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基于风险评估的药学研发质量体系的建立原则要点

嘉峪检测网        2023-12-21 08:29

药品开发过程是一个探索性、工艺和标准逐渐建立的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不稳定性,甚至于不可预见性的特点。
 
研发质量体系是药品生命周期转生产前的阶段(项目立项、项目开题、处方/工艺开发、小中试研究、分析方法学验证等实验室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其核心是最大限度的降低研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高效、灵活地达成研发目标,包括科学性、规范性、真实性。GMP的核心是最大限度的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混淆、差错、污染、交叉污染)。研发质量体系需要参照GMP,又不能照搬GMP:过度管理会影响研发工作的灵活性,管理不足又会导致研发行为失控。
 
与GMP体系不同,研发质量体系内的部分流程和管理制度,会随着研发进程的不同有所区别和侧重,如不同阶段的“偏差”:配液工艺步骤中,发现"原料未完全溶解”:(1)工艺研究阶段:发现异常,初步判断是否操作原因,制定下一步研究计划,在实验记录中说明;(2)工艺确认阶段:发现异常,判断是否操作原因,确认工艺是否经过确认,制定纠偏措施或补充研究计划,详细记录;(3)验证后阶段:按照GMP体系,采用专用的偏差流程表格,启动详细的原因调查与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
 
从实际执行过程中讲,由于研发QA,是相对于高校学科培养而言,是一个新生的岗位,对于研发的项目运行特点和受控要求的理解要求较高。研发型的QA和生产型的QA,在一些企业里会有一些管理理念上的混淆,没有明确区分,甚至一些理解不够深刻的管理人员会照搬GMP来管理研发,久而久之,研发的痛点会越来越明显,即把研发管死了,把“创新的可能性”大门给关掉了。当下的企业或多或少的都有这样一些“症状”,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在受控的前提下,做好研发的质量体系建设。
 
1、制度化、流程化、模块化、模板化
 
研发QA是研发质量体系的“执法者”,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更不能沦为所谓权力之下的“人管人”。研发QA管理的依据,从流程上讲,是落到书面上的受控生效的、经培训的制度、流程,当制度或流程不适用了,可以进行升版或优化;从科学性上讲,这些制度和流程的制定,需要基于行业要求,如NMPA/CDE(或其附属机构)以及国际同行业发布的各种指南或业内常规采用的各种准则。
 
2、科学管控、基于风险
 
法规指南是建立一切制度化、流程化(SMP)等管理要求的制定依据,做研发QA首先要知法规、懂法规,然后才能去践行。
 
为了解决研发过程中的“灵活性”问题,就必须深知合规性的底线以及质量风险的底线。
 
(1)合规性的底线
 
可以用“ALCOA+”原则来概括,即:可归因性(Attributable),易读性(Legible),同时性(Contemporaneous),原始性(Original), 准确性(Accurate),完整性(Complete),一致性(Consistent),持久性(Enduring),可获得性(Available When Needed)。
 
(2)质量风险的底线
 
需要基于法规指南对CMC研究的要求,以及通过科学设计试验得出工艺耐用性的研究结果以及设计空间/操作空间/控制空间的建立,是否会造成OOS的结果,是否会对CQAs造成影响角度来考虑,评估操作或变更的可行性。如果更深远一些,需要基于患者角度,从药品安全性的角度,评估是否会对药品安全性造成影响。
 
研发质量体系一方面是服务于产品开发,另外也是为了顺利通过国家局和客户的审计。审计的原则和底线也是来源于科学性,这里的科学性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上述提到的各国行业内的法规指南,另外一层是由于法规指南没有覆盖到的时候,采用的基于风险评估的行业经验准则。
 
总结多个项目的审计和核查,笔者建议质量体系的建设按照“SMP>SOP>现场文件执行”的思路来建立,也算是从审计需求反观质量体系建立的要求。
 
3、相似性原则
 
药品研发的过程是一个工艺开发批量逐级放大的过程,质量控制策略迭代升级的过程。因此,小试研究过程中,需要模拟工艺放大过程中,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生产原理、风险评估获得的放大效应等),在试验方案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上述问题解决的方案设计。
 
研发质量体系的内容既要不同于GMP,又要不断的向GMP靠近:越接近于生产,质量体系的管理上,就越接近于生产GMP。
 
4、研发质量体系建立要点
 
下面从模块角度讲,笔者对体系建立要点进行总结。
 
4.1 基本要求
 
(1)设置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或专员;
 
(2)资源配置:包括足够的人员、场地、仪器、文件与记录体系;
 
(3)研发全过程记录的要求;
 
(4)科学性审核机制;
 
(5)诚信管理:数据真实性、可靠性的保证。
 
4.2 组织架构与人员管理
 
(1)独立的合规保障部门或专员、工艺开发部门、质量研究部门、注册部门;
 
(2)培训体系的建立:岗位职责/任职资质与岗位培训清单,要培训的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法规要求。
 
4.3 研究场所与设备仪器管理:
 
(1)实验条件或储存条件的符合:如温湿度、洁净度等要求,不论到那一阶段,物料都应存放于满足储存条件的区域;功能区齐全:物料存放、试剂存放、样品存放、特殊物品存放;
 
(2)与试验或检验相匹配的仪器、设备:研发试验用设备或仪器可能要求更高,如温度控制精度、如误差范围;与所要研究的产品工艺与质量要求密切相关,结合要研究的参数选择设备或仪器,如真空干燥与普通干燥;
 
(3)维保、清洁、计量校准、确认验证的要求:维保:保持设备状态良好;清洁:保证实验结果准确;计量与确认验证:保证参数、数据准确。
 
(4)设备标识与使用日志管理:标识:降低差错风险;使用日志:用于追溯。
 
(5)物料管理:起始物料、溶试剂、原料药、辅料、包装材料;试剂、参比制剂、标准品及对照品;
 
4.4 物料管理基本要求
 
(1)真实性要求:建立物料台账,保证供应商、来源、消耗与剩余等物料信息的可追溯性,同时物料消耗要与二级台账吻合;
 
(2)合规性要求:场所条件应满足储存条件要求;
 
(3)制定科学、适用的质量标准;
 
(4)标识要求:名称、批号、厂家、效期、储存条件;
 
(5)试制样品管理:工艺研究、小中试确认、非临床研究等相关的药品研发过程所制备的样品;
 
4.5 文档管理
 
(1)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管理:基于组织框架、岗位职责建立审核权限分级;
 
(2)原始记录的受控管理:满足数据完整性要求;
在药品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资料;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字迹清晰、易读,不易擦除;防止漏记和随意涂改;不得伪造、编造数据;专用、格式统一;页码与编号管理;
 
(3)计算机化系统与电子数据的管理:数据完整性要求,审计追踪,权限分级;
 
(4)研发档案管理:归档、借阅、复制等情况的管理;保密管理;储存期;注意归档及时性。
 
4.6 项目管理
 
(1)研究方案的管理:遵循“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对研发不同阶段的内容进行合规性、科学性、全面化的规划文件拟定,制定项目开发计划/项目开发计划流程(SMP)及对应流程中需要建立的标准操作细则(SOP)以及附件中关联的受控文件模版;
 
(2)项目进度关注项目开发的进度、成本、质量: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要义是“受控”,尽管项目开发过程不确定性较大,为了尽可能又好又快的推动产品开发上市,作为研发质量体系的一部分,这三部分的内容应基于行业经验进行合理周期规划、成本预估、质量管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确定性跟受控没有必然的矛盾。
 
成本是商业化的可行性前提,项目开发过程中,应拟定企业内控的成本核算表,以质量和成本为目标,对项目开发方案进行定制化的制定。
 
(3)沟通管理:沟通是研发过程中,占据成本极高的一部分内容。公司应建立可靠的沟通方式,尽量避免或减少间接沟通。间接沟通中,呈现出来的数据都应该至少保证是可靠的,工艺开发的数据应客观的呈现了方案的结果,质量研究的结果也应该保证分析检测的可靠性。这是研发项目开发效率的保证。这方面需要提高员工的认知和技能,通过模块操作的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对于管理能够起到一定帮助,但也不是绝对,还需要密切的项目跟进的加持;
 
(4)实验过程的受控管理:基于研发人员水平的良莠不一,研发质量体系的SMP、SOP应尽可能覆盖到实验的方方面面。如SMP中规定,先方案后试验,方案模版应做到受控。原始记录模版应受控,对于记录范围模块和验收要求应有明确要求,对于目的和结论、结果解析数据等尽可能的做到受控。形式上受控程度越高,数据合规性和效能也就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原始记录的数据核对应定期进行复核,如按周计;原始记录的管理,在整本完成撰写、审核后,及时归档;异常数据的及时发现与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首先应在实验员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及时客观的反馈出来上报,由项目管理人员协助调查原因,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沟通讨论,制定后续优化改进或确认方案,进而跟进后续结果。
 
4.7 需要归档的记录
 
原始实验记录、实验设备使用记录、实验异常或失败记录、实验变更记录、研发相关文献及法律法规、支持申报资料等。
 
4.8 质量管理:
 
4.8.1 研发质量研究的管理
 
(1)与GMP的QC要求基本一致:都是保证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完整性要求基本一致;
 
(2)方法开发阶段具有特殊性:工艺开发前期的数据,可以使用未经验证的分析方法进行检测。伴随着工艺开发过程,分析方法应该转生产放大前完成验证和转移;
 
(3)注意对于不合格结果的结论判定原则不同:实验室研发过程中,没有确定的质量标准,产生的不合格结果,更多的是基于风险分析,尚属于开发的内容,可以按照异常数据处理,不适用于OOS或偏差的管理;
 
4.8.2 研发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贯穿药品整个生命周期,风险评估往往挑战“常规做法”。研发过程是QTPP/CQAs/CPP的确定过程,风险评估是基于事实的科学分析,是为其保驾护航的最重要的工具。
 
4.8.3 研发偏差的管理
 
研发过程中,如分析方法学验证的过程,重点关注:(1)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的偏差;(2)对于不同偏差事件的风险接受标准不同,发现没有完全按照试验方案执行的偏差;(3)发现记录被篡改的偏差;(4)研发需要考虑"实验失败”的管理。
 
4.8.4 审核与审计管理
 
(1)日常报告的审核:试验方案、报告的审核;试验实施过程的审核;
(2)年度体系内审:年度质量体系的内审方案、整改、报告。
 
4.8.5 委托研究的管理
 
研发阶段委托生产、委托检验的情况较多,应建立程序规定具体职责和流程, 避免混乱和差错。关键物料/产品生产的CMO、CDMO,以及产品放行、稳定性研究测试的第三方实验室,基于风险管理原则,应签署质量协议,必要时进行现场审计。
 
分享到:

来源:注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