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综述

嘉峪检测网        2020-02-26 16:22

内容提要

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是表征复杂高强电磁环境下的电子、电气系统可靠性和武器装备顽存性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介绍了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在对比国内外电磁兼容性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电磁环境适应性的研究范围和考核项目,重点分析了国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1-引言-

武器装备和系统作战时,必然存在于自身正常工作产生的电磁频谱信号、敌方人为有意释放的威胁级强电磁信号以及雷电、静电、电磁脉冲等瞬态自然电磁信号交织产生的复杂强电磁环境中,这种复杂电磁环境具有实时动态、高强度、超宽带的显著特点。这种动态化的超宽带高强电磁能量一旦通过天线或孔径等前门耦合或线缆、地网等后门耦合进入到武器装备和系统的各关键环节中,将对其电源电路、执行功能模块等造成威胁,轻则功能性能和可靠性下降,重则烧毁失效,使得武器装备、系统和大型作战平台的战技性能和可靠性以及作战效能将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从而难以保障未来战争中的作战任务的高效遂行。

 

因此,为提高武器装备跨平台使用过程中的系统抗干扰能力、系统可靠性以及顽存性,亟需从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标准研究入手,开展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指标论证和评估工作,以解决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相关问题。

 

2-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

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和复杂电磁环境效应是研究复杂电磁环境问题互为正反的两个方面,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是电磁兼容性、电磁频谱性的外延和深化拓展概念。

 

电磁环境适应性内涵

电磁环境是指在一定频率变化范围内电磁能量随时间的分布情况,即电子、电气系统和武器装备在既定工作环境中的执行规定任务时可能遭遇的各种传导型和辐射型电磁发射。

电磁环境适应性是指系统在预期电磁环境作用下,实现其预定功能、性能和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以及不对所在环境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发射的能力[1]。

电磁环境适应性和电磁环境作用下的响应完全不同,前者要求电子、电气系统必须适应电磁环境、后者只是获取系统在电磁环境作用下的具体效应即可。

 

电磁环境适应性技术要求

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的自身系统级电磁兼容性要求;同频段及相邻频段军民用用品装备的电磁频谱特性要求;军械、燃油、人员和武器装备的射频电磁危害防护特性要求;雷电、静电等瞬态电磁环境防护特性要求;时域、频域、空域、能域等背景电磁环境防护特性要求;电磁脉冲和高功率微波等武器产生的威胁电磁环境防护要求。

 

电磁环境适应性

考核试验要求和方法

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的考核试验要求涵盖了稳态电磁场电磁辐射要求、瞬态电磁场电磁辐射要求以及电磁散射场要求等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为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考核的16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图2所示,为对应要求的23个具体试验方法[2]-[3]。

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包含考核鉴定类试验和效能评估类试验两部分组成,两者区别在于:考核鉴定类试验往往具有可标定、可重复、物理性的特点;效能评估类试验更强调在考核鉴定试验的基础上,尽可能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对被试系统实施综合性评估,是一种最大限度贴近实际使用状态的综合性动态试验。

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综述

图1  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考核试验要求

 

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综述

图2  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考核试验方法

 

3-国内外电磁兼容性标准对比-

电磁兼容性是武器装备具备电磁环境适应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国内目前通行的国家军用标准及其它已知的国家标准主要集中在军用设备、分系统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的术语、限值、测量或者试验方法,以及军用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评估和管理等方面[4]-[7]。

主要包括:GJB72A-2002《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术语》、GJB151B-2013《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与测量》、HJB34A-2007《舰船电磁兼容性要求》、HJB237-2001《舰船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GJB1389A-2005《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GJB/Z17-1991《军用装备电磁兼容性管理指南》、GJB/Z170.14-2013 《军工产品设计定型文件编制指南 第14部分:电磁兼容性评估报告》等。

国外在电磁兼容性标准研究和制定上领先于国内且比较完备,集中且系统地阐述了军用设备、分系统和系统及平台的电磁兼容性、电磁环境效应术语、项目、试验方法和评估方法。图3所示,为中国军用标准与美国军用标准的对比图。

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综述

图3  中美军用标准对比图

 

4-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分析-

国外在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方面比较早,主要包括:美国军用标准及其操作手册、美军试验基地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报告、英国军用标准、北约标准、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IPSPR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欧盟EN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国际非电离防护组织ICNIRP标准、欧洲航天局ECSS标准、法国空客飞机公司企业标准、IEEE标准、美国汽车行业SAE标准等。

 

国内在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方面的起步相对国外要晚,且标准研究比较零散,不系统、不全面且不成体系。

通过梳理和对比总结,可以将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归纳为四类:总体性技术要求和管理类标准;电磁辐射危害类标准;雷电、电磁脉冲等瞬态电磁类标准、外部射频电磁场或高强辐射场类标准;电磁频谱兼容性管理和防电磁泄漏类标准。

 

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总体技术和管理类标准

 

国外在电磁环境适应性总体技术和管理类标准主要包括[8]-[11]:

 

1.美国军用标准MIL-STD-464/464A/464C-2010《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effects requirements for systems》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试验方法对相关军用设备和系统所处的电磁环境作了明确地的界定、对被试验系统和设备应考核的测试项目、限值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要求。

 

2.英国国防部标准DEF STAN59-411-2008-Part4&Part5《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platform and system test and trials》从武器装备的传导发射、传导敏感度、辐射发射、辐射敏感度的要求和测试方法上作了详尽要求和规定。

 

3.北约标准NATO AECTP500-2006《Electrical/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tests》规定了NCE、NCS、NRE、NRS共24个测试的要求、频段、限值和测试方法。

 

4.美国陆军航空司令部编制的ADS-37A-PRF-1996《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effects(E3) performance and verification requirements》对电磁环境适应性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5.美国白沙导弹基地测试报告TOP1-2-511-2010《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Effects system testing》,以某型导弹武器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电磁环境效应、电磁辐射对军械的危害、雷电、电磁脉冲、静电放电、防电磁泄漏、高功率微波等方面作了详尽阐述。

 

国内在电磁环境适应性总体技术和管理类标准主要包括:

 

1.GJB1389B-XXXX《系统电磁环境效应》,是对GJB1389A-2005版本的全面修订,针对所有军兵种和武器平台所有武器装备和系统,在原有14个详细测试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高功率微波技术要求,从系统级电磁兼容性概念拓展至系统级电磁环境效应。该标准仅涉及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目前无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估方法方面的论述。

 

2.GJB8848-2016《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试验方法》是对GJB1389A/B要求的方法论证和解析,集中地阐述了所有军兵种和武器平台的复杂电磁环境效应试验方法,涉及15个测试项目,共22个试验方法,9个资料性附录,主要包括:安全裕度、系统电磁兼容性、外部射频电磁环境、雷电、电磁脉冲、直流磁场、静电放电、电磁辐射危害、电搭接与外部接地、防信息泄漏、发射控制、频谱兼容性、高功率微波等项目。该标准只是聚焦在试验方法本身,并未从武器装备论证、立项、设计、研制、测试验证、系统联调、鉴定列装、在役考核和评估等全流程设计、验证和管理的角度对武器装备进行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估并形成技术指导性文件。

 

3.GJB/Z17A-XXXX《军用装备电磁场环境效应管理指南》(报批稿)是GJB/Z17-1991的修订版本,从军用装备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定型阶段、生产和使用阶段进行论述,新增了电磁环境效应管理要求、工作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电磁环境效应大纲、电磁环境效应控制计划、电磁环境效应分析与预测、电磁环境效应培训、电磁环境、电磁环境效应技术组、电磁环境效应试验计划、电磁环境效应技术要求、电磁环境效应与评价等9个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从武器装备生产科研流程上给出了电磁环境效应相关管理性要求,但无实施细则和具体评估方法以及电磁环境适应性的相关要求和评估内容。

 

4.GJB8892.15-2017《武器装备论证通用要求 第15部分:电磁环境适应性》,是目前涉及电磁环境适应性方面的惟一具体国家军用标准。该标准提出了武器装备电磁环境适应性论证依据、原则、项目和相关内容,主要包括:研制立项综合论证阶段电磁环境适应性论证、研制总要求论证阶段电磁环境适应性论证以及电磁环境适应性论证工作流程、武器装备电磁环境适应性需求分析论证要点、和电磁环境适应性技术要求论证要点等。

电磁辐射危害类标准

 

国外在电磁辐射危害类标准主要包括:

 

1.际非电离防护委员会标准ICNIRP-2010《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time-varying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详细规定了1Hz-100kHz和100kHz-300GHz频段电场和磁场的暴露限值、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效应模型和评价准则以及人体电磁辐射危害防护方法。

 

2.英联邦标准British standard BS EN62311:2008《Assessment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related to human exposure restrictions f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0Hz-300GHz)》,阐述了0Hz-300GHz频段磁场、电场和电磁场对电子电气设备和人体的辐射限值和评估流程及方法,并采用“权重电路”模型,利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的仿真软件EMPIRE,计算了典型结构的感应电流密度和人体的比吸收率。

 

3.IEEE-Std-C95.1-2005和IEEE-Std-C95.6-2002 IEEE Standard for Safety Levels with Respect to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主要论述了0Hz-3kHz和3kHz-300GHz频段内,生物体所能承受的电场、磁场和电磁场辐射安全限值,限值指标主要以内部电场、比吸收率和电流密度为表征参数,该标准要求在3kHz-100kHz甚低频频段范围内的场强值不得高于614V/m(175.76dBuV/m),长时间活动将会对人员脑垂体、心肺、瞳孔等功能产生危害。

 

4.美国国防部测试手册MIL-HDBK-240A-2011《Hazard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o ordnance (HERO) test guide》,详细规定了电磁辐射对燃油危害的试验方法。

 

国内在电磁辐射危害类标准主要包括:

 

1.GJB5313A-2017《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是对GJB5313-2004的修订,主要增加了频率1Hz-3MHz的电磁辐射短时间暴露限值、测量与评价方法,增加了脉冲电磁辐射的峰值限值;明确了100kHz以上电磁辐射的电场强度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增加了2个资料性附录。重点关注的是测试区域的瞬时值和平均场强,在该标准表1“作业区瞬时暴露限值”中指出“3000Hz-100kHz频率范围内,电场强度限值为不超过170V/m”,在表4“生活区瞬时暴露限值”中指出“2.9kHz-57kHz频率范围内,电场强度不超过70V/m”。

 

2.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是对GB8702-1988的修订,主要新增了1Hz-100kHz频段电场和磁场的公共暴露控制限值,考虑的是电磁辐射累积效应。该标准主要关注的是电磁辐射危害对人员伤害的积累效应,该标准表1“公共暴露控制限值”中要求“2.9kHz-57kHz频率范围内,电场强度不超过70V/m”,这与GJB5313A-2017中规定相同。

 

3.GB6364-2013《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中,给出了工科医设备射频段干扰防护距离。

 

4.GJB786-1998《预防电磁场对军械危害的一般要求》,主要是以军械、燃油为对象,提出了电磁辐射对军械燃油的危害及其防护方法。

 

5.GJB7504-2012《电磁辐射对军械危害试验方法》,是对GJB786-1998标准的深化解析以及并提出了相关试验方法。

 

6.GB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主要研究对象是一般电离辐射,对电离辐射源的辐射安全进行了重点阐述。

 

雷电、电磁脉冲等瞬态电磁类标准

 

国外在瞬态电磁类标准主要包括:

 

1.美国白沙导弹基地测试报告TOP1-2-620-2011《High-Altitude electromagnetic Pulse(HEMP) testing》,以某型战车为研究对象,完成了水平极化场高空核爆电磁脉冲试验,见图4。

 

2.美国国防部报告DOT/FAA/CT-89/22《Aircraft lightning protection handbook》,从雷电防护、燃油安全性、电磁辐射危害、雷电安全性、雷电仿真、雷电试验方法、地磁场、电磁屏蔽能方面详细论述了军用飞机雷电防护方法和工程实施方案。

 

3.美国国防部接口标准MIL-STD-188-125-1/2-1998《High-altitude electromagnetic pulse(HEMP) protection for ground-based C4I facilities performing critical time-urgent missions》,详细规定了陆基固定式和移动式通信指挥设施核电磁脉冲的防护要求。

 

4.美国国防部标准MIL-STD-2169B-2012《High-altitude electromagnetic pulse(HEMP) environment》,详细规定了美国所有武器装备和系统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的试验方法和流程以及和数据处理方法。目前该方法还未解密。

 

5.SAE5414A-2005《aircraft lightning zoning》,详细规定了飞机雷电分区方法。

 

6.SAE5412A-2005《aircraft lightning environment and related test waveform》,详细规定了飞机雷电环境及相关试验波形,见图5。

图4 某型战车核电磁脉冲试验示意图

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综述

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综述

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综述

 

图5  民用飞机和通信车雷电试验示意图

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综述

 

国内在瞬态电磁类标准主要包括:

 

1.GJB1804-93《运载火箭雷电防护》,主要论述了运载火箭的直接雷防护方法。

 

2.GJB3567《军用飞机雷电防护鉴定试验方法》,主要针对军用飞机在直接雷和间接雷防护措施,提出了相应的雷电防护试验方法。

 

3.HB6167.24-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24部分:雷电感应瞬态敏感度试验》,主要针对国产民用飞机间接雷电提出了相关试验要求、试验方法和敏感度判据及评价方法,包括:引脚注入试验,大电流电缆束注入试验、对地注入试验。

 

4.HB6167.25-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25部分:雷电直接效应试验》,主要针对国产民用飞机直接雷电提出了相关试验要求、试验方法和敏感度判据及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高电压雷击附着试验、强电流物理损毁试验、附加试验要求等。

 

5.GJB3622-1999《通信和指挥系统自动化地面设施对高空核电磁脉冲的防护要求》,对地面设施的高空电磁脉冲屏蔽效能、加固设计、试验验证以及工程施工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屏蔽效能试验规程、脉冲电流注入试验程序、连续波浸没试验程序和高空核电磁脉冲波形4个方面的资料性附录。

 

射频高强辐射电磁场类标准

 

1.美国军用标准测试手册MIL-HDBK-235-2010《Military operational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profiles》,详细说明了电磁环境适应性的术语、要求、测量和评估方法。该标准可为本项目提供借鉴。

 

2.美国国防部测试手册MIL-HDBK-235-1C-2010《Military operational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profiles》,详细规定了军用设备和系统电磁环境相关术语、限值、试验方法和计算模型。

 

3.GJBXXXX-XXXX《水面舰船射频电磁环境》(征求意见稿),重点论述了水面舰船射频电磁环境的确定方法、射频电磁环境电平、设备和分系统的电磁环境限值、射频电磁环境的数据来源以及射频电磁环境测量与估算方法。

 

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综述

图6  高强射频辐射电磁场试验示意图

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综述

 

电磁频谱兼容性和防电磁泄漏类标准

 

1.美国陆军司令部编制的美国陆军电磁频谱管理指南FMI 6-02.70-2010(FM 24-2)对10Hz-40GHz频段内的电磁频谱提出了相应的应用范围和管理措施。

 

2.美国国防部测试手册MIL-HDBK-237D-2005《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spectrum supportability guidance for the acquisition process》,详细规定了电磁环境效应与频谱保障性的工作指南。

 

3.美国国防部报告DI-EMCS-80217A-1989《Tempest assessment report》,提出了防电磁泄漏的相关评估方法。

 

4.GJB1143-1991《无线电频谱特性的测量》,主要对无线电频谱特性和无线电频谱兼容性提出了相关测试方法。

 

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综述

图7  国外军民用平台天线电磁频谱兼容性示意图

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研究综述

 

5-结论-

本文介绍了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重点从总体性技术要求和管理类标准,电磁辐射危害类标准,雷电、电磁脉冲等瞬态电磁类标准、外部射频电磁场或高强辐射场类标准,电磁频谱兼容性和防电磁泄漏类标准等四个方面对比论述了国内外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标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苏东林.系统级电磁兼容性量化设计理论与方法[K].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45-49.

[2]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Effects Requirements for Systems. MIL-STD-464C-2010[S].2010.

[3] 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试验方法:GJB8848-2016 [S].2016.

[4]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与测量:GJB151B-2013[S].2013.

[5] 舰船电磁兼容性要求:HJB34A-2007[S].2007.

[6] 舰船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 HJB237-2001[S].2001.

[7]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GJB1389A-2005[S].2005.

[8] 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time-varying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ICNIRP-2010[S].2010.

[9] Assessment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related to human exposure restrictions f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0Hz-300GHz). British standard BS EN62311:2008[S].2008.

[10] IEEE Standard for Safety Levels with Respect to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3kHz-300GHz.IEEE-Std-C95.1-2005 [S].2005.

[11] IEEE Standard for Safety Levels with Respect to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0Hz-3kHz.IEEE-Std-C95.6-2002 [S].2002.

作者:沈国庆,郑东,王彦碧

单位: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

 

分享到:

来源:环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