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有人认为,IVD仪器涉及高速自动化、精密光学、非标结构、集成电路、流体力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整合,开发难度极高;有人认为,IVD仪器无非是整机厂商问上下游采购核心部件,组装成一个XYZ平台,再加点光学检测,再做个整机验证,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2020/11/2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集成电路产业通常被分为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三大领域,我们逐一进行分析,芯片设计主要从EDA、IP、设计三个方面来分析;芯片制造主要从设备、工艺和材料三个方面来分析;封装测试则从封装设计、产品封装和芯片测试几方面来分析。
2021/02/2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自然界中充斥着静电。对于集成电路行业,每一颗芯片从最开始的生产制造过程、封装过程、测试过程、运输过程到最终的元器件的焊接、组装、使用过程,几乎时刻都伴随着静电,在任何一个环节静电都有可能对芯片造成损伤。
2022/07/2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2022年12月,这两项标准在第二届中国互连技术与产业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进一步跟踪前沿IT互连技术,结合我国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制定和应用计算机系统芯片内、芯片间、系统间互连技术的协议规范和标准。
2022/12/1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吴华强、副教授高滨团队基于存算一体计算范式,研制出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的、支持高效片上学习(机器学习能在硬件端直接完成)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
2023/10/1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狄增峰团队开发出面向二维集成电路的单晶氧化铝栅介质材料——人造蓝宝石,这种材料具有卓越的绝缘性能,即使在厚度仅为1纳米时,也能有效阻止电流泄漏。
2024/08/0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2月17日,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与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联合宣布,成功开发出国际首个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双环路”无创演进脑机接口系统。
2025/02/1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可测性设计 (DFT) 是适应集成电路的发展的测试需求所出现的一种技术,主要任务是设计特定的测试电路,同时对被测试电路的结构进行调整,提高电路的可测性,即可控制性和可观察性
2017/07/05 更新 分类:生产品管 分享
静电放电试验主要检查人或物体在接触设备时所引起的放电(直接放电),以及人或物体对设备邻近物体的放电(间接放电)时对设备工作造成的影响。静电放电时可以在0.5~20ns的时间内产生1~50A的放电电流。虽然电流很大但因持续时间很短,故能量很小。所以一般静电放电不会对人产生伤害,但对集成电路芯片等电子产品可能产生破坏性的危害。
2020/11/16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电子微组装是为了适应电子产品微型化、便携式、高可靠性需求,实现电子产品功能元器件的高密度集成,采用微互连、微组装设计发展起来的新型电子组装和封装技术,也是电子组装技术向微米和微纳米尺度方向的延伸,它包含了微电子封装、混合集成电路和多芯片组件、微波组件、微机电系统等相关产品的微组装技术。
2020/11/1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