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生产品管

原料药工艺验证中间体OOS,连续批次数怎么考量?

嘉峪检测网        2024-01-22 08:05

IND相关问题
问题1:申报化IND的时候,需要做注射剂包装系统密封性验证吗?
答:IND不需要,但需要进行包装系统密封性检查。
问题2:注射剂IND申报时是否需要做无菌和内毒素方法学验证呢?IND申报时是否要做无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等呢?
答:我们刚报的IND 注射剂,第一个无菌检查和内毒素检测必须要做方法学验证的,第二个最好也是做,我们找的CMO,他们做过很多品种,也比较有经验。
问题3:化药IND的原料药开发,是否可以采用柱层析的方法?
答:可以的。在IND阶段采用柱分离方法,涉及到1)参数控制;2)柱控制;3)填料控制,4)合规性。质量上1)杂质控制,及流向分析等这些。
问题4:IND辅料和包材的分析方法还有分析方法验证交了吗?
答:不需要。
问题5:化药毒理批总纯度一般不低于多少?
答:没有硬性规定,95%左右是可行的。
问题6:IND申请时将原料药的元素杂质和晶形定入了质量标准,现在准备二期临床试验样品的生产,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中元素杂质和晶形能变更为收集数据作研究用,不作为原料药放行标准吗?进一步,能否不检测就放行呢,也就是删除这个标准呢?
答:先需要弄清楚IND阶段元素杂质定入的原因,如果是合成工艺中有加入带元素杂质的催化剂,直接拿掉会比较麻烦,除非前面步骤有CUTOFF,如果没有类似的催化剂使用,想想当时什么原因定入质量标准;晶型不定入质量标准,还是需要有充分的研究,因为会影响后面制剂的质量,参考Q6A的决策树可以找到答案。
问题7:如果A和B联合申报IND,在IND获批后,A因为工艺变更进行补充申请,这种情况B无需补充申请,是不是啊?
答:药学资料相同的不需要,可在变更综述中说明情况。
问题8:如何才能将原研地产化备案为参比制剂嘛?因为国内基本查不到临床数据。
答:准备好材料,找CDE推参比制剂,不是每个原研地产化参比都有临床数据。
问题9:根据创新化药变更指导原则,通常关键临床启动后不建议再开展药学重大变更。请问在关键临床开展期间,发生场地变更的重大变更,(1)后续变更研究具有可桥接性,是不是CDE不会有意见?(2)万一不具有可桥接性,那么动物安全性试验支持是不是可以?
答:是的,如果是普通注射剂。一方面重点关注药学质量方面可桥接性;同时也是需要进行新生产场地制剂安全性研究(特殊安全性研究),应该需要III期之前完成。如果是特殊注射剂,用动物PK来替代人体疗效桥接是不可以的。
问题10:原研国内已上市, 如果我们想更改处方(规避处方专利)应该算2.2类还是可以算4类啊?
答:按照2.2,除了处方不同,重要的是需要有明显的临床优势,这点能做到吗?剂型是注射剂。
如果不能,我觉得应该是可以按照4类申报,但是需要评估下是否需要开展临床。
补充问:4类必须处方用量一致,才能豁免BE是不是?
答:需要满足仿制药注射剂的一般要求,处方的Q1和Q2的一致性,看下你的变更到底有多大。
问题11:IIT的数据可以用于突破性疗法的认定吗?
答:个人觉得可以,但是要看IIT试验做的规范性,也会有样本量的要求。
问题12:如果化合物结构含有手性中心,且在化合物中对映异构体或者非对映异构体已经控制在0.15%以下,在ADME试验中还要检测非对映异构体或者对映异构体吗?体内会发生反转吗?必须要检测结果证明没有产生这些代谢产物吗?
答:先做预实验,检测2个对映体,确定是否有构型转换或消旋化,如果不存在,那么正式试验可以检测1个。临床试验证明有效,且获益大于风险的情况下,杂质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控制符合ICH Q3系列要求,安全性试验也支持限度的拟订。
问题13:国内一个2.4已上市,临床批件是同品种2.4,还能按2.4做完临床报上市吗?
答:可以的。
问题14:II期用的原料药,起始物料可以来源于两个厂家吗?
答:完全可以,上市后也是可以的,只要验证相关的工艺与厂家。
问题15:一个酰氯类的化合物,参与反应后成为了API的一部分,根据各个指导原则,这种情况下需要把它定义为起始物料,这种起始物料质量控制各位老师都是怎么做的呀?
答:首先考虑是否一定定为起始物料,其作为关键试剂是不是更合适。起始物料的质量研究还是需要参考Q11的要求做的。
问题16:常温储存的口服溶液在稳定性考察时需要做冻融实验吗?
答:需要做的,依据冻融试验的作用,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贮藏(包括在患者那里)运输过程。具体的做法可参考WHO的相关指南要求。
 
NDA相关问题
问题17:NDA申请时可以先不递交持有人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审评期间再递交可以吗?
答:不可以,形式审查过不了。
问题18:国家局发布的灭菌指南没有明确要求灭菌温度,要求了F0值,而EMA明确是≥121℃,这样灭菌条件是否设定为115℃/30min,满足F0≥12即可?
答:大容量注射剂应采取终端灭菌工艺,建议首选过度杀灭法(F0≥12),如产品不能耐受过度杀灭的条件,可考虑采用残存概率法12>F0≥8,但均应保证产品灭菌后的SAL不大于10-6。采用其它F0值小于8的终端灭菌条件的工艺,原则上不予认可。
问题19:一原料药采用分段验证,如中间体验证第1批,第2批合格,第3批不合格,第4批合格,采用第1 2 4批中间连续生产3批API;中间体在进行第4 5 6批工艺验证,这样可以被接受吗?
答:感觉你这没有说清楚,如果第三批失败,进行4,5,6批验证是可以的。
补充:就是采用中间体第1, 2批生产的API 1 ,2 批是合格的,中间体第3批不合格,打算继续中间体第4 ,5 ,6批生产,以及采用中间体第4批生产API第3批,这样中间体验证就是4, 5, 6,API验证就是 1 2 3,这样可行吗?
答:中间体不同于起始物料,中间体的生产过程都是纳入监管范围,工艺验证期间中间一批中间体不合格,是否会引发监管机构对于工艺的信心,也需要考量。
如果现在这个中间体可以定义为起始物料,注册申报工艺是从这个中间体开始申报,那么这个中间体的工艺验证是可以不需要做的。
如果这个中间体的工艺是注册工艺的一部分,那么这个中间体的工艺必须是经过验证通过的。这个验证通过的工艺生产出来的中间体才能用于后续API的生产。
问题20:关于境外新增制剂(常释片剂)生产场地—溶出曲线批次问题,三个规格(小/中/大),能否小3中1大1批呢,申请减少溶曲批次的可能性大吗?
答:有可能性。具体参考上市后变更溶出曲线问答的要求。
问题21:前置检验开启后,是不是NDA递交的时候检验相关的资料必须和交给中检院的完全一致哇?
答:指南是这个要求的。如果说发现问题需要修改,可以与CDE沟通。
问题22:对于化学原料药,如果长期稳定性条件是25℃±2℃/60%RH±5%RH,那么标签中写原料药的储存条件要怎么写?写常温(10-30°C)保存?
答:25C以下。具体可参考CDE发布的《化学药品说明书及标签药学相关信息撰写指导原则(试行)》
问题23:药学现场核查与GMP检查联合时,核查组的行程是CFDI老师告知申请人还是省局老师告知申请人?CFDI老师让我等省局的通知。
答:一般是省局。时间大概提前一周左右。
问题24:WHO INN的中文通用名称,是药典委根据英文翻译确定的,还是由企业提供,药典委审核讨论啊?
答:企业提交,申请核准药品通用名,可能是企业提交的名称,也可能是根据英文翻译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命名规则再重新拟定。之前电话咨询过药典委的老师,他们会定期对WHO pINN list进行翻译,并组织开会讨论,讨论确定了之后会发布这个征求意见稿;可以由企业提交对中文翻译的建议供他们参考,但是最终讨论确定下来公示的名称不能保证会与企业建议的一致。
问题25:各位老师再请教一下,我们有个品种今年要报NDA,但是INN名称(pINN也未公示)还没下来,这个INN申请赶不上我们申报的时间。如果我们先向药典委申请通用名核准,可能与最终WHO公布的名称不一致,这种情况怎么办啊?
答:如果收到WHO p/rINN邮件也可以当作材料发给药典委作为翻译凭证的,另外核准期间收到INN邮件告知药典委也行。如果都没有,听药典委的意思是可以先给个通用名,收到INN名后再联系他们修改。
为答谢读者的陪伴,推出《月度知识频道(2024)》,让陪伴一如既往。
 

 
分享到:

来源:文亮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