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研发日报 | 丰田优步合作研发自主驾驶汽车,诺基亚获欧洲投资银行5亿欧元贷款用于5G研发

嘉峪检测网        2018-08-29 00:20

为大家整理了电子电器、机动车、石油化工、医疗器械、医药等领域的新技术和研发新动向,欢迎持续关注。

 

电子电器

 

 

格力芯片公司自主研发的芯片已经量产


格力芯片公司“专注设计”,是纯芯片设计公司,目前自主研发的芯片已经量产,这一目标明年完全可以实现。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称:“关于芯片问题,我们研发了三年,现在是有所成就了,但还是皮毛,远远不够。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做芯片,我们还需要董事会研究、投资研究才能给出一个答案。但是有一条,做芯片坚定不移,必须做。”

德国将展开高能中红外激光器的研发


据悉,来自德国的一个中小企业团队和学术合作伙伴,日前正展开开发高脉冲能量中红外激光器的合作,以期应用于未来的众多商业应用。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全球首个用于中红外光谱范围的脉冲焦耳级激光光源。此外,该中红外发射激光器项目的进一步应用可能包括半导体器件和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的材料加工,国防领域应用,甚至是科学研究领域的X射线源或激光驱动的粒子加速等。

诺基亚获欧洲投资银行5亿欧元贷款用于5G研发


诺基亚公司周一表示,获得了欧洲投资银行5亿欧元贷款,用于进一步加快对下一代移动通讯标准5G技术的研发。诺基亚表示,这笔贷款得到了欧洲战略投资基金的支持,将帮助发展一个能够为欧洲创新和增长提供赋能技术的领域。 

中科院成功研发激光气体传感器国产芯片具量产条件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与北京航星网讯技术股份公司联合实验室指,经过近9年研究,联合实验室已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半导体激光气体传感器国产芯片,目前可制作成激光器,并已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北京航星总经理张扬指,激光气体传感器可应用于低量程及全量程测量,温度适应性可以达到工业级别标准,能广泛应用于煤炭瓦斯监测、地下管廊气体感知、消防等多领域。

自主研发传感器为核电站安全“把脉”


记者8月27日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继自主研发核电站用高温耐辐射加速度传感器之后,其新研发的耐辐射声发射传感器也顺利通过验收,该设备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泄漏监测系统配套,已提供“华龙一号”的福清5号、6号机组投入使用。这一系列产品的交付,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拥有国产化的核电安全监测“听诊把脉”设备。核电站传感器是核电运行在线监测系统的核心关键元件之一。中物院总体所所长邱勇研究员说,核电站传感器使用环境恶劣,需要长期在高温高辐照环境中可靠工作,市场上通用的传感器及其制备工艺根本无法满足。

 

机动车

 

特大尺寸金属3D打印装备助力空客创新设计研发


 据了解,空中客车公司与铂力特合作的“四激光器打印飞机产品研发”科研合作项目将测试使用铂力特自主研发的大尺寸激光选区熔覆设备BLT-S500打印飞机结构件的能力,旨在为大尺寸飞机结构件的轻量化设计和快速成形提供技术方案支持;西北工业大学与空中客车公司合作的“飞机高性能功能梯度材料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发”科研合作项目,将采用西工大所发展的激光立体成形技术,开展飞机用高性能钛基功能梯度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研发,以期提升大型民用飞机构件在极端热、力载荷条件的力学性能及服役寿命,并为此类结构件创新构型、轻量化结构的设计制造奠定基础。同时,双方揭牌成立的“增材制造联合实验室”,将围绕航空领域增材制造技术及专用材料开展合作研究与开发。据悉,这是空中客车公司首次与中国高校在增材制造领域设立联合实验室,也是学校与空客公司自2006年开展科研合作以来,双方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升级。

丰田优步合作研发自主驾驶汽车


日本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28日说,将与美国网约车企业优步公司合作研发自主驾驶汽车,同时向优步投资5亿美元。丰田公司正尝试由一家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为一家“出行服务企业”;丰田除与其他技术企业合作外,还在加利福尼亚州硅谷设立研发中心。

铁科院研发的机车车轮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技术通过评审


近日,铁科院集团公司金化所研发的机车车轮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技术通过了铁路总公司科信部组织的技术评审。机车车轮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技术依托中国铁路总公司课题“机车车辆安全运用技术研究——机车车轮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技术研究”研制而成,由金化所牵头。该技术的研发成功并通过技术评审,标志着机车轮对由计划修向状态修、智能修迈进了一大步,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机车车轮的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并为机车车辆其他重要零部件的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技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英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研发出全新微型机器人


据美国汽车杂志8月27日报道,英国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和哈佛大学正在合作开发用于飞机发动机维护的微型机器人。在不拆卸发动机的情况下,SWARM虫型机器人将通过蛇管型机器人的帮助进入发动机内部进行检修。罗罗公司方面表示,他们将继续缩小这些机器人的尺寸,并为其配备微型摄像头,以便向技术人员发送实时视频进行反馈,对发动机进行快速准确的检修,而这些机器人也必将降低发动机的检修成本。

 

石油化工

 

宁波材料所开发出超黑光吸收涂层


日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超黑高稳定性的光吸收涂层技术,可应用于抑制光学器件中杂散光的干扰、提高太阳能光热转化效率等领域。该涂层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可在金属、陶瓷、高分子等绝大多数常用材料表面涂覆,甚至可以在柔性高分子薄膜表面涂覆,涂层结合力高,涂层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硬度高。该涂层技术由宁波材料所表面防护课题组研发完成,涂层为TiAlN三元陶瓷,在波长200nm到2500nm范围内的光吸收系数超过95%,覆盖近红外、可见光以及紫外,在现有陶瓷光吸收涂层中波长范围最宽、吸收率最高,但制备方法却非常简单。该涂层具有精巧的纳米结构,底层为层状结构,有利于提高其在各种基体材料上的附着力;中部为柱状结构,柱状界面可多次反射吸收光的能量;顶部为锥形结构,有利于入射光的导入。该涂层制备成本低,物理化学性能非常稳定。

青海盐湖所基于盐湖资源的硝酸熔盐储能材料性能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王敏研究团队以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富产的钾盐、钠盐、镁盐等为原材料,开展了熔盐储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以盐湖资源为原料,创建了二元及多元硝酸盐体系熔盐储热材料的制备技术,探索了提高比热、导热等熔盐性能的热物性参数,掌握了提高硝酸盐熔盐体系最高使用温度、降低其熔点的工艺方法,取得了多组分硝酸盐体系的相图数据,并已建立了一套能够预测体系熔点的数据模型,为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硝酸镁,制备了低熔点的三元熔盐储能材料;并将碳纳米管引入到硝酸盐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其导热性能。这不仅为硝酸熔盐储热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在光热发电的应用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

天津工生所在人工甲醇生物转化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平带领的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员孙际宾带领的系统生物学中心研究团队合作,理性设计并构建了高效利用甲醇的甲醇依赖型谷氨酸棒杆菌,实现转化甲醇合成谷氨酸。通过阻断戊糖磷酸途径,引入核酮糖单磷酸甲醇利用途径,使甲醇-木糖共利用成为菌株生长的必要条件,实现了甲醇依赖型菌株生长。由于甲醇利用速度与细胞生长速度正相关,通过适应性进化,大幅提高了菌株的生长速度和甲醇利用速度,甲醇:木糖利用比例达到3.83:1,13C标记实验表明代谢物中多至63%的碳来自甲醇,甲醇成为细胞生长代谢的主要碳源。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还实现了转化甲醇合成谷氨酸。该研究为构建可利用甲醇作为唯一碳源的工业平台菌株,实现高效的甲醇生物转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昆明植物所实现细胞松弛素aspechalasine A的全合成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团队,以最长线性步骤16-17步,完成了Asperchalasine A等分子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在该工作中,利用分子间Diels-Alder反应及分子内Horner–Wadsworth–Emmons大环化等反应,克级制备了这一工作中的关键天然产物aspochalasin B。由aspochalasin B出发再通过分子间的Diels-Alder反应发散性合成了asperchalasines D、E和H,随后利用仿生合成策略实现了分子间立体选择性的5+2环化加成反应,最终实现了asperchalasine A分子的首次全合成。该工作对揭示asperchalasine A类多聚体的生源合成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对该分子进一步药理活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医疗器械

 

俄研究利用3D打印制造人工关节


俄学者开始研究利用三维(3D)打印为每位病人制造个性化人工关节的技术。俄罗斯未来研究基金会表示:“器官移植学领域的增材制造技术是基金会有前景的新方向。如果采取正确举措,人工关节和器官制造生物工程领域可能将在未来十年取得科学突破。” 基金会指出,目前正在寻找能够在个性化移植物制造领域运用增材制造技术的科研团体和专家。10月初在未来研究基金会举行的科学研讨会上,将详细讨论在移植学领域运用增材制造技术的可能性。

日本冈山大学用机器人实施肿瘤活检


据日本共同社8月26日报道,日本冈山大学在为病理检查穿刺体内肿瘤并提取组织的“活检”中利用自行开发的机器人。临床试验于6月实施。据悉,通过远程操作进行穿刺,能够防止提取时把握位置所必要的计算机断层成像(CT)检查给医生造成过度辐射,也能实现没有手抖的高精度活检

 

生物医药

 

诺华和吉利德CAR-T疗法同时获欧盟批准


来自诺华和吉利德的两款CAR-T细胞疗法Kymriah(tisagenlecleucel,CTL019)和Yescarta(axicabtagene ciloleucel)近日在欧盟监管方面同时传来了喜讯。诺华方面,Kymriah已获批用于两种B细胞恶性肿瘤:1、病情难治或移植后复发或出现2次及以上复发的25岁及以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儿童和年轻成人患者;2、既往接受2种或多种系统疗法治疗失败的复发性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成人患者。吉利德方面,Yescarta也已获批用于两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既往已接受2种或2种以上系统疗法的复发性或难治性DLBCL和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成人患者。

两项III期临床研究均失败 拜瑞妥适应症扩展无望?


德国制药巨头拜耳与合作伙伴强生近日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8年会议上公布了口服抗凝血剂Xarelto2个III期临床研究(MARINER和COMMANDER HF)的详细数据。这两个研究是Xarelto差异化临床开发项目EXPLORER的一部分,旨在评估Xarelto在治疗广泛关键医疗需求方面的潜力。然而,在这两个研究中,与安慰剂相比,Xarelto在主要疗效终点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表现出了一致的安全性。

辉瑞Tafamidis将申请上市 或成首个罕见心肌病药物


该项3期试验对野生型或变异型(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患者进行了30个月的临床测试。除了减少死亡风险外,辉瑞公司还表示,与安慰剂相比,使用tafamidis还可使患者的心血管相关住院率降低32%。辉瑞于本周末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2018年年会第三期会议上发表了该发现。Tafamidis是一种用于延迟患有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FAP)成人患者周围神经功能丧失的药物。其作用是稳定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的转运蛋白,该蛋白是由4个相同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在患有FAP的患者中,这些四聚体分开,并形成损害神经的团块。

FDA批准艾伯维依鲁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罕见淋巴瘤


艾伯维(AbbVie)8月27日宣布,美国FDA批准了IMBRUVICA®(依鲁替尼,Ibrutinib)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AN®)治疗成人特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这是一种罕见且无法治愈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此次批准,意味着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特别针对该疾病的无化疗联合疗法上市。依鲁替尼于2015年1月作为单药治疗WM首次被批准,目前共获得九项FDA批准,涵盖六种不同的疾病。该药物是由艾伯维旗下的Pharmacyclics公司和杨森生物公司共同开发和商业化的一种首创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无论是联合利妥昔单抗或是作为单药使用,成人WM患者IMBRUVICA推荐剂量为每日口服420mg一次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当IMBRUVICA联合利妥昔单抗给药时,需考虑同一天在利妥昔单抗给药之前给药IMBRUVICA。

首个国产「阿达木单抗」报上市


8 月27 日,CDE 承办百奥泰生物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请,首个国产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物成功出线,赶超其余26 家知名药企!阿达木单抗,商品名为修美乐,是由艾伯维开发的一种抗体药物,它能够结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TNF 抑制性生物药。

多糖类急性白血病药物获FDA快速通道认定


8月27日,专注癌症专利药物开发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Cantex Pharmaceuticals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公司在研药物CX-01用于接受诱导治疗新诊断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60岁以上患者治疗的快速通道认定。今年早些时候,FDA还授予了CX-01治疗AML的孤儿药认定。CX-01目前正在进行新诊断的AML和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二期临床试验。该药物可以阻断一些趋化因子的活性,这些趋化因子使血液癌对治疗产生抵抗以及延迟化疗后骨髓的恢复,其中包括CXCR4、CXCL12以及血小板因子4,前两者对于血液肿瘤细胞与保护性骨髓环境的附着至关重要,后者则可减缓化疗后骨髓的恢复。

特殊糖类分子能降低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


最近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海藻糖的天然糖类分子可以阻断肝脏中的葡萄糖并激活一种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基因,从而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虽然海藻糖的潜在药用价值仍需要大量研究,但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饮用水给予小鼠海藻糖会对动物的肝脏代谢产生有益影响- 类似于禁食带来的好处:在禁食小鼠中,肝脏也开启Aloxe3基因的表达,提高身体使用胰岛素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肝脏中的Aloxe3 - 无论是禁食还是海藻糖激活- 都会不仅使小鼠能够更好地利用胰岛素,还能增加热量燃烧,提高体温,减少体重增加和脂肪堆积,并减少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的量度。此外,他们发现,如果通过饮用水摄入海藻糖,那些肥胖的小鼠不会发生代谢疾病。

加速药物研发对抗"超级病菌",CDC 与惠普联合测试抗生素打印


抗生素可以作为治疗病菌感染的药物,但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却可能使得细菌迅速培养出相应的耐药性,催化“超级病菌”的产生,使目前可治的疾病发展至无药可治的地步。CDC 抗药性协调控制部门的首席科学家Jean Patel 表示,每一款抗生药物最终都会失效,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为了在与病菌的抗争中争取更多的时间,合适的用药剂量至关重要。惠普的生物科技部门正在与CDC 合作测试一项黑科技——“打印”抗生素样品,以提高新药的测试效率,使得测试得到的最佳剂量结果能够迅速分发至医疗机构,避免抗生素过量使用的发生。

英科学家研发瘦身药丸


科学家发现,接受药物治疗的老鼠其体重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而未接受药物治疗的老鼠其体重增加了一倍多。这是因为接受药物治疗的老鼠其所摄取的脂肪根本无法进入肠道中的小淋巴管,所以无法被身体吸收。而且,这种药物只在短短几小时内有效,只需要在饭前吃一粒即可。不过,在进一步实验中,科学家发现这种疗法还不够完善,存在副作用。药物副作用主要体现在药物会关闭肠道淋巴管的毛孔,从而影响生物体对液体的吸收,因此,有部分老鼠出现了水肿现象。如此看来,我们要通过药物来阻止脂肪被人体吸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在目前,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多运动和均衡饮食来“保重”。


为大家整理了电子电器机动车石油化工医疗器械医药等领域的新技术和研发新动向,欢迎持续关注。

 

分享到:

来源:研发日报,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