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热门的几种药物靶点介绍及研发趋势

嘉峪检测网        2020-11-12 18:36

药物靶点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结合位点,现代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关键首先是寻找、确定靶点,选择确定新颖的有效药靶是新药开发的首要任务。以下是对目前部分比较热门的靶点以及在我国上市的相关药物进行的简单梳理。

 

EGFR

 

EGFR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其激活后向下游传递细胞增殖信号,因此,假如EGFR发生突变,则持续向下游传递细胞增殖信号,细胞增殖不受控制,肿瘤随之发生。

 

EGFR抑制剂或抗体药物是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热点。

 

第一代EGFR抑制剂 吉非替尼:由阿斯利康(AZ)原研,2005年在我国获批上市。2016年底齐鲁制药首仿药获批,之后又有正大天晴、科伦、恒瑞、扬子江的仿制药获批上市。另外,目前还有多家企业的仿制药在申报上市。厄洛替尼:由基因泰克(被罗氏收购)和安斯泰来共同研发,2007年在我国获批上市。除原研外,目前我国有上海创诺的厄洛替尼仿制药上市。埃克替尼:由贝达药业研发,2011年在我国上市,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

 

第二代EGFR抑制剂 阿法替尼:由勃林格殷格翰研发,2017年在我国获批上市。目前我国仅有豪森的仿制药上市,另有多家企业已递交上市申请,包括科伦、齐鲁制药、扬子江、正大天晴、江西香山、石药集团等。

 

第三代EGFR抑制剂 奥西替尼:由阿斯利康研发,2017年在我国获批上市。阿美替尼:由江苏豪森研发,今年3月在我国获批上市。

 

EGFR单抗 目前,我国上市的抗EGFR的尼妥珠单抗由百泰生物研发,在2008年获批上市,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EGFR类单克隆抗体药物。目前,百泰生物正在开展3项Ⅲ期临床试验以拓宽其适应症。另有迈博制药相关项目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目前,国内研发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最畅销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和EGFR单抗的生物类似药上。

 

PD-1/L1

 

PD-1/PD-L1抗体能够与免疫细胞的PD-1蛋白或者肿瘤细胞的PD-L1蛋白结合,从而让PD-1无法与PD-L1结合,让人体免疫细胞得以保持活性,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力。

 

PD-1/L1抗体药物带来了全新的肿瘤治疗模式,狂揽数十个肿瘤适应症,市场行情一路高歌猛进。

 

数据显示,目前与PD-1/L1靶点有关的药物共有267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有115个。截至目前,我国已上市4款进口抗PD-1/L1药物,分别是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4款国产抗PD-1药物,分别是特瑞普利单抗、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其中,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获批适应症最多。

 

国内已上市药品的8家生产企业已经形成第一梯队,开启适应症、价格以及渠道之争,每家都有超过10项适应症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以本土创新药企业复宏汉霖等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也正为冲出重围各寻“奇招”,如差异化适应症等。誉衡药业的GLS-010已经进入申报上市阶段。复宏汉霖的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进入Ⅲ期。

 

目前第一、二梯队已渐渐成型,国内赛道逐渐拥挤。但PD-1/L1抗体的单药有效率以及耐药性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与之联合使用的各靶点药是各研发药企的一个新选择。

 

VEGF

 

血管生成几乎是所有肿瘤发生的必经途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往往能够靶向多个肿瘤适应症。

 

小分子VEGF抑制剂 小分子VEGF抑制剂研发周期相对较短,目前我国已上市药物有恒瑞于2014年获批的阿帕替尼、正大天晴于2018年获批的安罗替尼、和记黄埔于2018年获批的呋喹替尼。另外还有几款药物处于申报上市阶段。

 

VEGF单抗 VEGF单抗也是各大药企争相布局的药物,除去眼科用药,目前国内上市的有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由罗氏研发,2015年在我国获批上市;齐鲁制药和信达生物的生物类似药分别于去年底、今年6月获批。另外,目前国内布局该药的企业超过20家,恒瑞该品种已经在申报上市,百奥泰、嘉和等企业的品种已进展至Ⅲ期临床阶段。

 

此外,VEGF抑制剂与PD-1抑制剂的联合使用也是研发方向。

 

贝伐珠单抗国内生物类似药竞争激烈,不久前,信达生物的该品种价格已创新低,对于后来的同品种企业来说,拼价格是基本,渠道更为重要。

 

GLP-1

 

降糖类药物百花齐放,其中GLP-1受体激动剂研发走向分为三种:短效注射剂(每天注射)、长效注射剂(每周注射)、口服药物。

 

目前国内获批上市的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有阿斯利康/三生制药的艾塞那肽、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赛诺菲的利司那肽、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有阿斯利康的艾塞那肽微球、礼来的度拉糖肽、豪森药业的洛塞那肽;口服的仅有诺和诺德的索马鲁肽。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是当前国内药企的主战场,超过30家企业在布局,竞争相当激烈。

 

 

二甲双胍在降糖药中的一线地位,使GLP-1受体激动剂的国内市场份额一直未能有大幅提升;GLP-1口服药物或将成为未来研发的主流方向。

 

CD20

 

CD20是一种疏水性4次跨膜蛋白,该蛋白功能可能涉及调节B细胞活化和增殖。目前典型的药物为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该药也是罗氏“三驾马车”之一,1997年在美国上市,是目前全球市场上畅销的CD20靶向药物。

 

2000年,美罗华进入我国市场,获批适应症为复发或耐药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D20阳性Ⅲ-Ⅳ期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去年2月,上海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在我国获批上市,日前又获批2项新适应症。

 

国内CD20抗体药物布局也较多,目前,信达生物开发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正处于在审评状态。另外,海正药业、正大天晴、华兰生物等企业也在对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进行积极开发并申报注册。

 

国内布局CD20靶点药物的企业众多,竞争激烈,双抗赛道布局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TNF、BTK、JAK

 

TNF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热门靶点,典型药物为阿达木单抗。阿达木单抗为艾伯维原研,2002年在美国获批上市,2010在我国获批上市。2019年11月和12月,百奥泰和海正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在我国获批。

 

国内布局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企业也不少,其中,正大天晴、君实生物、复宏汉霖、信达生物4家已经在申报上市。

 

BTK抑制剂中,目前我国市场有强生的伊布替尼和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伊布替尼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 BTK 抑制剂,于 2013 年获得美国FDA 批准上市,2017 年在我国获批上市。今年6月泽布替尼在我国获批。另外,诺诚健华的BTK抑制剂也已经在申报上市。

 

JAK抑制剂中,辉瑞的托法替布2012年在美国获批并于2017年在我国上市,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科伦、扬子江药业、先声的仿制药也已在我国获批上市。另外,诺华的芦可替尼和礼来的巴瑞替尼也已经获批进入我国市场。

 

因JAK抑制剂拥有对于多个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疗效,多家药企争相布局JAK靶点药物,其中选择性JAK1抑制剂布局相对拥挤,布局泛JAK抑制剂的公司较少。

 

越热门的靶点赛道越拥挤,越晚进入者未来的市场空间也就越小。目前国内药企积极转型,随着生物类似药和各个靶点创新药的快速上市,我国医药市场会有进一步的飞跃。

热门的几种药物靶点介绍及研发趋势

分享到:

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