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IND申报溶出方案开发案例虚拟解析

嘉峪检测网        2021-03-26 09:52

本文以三种情形抛砖进行论述,欢迎参与讨论以及提出意见包括反对意见以及进行相应的逻辑论述。

 

案例一

 

化合物为弱酸,溶解度呈pH依赖关系,设计的剂量规格为50mg,200mg。

 

pH 1.2 溶解度20ug/ml

 

pH 2.0 溶解度 100ug/ml

 

pH 4.0 溶解度 500ug/ml

 

pH 6.8 溶解度 1200ug/ml

 

无论是否是等比设计的处方,只要处方组成一致,原则上选取200mg剂量规格作为研究对象,暂定900ml作为溶出介质体积。对比了5个处方A,B,C,D,E发现,在pH4.0介质与pH6.8介质中,溶出行为无显著性差异;在pH1.2介质中,溶出终点均无法达到75%以上(未加表面活性剂)。

 

于pH2.0介质中,溶出行为包括溶出终点呈现了显著性差异,如C处方15分钟内溶出值达到98%,而其它处方30分钟时,溶出值低于80%,终极溶出测试也无法达到85%以上。

 

在此,可以初步看出,选择的溶出测试条件对于不同的处方是有一定的区分力的;进入后续研究,采用PK(犬的药代动力学试验)确认下该处方是否是优选处方/较优处方。PK试验结果确认后,可以初步认为选定的处方以及溶出条件的设置满足IND申报的要求。而后,关注一下加速条件下放样,包括包装选择,尽量规避稳定性放样后溶出曲线的显著变化(下降,溶出终点的显著降低等)。

 

案例二

 

化合物无显著酸碱性官能团结构,溶解度呈非pH依赖关系,设计的剂量规格为0.125mg,0.5mg。

 

pH 1.2 溶解度0.02ug/ml

 

pH 4.0 溶解度 0.02ug/ml

 

pH 6.8 溶解度 0.02ug/ml

 

水中   溶解度 0.03ug/ml

 

无论是否是等比设计的处方,只要处方组成一致,原则上选取0.5mg剂量规格作为研究对象,暂定900ml作为溶出介质体积。对比了5个处方A,B,C,D,E发现,在所有介质中,加入0.05% SLS(使之溶解度满足漏槽条件)后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但是在PK试验结果发现,口服吸收未达到预期。

 

进行调整,溶出介质剔除表面活性剂组成,初步选择pH1.2进行处方筛选。研究发现处方工艺III得到的产品,呈现了良好的溶出行为,且该介质对于不同的处方工艺具备了良好的区分力;再用其它介质对III进行表征,发现体外结果良好。分析原因:制剂采用了特殊的工艺如湿法研磨,使粒径大幅度降低,溶解度得到了一个数量级的提升。再次进行PK试验的检验,确认III的处方工艺为最优。至此,该产品的溶出方法开发即告满足现阶段的需要。

 

案例三

 

化合物为弱酸,溶解度呈pH依赖关系,设计的剂量规格为12.5mg,50mg。

 

pH 1.2 溶解度0.1ug/ml

 

pH 2.0 溶解度 1ug/ml

 

pH 4.5 溶解度 4ug/ml

 

pH 6.8 溶解度 10ug/ml

 

无论是否是等比设计的处方,只要处方组成一致,原则上选取50mg剂量规格作为研究对象,暂定900ml作为溶出介质体积。首选为ASD技术实现增溶促渗的目的。先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发现70C条件下,10分钟即降解10%以上,预示着热熔挤出技术可能有较大的稳定性层面的风险。摸索后发现各条件包括不同的载体尝试(不同的载体会有不同的共熔温度),ASD(无定型固体分散体)的含量均有显著下降,即使热熔的时间只有短短的3分钟。故考虑尝试spraydry(喷雾干燥)技术。

 

化合物在如乙醇溶剂中有非常好的溶解度,达到了50mg/ml,此时进行傻瓜化的载体筛选。对比A,B,C,D,E五种载体辅料,按照载体:API 10:1,测试结果显示D载体有着相对较好的性质,故初步选定D载体进行优化研究。最终确认6:1的比例足够满足需要。

 

至此,溶出方法的区分力层面已经较为完善,需要考虑的是一个溶出方法准确性以及耐用性层面的问题。无定型的高能态是不稳定的,属于超溶状态(远远超出正常、真实溶解度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溶液中是会析出的。故在获得溶出过滤待分析液的第一时间,需要与如甲醇或其它有机溶剂进行1:1的等比例稀释,避免后续带来分析测试的误差。

 

此时,可以用PK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检验,若检验通过,意味着符合现阶段要求的溶出方法开发并建立好了。

 

另外:ASD的样本是存在转晶的风险的,XRD可以辅助进行判断,灵敏度可能会不佳,假如精准的溶出测试可以辅助判断转晶的多少/比例,那可能是更好了。

IND申报溶出方案开发案例虚拟解析
分享到:

来源:新药仿药CMC实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