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醛类化合物是医药行业中常见的起始原料,例如甲醛是抗菌药盐酸四环素、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重要的合成原料;用于生产甲硝唑等药物的中间体2-甲基咪唑用到乙醛和乙二醛作为起始原料。醛类化合物也是多种医药产品的合成中间体,如邻硝基苯甲醛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制造抗心绞痛药物硝基吡啶(心痛定);3-噻吩甲醛是杀菌剂、雄性激素抑制剂等药物的重要中间体;3,
2020/08/2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单克隆抗体、mRNA/DNA疫苗、CAR-T细胞等是时下流行的生物制品,在疾病预防、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技术大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既相互独立,又协同发展,共同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今天,在这里,想以问答的形式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单克隆抗体药物(mAbs)的发展情况,此类药物在自身免疫病以及癌症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1/03/0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冷冻干燥广泛用于制备治疗性蛋白质制剂,蛋白冻干制剂可以提供更好的保质期,方便药物的储藏和运输,然而,蛋白在冻干过程中存在许多应力,包括低温应力、冻结应力(枝状冰晶的形成、离子强度的增加、pH值的改变、相分离等)、干燥应力(失去蛋白质表面水分子)等,这些应力常常直接或间接导致蛋白质类药物失去天然构象从而变性或失活。
2022/03/2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仿制药和原研药在注册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给药物警戒活动带来了独特的挑战。临床上,仿制药的安全性、质量及治疗等效性等问题都会受到关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仿制药开展的药物警戒活动包括不良反应被动监测、主动监测、项目研究和公众教育等,通过多种途径保障仿制药的用药安全,并增强患者和医务人员对仿制药的信心。我国应充分关注集采
2023/02/20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很多抗肿瘤生物药物首次上市的给药途经是静脉(IV)注射,为增加给药便利性,降低成本,多个药物后续均开发了皮下(SC)给药途径。考虑到皮下给药注射体积有限,通常2mL以内。大多数治疗性生物制品需要高给药剂量,有时候浓度不够,体积来凑,如果超过该体积,制剂处方中通常会加入一款关键的辅料——透明质酸酶(又叫玻璃酸酶)。玻璃酸酶能够实现更大的皮下给药体
2025/07/0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265个药物检验分析实用小经验
2019/09/0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主要介绍了口服给药的药物吸收屏障,药物吸收途径及药物代谢途径。
2021/11/1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目前上市销售的化学药品已经超过4000种,许多相似结构药物的药理作用却完全不同。因此,无论是药品生产企业还是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根据药品标准进行检验的首要问题是鉴别真伪,以防止由于药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发生差错而导致药物被误用。
2020/09/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近日,美国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评选出了“2021年度十大医疗创新”。本次入选的创新技术/疗法,包括CD20靶向疗法ocrelizumab,用于囊性纤维化的新型药物Trikafta,丙肝泛基因型疗法,PARP抑制剂等多款创新药物。
2020/10/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日前,美国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发布了2020年度报告。CDER代理主任Patrizia Cavazzoni博士在引言中表示,因为新冠疫情,2020年FDA的所有成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便如此,FDA仍然批准了相当多的创新疗法,包括首个治疗COVID-19的创新药物。
2021/01/15 更新 分类:行业研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