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EMC设计指导书(85页)

  • 华为EMC设计指导书(85页)


    目录(部分)

    4.1 接地的含义 . . . . . . . . .. 22

    4 地的分割与汇接 . . . . . . . . .22

    3.4.7 储能电容的设计 . . . . . . . . . . . . 21

    3.4.6 去耦电容与旁路电容的设计建议. . . . . . . . .20

    3.4.5 电容器的选择 . . . . . . . . . . . . . . 19

    3.4.4 ESL对并联电容幅频特性的影响. . . . . . . . .18

    3.4.3 ESR对并联电容幅频特性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18

    3.4.2 电容自谐振问题 . . . . . . . . . . . . 16

    3.4.1 滤波电容的种类 . . . . . . . . . . . . 16

    3.4 电容在PCBEMC设计中的应用 . . . . . . . . . 16

    3.3.2 滤波电路的布局与布线 . . . . . . . . . 16

    3.3.1 滤波电路的形式 . . . . . . . . . . . . 15

    3.3 滤波电路 . . . . . . . . .. . 15

    3.2.5 共模电感 . . . . . . . . . . . . . . . . . 14

    3.2.4 铁氧体磁珠 . . . . . . . . . . . . . . . 13

    3.2.3 电容 . . . . . . . . .. . 13

    3.2.2 电感 . . . . . . . . .. . 13

    3.2.1 电阻 . . . . . . . . .. . 13

    3.2 滤波器件 . . . . . . . . .. . 13

    3.1 概述 . . . . . . . . .. . . . . . 11

    3 滤波 . . . . . . . . . 11

    2.2.5 滤波器件 . . . . . . . . . . . . . . . . . 10

    2.2.4 总线驱动部分 . . . . . . . . . . . . . . 10

    2.2.3 电感线圈 . . . . . . . . . . . . . . . . . 10

    2.2.2 时钟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9

    2.2.1 电源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9

    2.2 特殊器件的布局 . . . . . . . . . . . . . . . . . 9

    2.1.4 综合布局 . . . . . . . . . . . . . . . . . . 8

    2.1.3 按信号类型分 . . . . . . . . . . . . . . . 8

    2 .1.2 按频率划分 . . . . . . . . . . . . . . . . 8

    2.1 .1 按功能划分 . . . . . . . . . . . . . . . . 8

    2.1 模块划分 . . . . . . . . .. . . 8

    2 模块划分及特殊器件的布局 . . . . . . . . . . . 7

    1.3.3 电源层、地层、信号层的相对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3.2 VccGND 作为参考平面,两者的作用与区别 . . . . . . . . . . . . .. . . . 3

    1.3.1 VccGND 平面的阻抗以及电源、地之间的EMC环境问题 . . . . . . . 3

    1.3 电源层、地层、信号层的相对位置 . . . . . . . . . 3

    1.2 单板的性能指标与成本要求 . . . . . . . . .2

    1.1.2 信号层数 . . . . . . . . . . . . . . . . . . 2

    1.1.1 VccGND的层数 . . . . . . . . . . . 2

    1.1 合理的层数 . . . . . . . . .. 2

    1 层的设置 . . . . . . . . . 1

    第一部分 布局 . . . . . . . . .. . . . . 1

    4 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 . . . . . . . . . . . . . . . . 1

    3 定义 . . . . . . . . . . 1

    2 范围 . . . . . . . . . . 1

    1 目的 . . . . . . . . . . 1

     

    6.1.1 对电源/地平面分割造成的开槽. . . . . . . . .51

    6.1 开槽的产生 . . . . . . . . .51

    6 跨分割区及开槽的处理 . . . . . . . . . . . . . . . 51

    5.2.2 过孔数量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 . . . . . . . . 50

    5.2.1 过孔对阻抗控制的影响 . . . . . . . . . 49

    5.2 过孔对信号传导与辐射发射影响 . . . . . . . . . 49

    5.1.2 对过孔模型的影响因素 . . . . . . . . . 48

    5.1.1 过孔的数学模型 . . . . . . . . . . . . 48

    5.1 过孔模型 . . . . . . . . .. . 47

    5 过孔 . . . . . . . . . 47

    4 特殊信号的处理 . . . . . . . . .47

    3.5 阻抗控制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46

    3.4.2 屏蔽地线线宽对阻抗的影响 . . . . . . . . . 45

    3.4.1 地线与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对信号线阻抗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43

    3.4 屏蔽地线对阻抗的影响 . . . . . . . . . . . 43

    3.3.3 当介质厚度为25 mil时的差分阻抗随差分线间距的变化趋势 . . . . . . . . . 43

    3.3.2 当介质厚度为13 mil时的差分阻抗随差分线间距的变化趋势 . . . . . . . . 42

    3.3.1 当介质厚度为5mil时的差分阻抗随差分线间距的变化趋势 . . . . . . . . .. . 41

    3.3 差分阻抗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41

    3.2 生产工艺对对阻抗控制的影响 . . . . . . . . . 40

    3.1.3 偶模阻抗、奇模阻抗、差分阻抗. . . . . . . . .38

    3.1.2 特征阻抗 . . . . . . . . . . . . . . . . . 37

    3.1.1 输入阻抗: . . . . . . . . . . . . . . . 36

    3.1 特征阻抗的物理意义 . . . . . . . . . . . . . 36

    3 阻抗控制 . . . . . . . . .. . . . 36

    2.2 布线层的优先级别 . . . . . . . . . . . . . . 35

    2.1.3 微带线与带状线的比较 . . . . . . . . . 33

    2.1.2 带状线(Stripline. . . . . . . . . 32

    2.1.1 微带线(Microstrip. . . . . . . . .32

    2.1 表层与内层走线的比较 . . . . . . . . . . . 32

    2 优选布线层 . . . . . . . . .. . . . 32

    1.3 串扰 . . . . . . . . .. . . . . . 30

    1.4 传输线的反射 . . . . . . . . . . . . . . . . . . 28

    1.3.2 带状线(Stripline. . . . . . . . . 27

    1.3.1 微带线(microstrip. . . . . . . . .26

    1.3 传输线的种类 . . . . . . . . . . . . . . . . . . 26

    1.2 传输线模型 . . . . . . . . .. 26

    1.1 概述: . . . . . . . . .. . . . 26

    1 传输线模型及反射、串扰 . . . . . . . . . . . . . 26

    第二部分 布线 . . . . . . . . .. . . 26

    4.4.3 单板接地方式 . . . . . . . . . . . . . . 25

    4.4.2 背板接地方式 . . . . . . . . . . . . . . 25

    4.4.1 系统接地方式 . . . . . . . . . . . . . . 25

    4.4 关于接地方式的一般选取原则: . . . . . . . . . 24

    4.3.4 以上各种方式组成的混合接地方式 . . . . . . . . . . . . . . 24

    4.3.2 多点接地 . . . . . . . . . . . . . . . . . 23

    4.3.1 单点接地 . . . . . . . . . . . . . . . . . 23

    4.3 基本的接地方式 . . . . . . . . . . . . . . . . 22

    4.2 接地的目的 . . . . . . . . .. 22

    4.2 大面积接地 . . . . . . . . .. 70

    4.1 接地分类 . . . . . . . . .. . 70

    4 接地 . . . . . . . . . 70

    3.2 频率合成器数据线、时钟线、使能线的滤波 . . . . . . . . 69

    3.1 电源和控制线的滤波 . . . . . . . . . . . . . 68

    3 滤波 . . . . . . . . . 68

    2.5 屏蔽腔的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67

    2.4 屏蔽材料和方法 . . . . . . . . . . . . . . . . 66

    2.3 敏感电路和强辐射电路 . . . . . . . . . . . 66

    2.2 器件布局 . . . . . . . . .. . 65

    2.1 隔离 . . . . . . . . .. . . . . . 65

    2 隔离与屏蔽 . . . . . . . . .. . . 65

    1.2 射频专用板材 . . . . . . . . . . . . . . . . . . 64

    1.1 普通板材 . . . . . . . . .. . 64

    1 板材 . . . . . . . . . 64

    第四部分 射频PCBEMC设计 . . . . . . . . . . . . 64

    2.3.3屏蔽层 . . . . . . . . .63

    2.3.2 地分割与各种地的连接 . . . . . . . . . 63

    2.3.1 电源分割及热插拔对电源的影响. . . . . . . . . . . 63

    2.3 电源、地分配 . . . . . . . . . . . . . . . . . 63

    2.2 阻抗匹配 . . . . . . . . .. 63

    2.1.2 接插件模型与针信号排布 . . . . . . . . . 62

    2.1.1 接插件的选型 . . . . . . . . . . . . 62

    2.1 接插件的信号排布与EMC设计 . . . . . . . . . 62

    2 背板的EMC设计 . . . . . . . . .. . 62

    1.2.2 板间互连电平、驱动器件的选择. . . . . . . . .61

    1.2.1 板位结构影响; . . . . . . . . . . . . 60

    1.2 单板板位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60

    1.1 单板信号的互连要求 . . . . . . . . . . . . . 59

    1 背板槽位的排列 . . . . . . . . .. 59

    第三部分 背板的EMC设计 . . . . . . . . . . . . . . 59

    7.5 EMC与信号质量关系小结: . . . . . . . . . 59

    7.4 EMC与信号质量的不同点 . . . . . . . . . 59

    7.3 EMC与信号质量的相同点 . . . . . . . . . 59

    7.2 信号质量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58

    7.1 EMC简介 . . . . . . . . .. . . 57

    7 信号质量与EMC . . . . . . . . .. 57

    6.3.6 跨“静地”分割的处理 . . . . . . . . . 56

    6.3.5 高密度接插件的处理 . . . . . . . . .55

    6.3.4 接插件(对外)不应放置在地层隔逢上 . . . . . . . . . . . . .. . . . . 55

    6.3.3 当跨开槽走线不可避免时,应该进行桥接 . . . . . . . . . . . . . . . . . 54

    6.3.2 PCB板上存在不相容电路时,应该进行分地的处理 . . . . . . . . . 54

    6.3.1 需要严格的阻抗控制的高速信号线,其轨线严禁跨分割走线 . . . .. . 54

    6.3 对开槽的处理 . . . . . . . . . . . . . . . . . 54

    6.2.3 信号跨越电源平面或地平面上的开槽的问题 . . . . . . . . . 53

    6.2.2 分地”的概念 . . . . . . . . . . . . 53

    6.2.1 高速信号与低速信号的面电流分布 . . . . . . . . .. . . 52

    6.2 开槽对PCBEMC性能的影响 . . . . . . . . . 52

    6.1.2 通孔过于密集形成开槽 . . . . . . . . . 51

    1.5 布线和供电 . . . . . . . . .. 79

  • 1246.87KB
  • 科研开发
  • 2020-04-07
  • 电子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