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嘉峪检测网 2015-09-10 22:50
本报记者 刘 佳 通讯员 史婧婧 盛国勇 程 璐
近年来,浙江传统名特优食品不仅让本地市民和游客饱享美味,还敲开了境外市场的大门。日前,记者从浙江检验检疫局了解到,今年,浙江老字号食品出口出现明显增幅。今年前9个月,绍兴黄酒出口香港创下了历史新高,腐乳出口也同比增长了三成。此外,今年9月,浙江的料酒也打破零记录,首次出口海外市场。
形势喜人
“越酒行天下”,绍兴黄酒出口量在全国占比达75%以上。在日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进口的黄酒都被称为“绍兴酒”。绍兴是全国最大的黄酒生产和出口基地,同时也拥有全国腐乳出口量最大企业。中国腐乳发源于绍兴,绍兴腐乳始于汉末,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并于1915年获旧金山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奖章。
绍兴黄酒和绍兴腐乳出口市场占有率情况较为稳定,出口量稳步提高,主要外销市场为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近三年来,绍兴地区出口黄酒、腐乳未出现国外通报案例,且出口量一直稳中有升。今年前9个月,绍兴黄酒出口香港1162.8吨、货值262.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92%和18.12%,出口香港市场创下历史新高。绍兴腐乳前9个月出口775.6吨、货值184.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56%和30.11%。9月23日,绍兴咸亨食品有限公司出口香港腐乳的质量管控情况通过了香港食环署的现场检查,这为绍兴腐乳持续畅销香港市场拿到了一张宝贵的“通行证”。
而金华火腿在国际市场上更是与意大利的帕尔玛火腿、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火腿齐名,被誉为世界三大顶级火腿之一。金华火腿主要集中销往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由于近年来鱼翅消费量下降,金华火腿作为鱼翅的金牌佐料,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前9个月出口301吨、货值241万美元,出口重量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42.9%和42.7%。
除了传统出口的黄酒、火腿和腐乳外,料酒也正在成为浙江传统名特优产品出口的新秀。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调味料生产企业。作为国内料酒产业的领导品牌,2013年全年销售额超过1.7亿元,多年来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但产品一直没有出口。今年1月该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后,也于9月迈出了产品出口香港市场销售的第一步,2万多瓶、价值10万多元的料酒将于近期发往香港。
困难不少
“浙江传统名优食品大多为我国特色地方名片,但当前出口仍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浙江局食品监管处处长王志刚告诉记者。
王志刚分析认为,当前浙江传统名优食品出口还有“三大门槛”要迈过去。一是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增多,出口风险加大;二是原料品质和安全难以保障;三是深加工产品少、种类单一。
据悉,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发国外担忧,国外针对我国食品的歧视性技术性贸易措施日益增多,且更为隐蔽,有的甚至被强制性限制进口。如2013年7月3日起,欧盟对我国相关米制品转基因检测扩充产品范围,其中料酒因使用糯米原料也被列入。嘉兴粽子也由于原料大米转基因问题无法打开欧盟市场,2009年,日本从中国产含猪肉的冷冻食品中检测出了“瘦肉精”后,对我国输日猪肉食品实施命令检查(即批批查验),同时将残留限量从原先的2ppb提高到0.05ppb,而我国的限量标准为0.2,高于我国40倍。由于采购来自外地的原料肉“瘦肉精”超标,导致浙江出口日本的肉制品连续5批被日方通报,含猪肉的浙江特色美食小笼包、猪肉粽子、香肠等一时出口受阻。
与此同时,浙江传统名优食品使用的谷物、豆类等农产品原料种类繁多,如腐乳原料为大豆、黄酒的原料为糯米。这些原料来自全国各地,风险控制较复杂。加之我国工业化迅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水源和大气产生的污染,导致农作物原料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此外,浙江传统名优出口食品还存在深加工产品少、种类单一的问题。以金华火腿为例,虽然金华火腿以色、香、味俱全享誉华人世界,但受困于传统的制作工艺,大部分火腿生产企业仍局限于“一只腿”的小金华火腿概念。对于利用金华火腿延伸开发调味品、方便食品、休闲类产品,目前仅有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试验开发了火腿熟食、火腿高汤、火腿酱等关联产品,金华火腿的深加工研发推广还在逐步摸索中。
征途漫漫
为提高辖区内出口名特优产品的知名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出口,浙江检验检疫部门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
如对高等级低风险的企业降低出口抽批比例,扩大监督抽查模式覆盖范围,缩短通关时间,鼓励诚信守法、自检自控能力强的企业扩大产品出口。在出口黄酒检测项目上,在风险分析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服务外贸的总要求,自今年7月1日起,对出口黄酒检测项目进行调整,对抽中批塑化剂只检测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调整后对出口抽中的黄酒,每批可节约费用200元,对出口黄酒中甜蜜素与甲胺磷项目,改为抽中批检测,对出口日本未抽中的黄酒,每批可节约费用350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检验检疫部门也积极帮助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去年9月,国内部分地区大米中出现镉含量超标现象,而黄酒酿造原料为糯米,也存在镉含量超标的风险。浙江绍兴检验检疫局立即对黄酒中镉的含量进行了普查,普查抽样包含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女儿红等全部18家出口黄酒企业,共抽取53个样品。结果显示,53个黄酒样品中均未检出镉,黄酒出口企业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目前除了上述几个老字号食品外,杭州楼外楼等名店名楼,五芳斋、诸老大粽子、三珍斋酱鸭、万隆火腿、绿盛牛肉等知名企业还没有拓展海外市场。近年来,浙江局也不断采取措施,帮助老字号名企取得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给予指导,争取让更多的“老字号”走出去。征途漫漫,尚需努力。《中国国门时报》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