多,差异化价值凸显当 TKA 患者群体趋年轻,无骨水泥设计将成为“持久解决方案”的重要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