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国产首个可兼容MRI的心脏起搏器产品获批

    近日,微创医疗旗下子公司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领®心律医疗”)生产的Rega®心系列磁共振条件安全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获NMPA批准。该系列心脏起搏器具有先进的AutoMRI™技术,是国内首个可兼容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国产心脏起搏器系列产品,该产品的上市将惠及更多已植入心脏起搏器但因其他疾病而需要接受MRI检查的患者。

    2022/04/28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强电场环境下激光诱导击穿等离子体研究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静电场、快速脉冲放电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温度、平均电子数密度、谱线发射相对强度以及激光诱导击穿冲击波等的影响,介绍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在电力系统绝缘子污秽检测与老化表征等的应用研究,并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与电场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归纳,展望了在高压输变电设备中应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的适用性。

    2022/04/2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三星推出新型移动数字放射成像设备GM85 Fit

    近日,三星子公司Boston Imaging推出了GM85 Fit,是高端AccE GM85的一种新配置,GM85 Fit的设计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和新颖的设计提高工作流程和改善诊断,采用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有助于高效和有效地护理患者。GM85 Fit最近获得了FDA的510(k)许可,可在美国商业使用。

    2022/04/30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我国医疗器械国际标准化向纵深发展

    医疗器械标准是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全生命周期需要遵守的技术文件,也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积极参与医疗器械国际标准化工作,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影响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特别是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2022/05/12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心血管植入材料及器械的研究与进展

    文章探讨了各种心血管植入材料和器械在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如血管支架、药物洗脱球囊、心脏瓣膜、心脏封堵器、人工血管和可注射抗心衰水凝胶。文章指出,新型心血管材料和心血管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将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强有力的解决方案。为寻求更优的治疗方案,文章还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22/05/1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基于基因修饰细胞系的生物检定法研究进展

    以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基础,采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特定基因修饰细胞系并开发相应的检测方法,可用于相关产品的生物检定。这种基于基因修饰细胞系的生物检定法在药物的质量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探讨了基因修饰细胞系的构建策略及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概述了基于基因修饰细胞系的生物检定法在重组蛋白类、疫苗类、基因治疗类等不同产品质量评价

    2022/05/2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外科植入物用钛合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外科植入物对于钛合金的需求量近几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阶段,对于植入物用钛合金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主要从植入物用钛合金弹性模量、损伤容限和钛合金的表面改性技术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植入物用钛合金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我国当前对植入物用钛合金研究、生产现状基于此提出了植入物用钛合金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2022/05/2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什么才是有分辨力的溶出度检查方法?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溶出度检查方法的分辨力是溶出度检查方法研究的重要内容,选择具有良好分辨力的溶出度检查方法是药品技术审评中关注的内容。本文参考相关文献,介绍溶出度检查方法分辨力的意义和一般方法,并以非布司他片为例探讨建立具有分辨力的溶出度检查方法。

    2022/05/2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真实世界研究对我国中药新药人用经验合理应用的启示

    随着我国监管部门对中药新药注册管理指导思想的转变,人用经验成为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方法。但中药人用经验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技术指导原则,人用经验如何应用于中药新药申请审批尚不明确。本文梳理了国内外RWS 的一系列法规和指导原则,借鉴RWS 的成功案例和研究方法,主要从制定和完善中药人用经验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中药人用经验数据云平台、建立组织保障、注重

    2022/05/2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仿制药注射剂的非临床研究需要做哪些实验

    本文总结了仿制药注射剂的非临床评价相关内容及共性问题,但现有动物模型和试验方法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提示临床应用风险。因此,在评价仿制药的安全有效性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药物的自身特点,结合药学和原研品临床信息进行评估。同时,鼓励采用更灵敏的新技术新方法用于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提高临床预测性。

    2022/06/2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