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统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尺度实践与探索

嘉峪检测网        2021-11-24 21:12

摘要:目的 介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简称“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 心”)在统一审评尺度方面进行的实践和探索,供相关人士参考。方法 分析现行体系存在 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介绍了器审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在医疗器械安全性方面进行尺度统一的 案例。结果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在统一审评尺度上进行了许 多有益地探索。结论 尺度统一是确保审评稳定和可重复的重要基础,通过制度的完善可有 效促进审评尺度统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以下简称“技术审评”)是指基于现有科学认知,对产品的安全性、 有效性进行审查,对其受益风险进行判定,得出产品是否安全有效结论的过程,是医疗器械 全生命周期监管的重要环节之一。医疗器械安全和有效是技术审评的核心内容。安全是指“无 不可接受风险”;有效是指“医疗器械在绝大多数目标人群中具有显著临床效果的能力”。器 械没有绝对的零风险,对于器械的安全性,可进一步解释为在预期使用环境下按照预期用途 使用,器械带来的受益超过可能的风险。技术审评应具有稳定性和可再现性,审评结论不应 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为确保技术审评的稳定性,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以 下简称“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已经建立并实施技术审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上述目标[1]。在技术审评体系构建过程中,审评尺度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确保审评公正的重要保 障手段。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医疗器械产品和技术日新月异,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确保审 评尺度的统一,是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2]。探索适合于中心 审评实际的工作方法,统一技术审评尺度,确保技术审评的稳定输出,为公众安全用械提供 有力保障,也是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主要的工作目标。

 

1 统一尺度组织架构

 

为确保尺度的统一,在目前的审评流程中,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设立了分技术委员会和复 核环节,上述流程设置的主要作用是统一部门内部审评尺度。对于部门间的审评尺度问题, 尤其是涉及到重大、疑难和共性问题,在审评体系中设立了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技术委员会环 节。另外,为做好审评质量的监视和测量,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还设立了案卷评查环节,以进 一步统一审评尺度。

 

1.1 分技术委员会

 

分技术委员主要由各审评部门具有一定审评资历的审评员组成,人数一般为 5~7 人,主 要职责是审查补充资料通知和技术审评报告,形成会议纪要和集体决策意见,统一部门内审 评尺度。

 

1.2 复核

 

复核的主体一般是各审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主要职责是在分技术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审核补充资料通知和技术审评报告内容的合规性和科学性。复核是建立在分技术委员 会意见基础上的决策环节,是部门负责人权责统一的具体体现。

 

1.3 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技术委员会

 

技术委员的组成是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和各审评业务部门负责人,人数依据部门数量而定, 主要职责是研究讨论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内部的重大、疑难和共性问题,形成集体决策意见, 在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内部统一审评尺度。

 

1.4 案卷评查

 

案卷评查主要是由责任部门按照方案计划,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案卷,组织审评部门相 关人员,对案卷的质量进行评价,对相关问题进行研判和汇总,并提出处理意见。案卷评查 是技术审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2.1 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体系中已经设立了统一审评尺度的系列环节和程序,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 于种种客观原因,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个别项目还存在审评尺度不一致的现象整体而言,随着相关措施的完善和加强,审评尺度一致的趋向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然而,案卷评查 中发现,个别案卷还是存在尺度不一致的现象,如是否需要不同生产批次产品的验证资料、实时有效期验证温度的设定、病毒灭活文献的认可度等。

 

(2)审评尺度监视测量范围还有待进 一步完善 从体系角度而言,监视测量是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的重要手段。对于技术审评而言,案卷评查是技术审评报告,也是审评尺度监视和测量的重要措施。目前来看,案卷 评查的数量和范围尚未达到全覆盖,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3)审评尺度的改进统一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对于监视测量中发现的尺度问题,如何将改进措施常态化,确保改进效果, 并在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层面上贯彻实施,上述问题,还未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流程和操作 规范,还有一定的完善空间。

 

2.2 解决的途径

 

基于体系管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发挥现有体系潜力,完善制度规范等 措施,建立一个不断改进提高的闭环循环,以进一步统一技术审评尺度,提高审评质量,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统一审评工作小组,建立审评尺度协调机制 从各审评部门选取 资历较深、审评经验较为丰富的工作人员,组建统一审评尺度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机制,对发现的审评尺度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后,提交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技术委员会集体决策,形成最终结论。

 

(2)充分发挥内审员作用,建立审评尺度监视测量的长效机制各部门的内审员,既是质量体系执行的管理员,也是统一审评 尺度的监督员,通过修订相应的制度,如定期内审、部门间互审、专项内审等,建立完善审评尺度监视测量的长效机制。

 

(3)建立流程规范,建立审评尺度的改进统一机制 通过建立审评-内审-统一审评工作组-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技术委员会-审评的闭环,完善相关监视测量机 制,不断提高审评尺度统一的水平。充分利用审评系统、会议纪要、质量月报等载体,固化 相关要求,完善改进统一机制。

 

3 实践与探索

 

统一审评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审评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性正向的推动作用。在实际工 作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按照上述程序在 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范围内进行了统一,现举例如下。

 

3.1 生物安全性评价事宜

 

对于动物组织源材料的医疗器械,如牛/猪心脏瓣膜、牛心包、羊肠缝合线、用于口腔 科或整形外科的骨替代物、用作伤口敷料的胶原等止血材料、壳聚糖手术防粘连膜等,其生 产和使用过程中会增加病毒传播和免疫原性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因此对于此类产品的生物安 全性评价主要包括对病毒和/或传染性因子感染以及免疫原性风险的分析、控制以及残余风 险的分析等。

 

对于动物源性产品可能存在感染性病毒风险,一般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特定的灭活/去除 病毒的工艺步骤。为确保这些工艺步骤的有效性,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验证工作。当前的病 毒灭活验证试验,一般采用的是在实验室模拟生产流程,验证生产工艺对于病毒灭活的控制 程度,然而上述模拟流程跟实际生产过程的一致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数据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 步验证。

 

不同的动物来源、生产工艺以及适用范围的产品,风险各异。对于一些常见的病毒灭活 工艺,如有机物、射线、强酸等,其过程和方法相对成熟,可参考的文献资料也很多[3-7], 没有必要逐一进行实验室验证。因此,对于动物源性产品,可考虑参考生物学评价、免疫原 性评价、临床评价等方式,鼓励申请人采用文献或历史数据对病毒灭活进行评价。

 

3.2 电气安全性评价事宜

 

医用电气设备在使用中,通过多种方式与患者存在电能、声能、机械能、热能、辐射能等多种能量交换,而这些能量交换在未能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对患者甚至操作者造成 直接伤害。另一方面,医用电气设备所适用的人群与健康人群不同,其对危险的感知能力、 躲避危险的能力可能远远不及健康人群,或者处于复杂的手术环境(如麻醉等)。所有这些 特殊情况,都需要认真周全的对医用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价。

 

影响电气安全的诸多因素中,电磁兼容性是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所谓电磁兼容,是指 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 力。电磁骚扰可能导致诸如患者无呼吸而监视器不能报警、使患者苏醒的除颤器失效、射线 束闸门不能关闭等风险。因此,一般情况下,医疗器械满足两个准则,则认为与其环境电磁 兼容:不对自身和周围设备产生干扰;对环境中其他系统的发射不敏感。

 

医疗器械电磁骚扰的验证方法主要是抗扰度试验。在抗扰度试验,设备或系统应能提供 基本性能并保持安全性,不允许与基本性能和安全性有关的性能降低。基本性能和符合性判 据的确定是电磁兼容测试的基础和依据,所谓基本性能,是指与预期用途相关但与基本安全 无关的性能,当该性能的缺失或降级,可能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如制造商在风险管理过程 中识别出产品的基本性能,则应根据基本性能进行抗扰度试验。如制造商未对基本性能进行 识别,所有功能应考虑作为基本性能进行抗扰度试验。另外,样品的运行模式应能全面覆盖 申报产品每项与基本性能有关的功能,均应以设备工作的最不利状态进行抗扰度试验。

 

 3.3 关于非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生产批次问题

 

一般而言,批次是常见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常用于产品质量管理中的溯源管理,可按 原材料、生产时间、操作人员等进行区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产品生产质量的稳定性, 属于生产管理的范畴。

 

对于大多数医疗器械而言,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期通常取决于产品所用原材料和老化机 理,如热老化、光老化等。在原材料性能、生产工艺和包装材料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原则上 批次不应对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8-11]。对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医疗器械,如诊断试 剂中的活性酶等,考虑到原材料的不稳定性,可能需要对不同批次的产品进行验证和确认。

 

技术审评是上市前监管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对于 不同的器械产品,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审评策略,不应盲目从严,同时也应考虑最小负 担原则,尽量减少申请人负担。另外,对于产品上市后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产品质量不 稳定问题,可交给上市后环节进行监管。

 

4 结语

 

安全性是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的重要内容,对某一类器械产品安全性的评估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从严从高,而是与风险息息相关的。应依据产品的特点和预期用途进行风险识别, 判断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完备,剩余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从而得出产品是否安全的 结论。技术审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进步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 展、认知的不断进步和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职能的调整,审评技术要求和管理程序也需要随之 调整,不断进步,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满足相关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统一 审评尺度也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不同部门互相配合,大家共同努力,以不断提高审评质 量,为公众用械提供保障。

 

张世庆 1 王迎军 2(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北京 100081;2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 理局创新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06)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