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国家实验室未来怎么建?(附中国国家实验室名单)

嘉峪检测网        2016-03-14 12:15

 

3月11日下午,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委员在两会驻地围绕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建言献策。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回应了部分委员对于国家实验室未来该怎么建的问题。

什么是国家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的定位: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

“此前筹建的国家实验室,涉及面和关注面较窄。现在提出的国家实验室,定位为能引领科技发展,体现国家意志和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综合性、多学科集成的实验室。它在体制机制上会有所创新。”

3月11日,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走进政协科技界小组讨论会现场,回应了部分委员对于国家实验室未来该怎么建的问题。

“目前,国家实验室还基本上处于筹建阶段。已筹建的国家实验室怎么办?是否还要新建国家实验室?新的国家实验室又准备怎么建?”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蒋华良委员,抛出了这个科技界关注已久的问题。

2000年以后,我国开始酝酿国家实验室建设,成立了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2003年,科技部批准第一批共计5个国家实验室并开始筹建。2006年,科技部召开的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通气会上,决定扩大国家实验室试点,启动海洋、航空航天、人口与健康、核能、洁净能源、先进制造、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农业和轨道交通10个重要方向的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但截至目前,国家实验室基本处于筹建状态。

“从美国建立国家实验室的经验来看,我觉得可能还要新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蒋华良分享了自己查找的美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资料。资料显示,二战时期,由于战争需要,美国在紧急情况下成立了特殊的国家研究结构。最初是以核能为主,现在扩展到了新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我们应该吸取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经验,根据我国科技发展情况,尽快制定出国家实验室的规划。”

“首先要肯定的是,今后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不是采取此前已筹建的国家实验室的模式。”王志刚在回应委员的疑问时说,未来国家实验室的建设,绝不是多增加一个事业单位,也不是在原来筹建的国家实验室基础上的简单数量增加。

王志刚透露,为建设好国家实验室,科技部牵头组织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论证实验室建设方案,财政部、发改委负责体制机制建设的相关事宜,目前尚在进行中。

“美国国家实验室,几十年运营下来,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成分。我国的国家实验室建设,将会吸收其中合理部分的经验,但不会完全照搬。目前,国家实验室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开展论证。其中,也包括对原已筹建的国家实验室的统筹建设。”王志刚说。

对于国家实验室的具体建设形态,王志刚表示,尚未“定型”,但总体上会以综合性为主,并涉及多学科和多重点领域、重点方向。

 

中国国家实验室名单(2003年前已建成)

序号 国家实验室名称 年份 依托单位 城市

1

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

198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2

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1984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 1988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北京

4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199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

5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200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沈阳

 

 

中国国家实验室名单(2003年科技部批准筹建)

序号 国家实验室名称 年份 依托单位 城市

6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

200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7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2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8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2003

清华大学

北京

9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2003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

10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2003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武汉

 

 

中国国家实验室名单(2006年启动,为扩大试点,除海洋实验室均尚未经过批准立项)

 

序号

国家实验室名称 年份 依托单位 城市

1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

青岛

12

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筹)

2006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合肥

13

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

200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

14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筹)

2006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5

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

2006

南京大学

南京

16

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筹)

2006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

17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200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

18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2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9

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

2006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

20

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筹)

2006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分享到:

来源:嘉峪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