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药物分析方法开发:DoE在分析方法开发中的应用

    分析方法应用在药物研发的不同阶段,其目标与目的各不同,不同药物研发阶段对应着不同特点的分析方法开发。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实验设计在分析方法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它帮助制药分析人员更多的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知识,从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手段和策略。

    2020/09/3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某企业原料药物检测出致癌物N-二甲基亚硝胺超标200多倍

    经欧盟抽查发现,浙江华海药厂(600521)生产的降高血压原料药物缬沙坦(valsartan)中,检测出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A类的致癌物N-二甲基亚硝胺(NDMA),其含量已超标200多倍。

    2018/07/26 更新 分类:监管召回 分享

  • 如何提升难溶分子的生物利用度

    各种药片、胶囊是非常传统的给药形式,也是很多人对药物的最初印象。即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药物的形式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口服制剂依然在市场上占比举足轻重,对于广大患者而言,也是非常便捷、友好的给药方式。

    2020/12/3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纳米晶体技术解决了多数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问题

    近年来,随着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广泛应用,涌现了很多分子量较大、结构复杂的化合物,往往具有分子质量大,疏水性强等特点。根据统计,这些化合物中约40%为水难溶性(<10mg/mL)。

    2022/08/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Relivion:FDA批准首个无创、多通道脑神经调节,有望缓解偏头痛

    近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偏头痛的无创神经调节装置---Relivion,就一款典型新型非药物治疗方式。Relivion由以色列创新医疗公司Neurolief开发。

    2021/03/0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全面剖析何为卤代烷烃基因毒杂质

    卤代烷烃在药物合成中大量使用,结构种类繁多,是基因毒性杂质中最为多见的一类。

    2021/06/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消失的多晶型:利托那韦重新上市的晶型研究策略

    Form I上市不到2年而被迫撤市,但科学家在一年内解决问题,将药物重新推向市场,其系统的研究策略值得我们借鉴。

    2021/07/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FDA更新所有非甾体抗炎药标签警告,可能波及更多药物

    美国 FDA 于 11 月 21 日发布了一批 400 多个含有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的药品的补充标签批准,从阿司匹林、布洛芬到双氯芬酸钾。

    2024/12/04 更新 分类:监管召回 分享

  • 什么是药物的临床前测试及临床前测试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将化合物或者生物制剂开发为药物的临床前测试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合物必须经过测试阶段。首先,需要确定能够治疗疾病的潜在目标。然后,筛选出多种化合物或制剂,任何具有显示出作为治疗这种疾病潜力的药物的化合物都需要在临床测试之前进行毒性测试,以减少伤害的可能性。

    2021/03/1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如何“看见”药物制造过程中的晶型转变

    药物的制作过程很容易导致晶型转变,不同晶型的转变会强烈影响其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进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以及产生副作用。在线监测仪器(PAT),能够及时产生详细、有意义的检测结果,这些结果可同时被反馈到过程的控制台,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始终被很好的掌控。

    2021/06/2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