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AZD4604:从实验设计思路角度聊选择性反应的温度因素

嘉峪检测网        2023-07-11 10:10

AZD4604(1B,R=F)和AZ13811865(1A,R=Me)的合成路线如下
 
第一步suzuki反应
 
化合物4和化合物5A制备化合物6A
主要杂质区域选择性杂质6C,二聚杂质6D和脱Tos杂质6E。
 
文献信息
 
研究了不同种类催化剂和不同用量,不同溶剂,不同试剂用量,以及不同加料顺序,杂质谱结果都是不理想的。
解决办法,低温反应,具体研究数据见下图
22度反应(entry 16),一切OK
 
设计思路
 
选择性反应的两个因素,一是位阻,二是电子效应,也就是活性,也就是能量。
2,4-二氯嘧啶的4-位活性明显高于2-位,温度越高,两者的差异就越小。
这个反应,催化剂体系和当量等参数不应该是主研究方向。
杂质控制角度,通过降低温度去降低能量,假设主反应都不发生了,副反应会怎样?
选择性反应,控制思路,一般是弱化反应条件。
想当然的惯性
文献惯性,拿到文献,如果文献70度,往往会围绕70度左右进行实验设计,随着杂质信息的获取,最后也会找到相对最理想的温度,但是弯路也是会走的。
文献70度,可以先低温,再高温,逐渐升温。
也可以跨度大一点筛选温度,例如70度,50度,30度,也许就会提高效率,早一点找到相对最优条件了。
 
经验案例
 
2023年4月,上海分享会上,聊过一个类似经验案例
当时以文献为中心,以工艺稳健性为思路,做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没有得到理想数据,接受了研发时间受控下的当前数据
接受杂质水平现状,研究了后处理如何去除杂质,又做了一系列工作。
后期,大幅度降低温度,一切就OK了,体系的杂质水平就很低,其他参数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大幅度降温了。
虽然研究期间,也研究了温度参数,但是过于局限了,只是研究了上下限,没有发现数据的明显变化,就没有进一步研究,工艺稳健性的数据有了,但是工艺的魂没了。
控制杂质水平的第一要素就是能量,能量解决不了,再研究其他因素。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21/acs.oprd.3c00077
 
 

分享到:

来源:原料药合成工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