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基于正交试验中优选醋氯芬酸分散片的制备工艺

嘉峪检测网        2022-11-30 18:13

醋氯芬酸是一种新型、强效解热、镇痛、抗关节炎药物——为更高效地将醋氯芬酸制成分散片,本文对醋氯芬酸分散片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基于正交试验L9(3)4对其主要功能性辅料用量进行了选择,并以分散片的性状、鉴别、有关物质、溶出度等为考察指标,对醋氯芬酸分散片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最终制得的醋氯芬酸分散片在各项检查中均符合标准要求,优化的醋氯芬酸分散片制备工艺重现性好,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快,为醋氯芬酸分散片的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分散片与普通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相比,具有服用方便(可直接吞服、嚼服或在水中分散后服用)、崩解迅速、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快、吸收快和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便于老人、幼儿和吞咽困难的患者用药,是较受欢迎的剂型,便于携带运输贮存[1-4]。
 
醋氯芬酸是一种新型、强效解热、镇痛、抗关节炎药物,临床上适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的症状治疗,难溶于水,常见剂型为普通片剂和硬胶囊剂[5],为利用分散片的优点,将溶解性差的醋氯芬酸制成分散片,对醋氯芬酸分散片的辅料用量和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为醋氯芬酸分散片的生产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材料
 
 
1.1 设备与仪器
 
WF-30B型万能粉碎机、CH-200型槽型混合机、YK-160型摇摆式颗粒机、FL-200型沸腾制粒干燥机、SBH-800型三维摆动混合机、ZP37型旋转式压片机、JC-TP型分析天平、BJ-2型崩解测试仪、LC-20AT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SDR191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试药与试液
 
乙醇、0.6%铁氰化钾溶液、0.9%氯化铁溶液、1%盐酸、磷酸、醋酸钠、乙酸、双氯芬酸钠、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以及乙腈。
 
实验过程
 
 
2.1 醋氯芬酸分散片制备
 
(1)因素水平确定
 
醋氯芬酸分散片规格为0.1 g,制备处方由原料醋氯芬酸,填充剂和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CMS-Na)、微晶纤维素(MCC)、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交联聚维酮(PVPP) [6-9],甜味剂和矫味剂阿司帕坦[10],润滑剂硬脂酸镁等辅料组成[11-12]。
 
调节羧甲基淀粉钠用量,选择MCC、L-HPC、PVPP的用量为影响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醋氯芬酸分散片辅料用量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详见表1。
 

 
表1 醋氯芬酸分散片功能性辅料用量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2)实验方法与结果
 
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以分散片的分散时间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安排及结果详见表2,分散均匀性方差分析结果详见表3。
 
表2 醋氯芬酸分散片功能性辅料制备工艺正交试验安排及结果
 

 
表3 醋氯芬酸分散片分散均匀性方差分析
 
(3)方差分析
 
从正交试验结果和方差分析可以得知:各因素、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为A,即MCC,其次为L-HPC,再次为PVPP;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A>B>C;最佳辅料用量为A3B2C3,即MCC用量为 15%,L-HPC 用量为10%,PVPP用量为 10%。
 
(4)结果分析
 
根据醋氯芬酸分散片分散均匀性方差分析,确定醋氯芬酸分散片原料用量,综合考虑各功能性辅料用量,进行醋氯芬酸分散片制备工艺中试验证。
 
2.2 醋氯芬酸分散片制备工艺中试验证
 
2.2.1 中试验证方法
 
取原料醋氯芬酸约40%,取辅料:20%的CMS-Na、15%的MCC、 10%的L-HPC以及10%的PVPP 。
 
制备工艺为:将原料醋氯芬酸粉碎100目,细粉与辅料CMS-Na(内加15%该辅料)、MCC、L-HPC、PVPP等置混合机混合10 min→加入润湿剂(纯化水适量)→混合3 min→摇摆制粒(16目)→干燥(温度为70±5℃,时间约为2.5 h)→摇摆整粒(16目)→总混20 min(加入5%的CMS-Na 、2%的硬脂酸镁)→压片(冲头Φ9 mm浅凹、转速控制在25~30  r/min)。每次实验1万片,实验3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以颗粒的性状、含量和分散片的性状、鉴别、有关物质、溶出度、分散均匀性、含量等作为综合考察指标,进行醋氯芬酸分散片的中试工艺验证。
 
2.2.2 颗粒检查
 
(1)合格标准
 
颗粒性状:应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
 
颗粒水分:≤2.5%。
 
颗粒含量:本品所含醋氯芬酸(C16H13Cl2NO4)应为标示量的39.5%~42.5%。
 
(2)检查结果
 
醋氯芬酸分散片颗粒检查结果见表4,颗粒含量检查见高效液相色谱图1。
表4 醋氯芬酸分散片颗粒检查结果
 
 
图1  颗粒含量检查高效液相色谱图
 
(3)结论
 
按拟定的醋氯芬酸分散片制备工艺进行制粒中试验证,物料混合、制粒、整粒、干燥、总混等工艺步骤、工艺参数均符合工艺要求,颗粒的性状、水分、含量等各项检查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检验数据重现性好,检查结果符合规定。
 
2.2.3 分散片检查
 
(1)合格标准
 
性状: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有关物质: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与双氯芬酸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不得超过醋氯芬酸标示量的0.4%;其他单个杂质(除阿司帕坦辅料峰外)的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中醋氯芬酸的峰面积(0.2%),其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中醋氯芬酸峰面积的5倍(1.0%)。
 
溶出度:限度为不少于标示量的80%。
 
分散均匀性:应在3 min内全部崩解并能通过710 µm筛网。
 
含量测定:本品所含醋氯芬酸(C16H13Cl2NO4)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2)检查结果
 
醋氯芬酸分散片检查结果见表5,含量测定见高效液相色谱图2。
 
表5 醋氯芬酸分散片检查结果
 
 
图2  含量测定检查高效液相色谱图
 
(3)结论
 
按拟定的醋氯芬酸分散片制备工艺进行压片中试验证,压片工艺步骤、工艺参数均符合工艺要求,分散片的性状、有关物质、溶出度、分散均匀性、含量测定等各项检查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检验数据重现性好,检查结果符合规定。
 
结语 
 
 
本文基于正交试验L9(3)4对醋氯芬酸分散片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中试实验验证了其可用性,为制药企业生产醋氯芬酸分散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但也应注意到,分散片作为一种固体剂型也有其局限性: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会要求将原料药(尤其是难溶性药物)进行微粉化处理,增加了生产工序;由于要选择良好的崩解剂,成本较高;质量要求相对较高,质量标准控制难度较大;分散片的储存条件较一般片剂要求更高,由于分散片使用的崩解剂量较大,吸湿性较强,对包装材料的防潮效果要求更高,这可能会增加包装及储存成本。因此,为充分发挥分散片的效用,还有待对其生产、储存进行全面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鋆,刘振香.分散片处方研究与制备工艺[J].中国药业,2006,15(21):57-58.
[2]陈鹰,匡长春,宋琪,等.分散片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药师,2001,(01):62-64.
[3]黄胜炎.分散片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2,(04):226-228.
[4]黄大福.分散片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7):9289-9291.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794-1796.
[6]黄日,彭俊清,陆竞,等.不同厂家型号羧甲基淀粉钠对氨磺必利片溶出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50(09):1005-1010.
[7]蔡杰,顾王文,丁亚萍.微晶纤维素共处理辅料的粉体学性质及在直接压片工艺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8,49(08):1136-1141.
[8]陆志勇.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在片剂生产中的应用[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1,(04):173.
[9]王晓燕,刘韵,潘卫三.国内外交联聚维酮在直压工艺中的一致性研究[J].中南药学,2019,17(04):536-541.
[10]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四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676.
[11]门靖,贾玮,王伟,等.药用辅料二氧化硅在医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有机硅材料,2018,32(05):416-420.
[12]黄淑萍,何华,吴青青,等.硬脂酸镁对盐酸特拉唑嗪胶囊溶出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03):254-257.
 

 
分享到:

来源:制药工艺与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