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红外光谱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及结果判定

嘉峪检测网        2021-05-18 09:15

红外分光光度法是在4000~400cm-1 波数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收光谱,用于化合物的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除部分光学异构体及长链烷烃同系物外,几乎没有两个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红外光谱,据此可以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化合物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程度与其浓度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作为药物鉴别的方法之一,红外光谱法有其独特的优势:

①专属性强,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自己特征的红外光谱;

②突出整体性,红外光谱提供整个药物的结构信息,而化学鉴别只针对某一类药物或某一种药物的某一功能基团;

③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药物;

④多种制备方法,如压片法、糊剂法、薄膜法、溶液法、衰减全反射(ATR)法等;

⑤符合药物鉴别仪器化、专属性、简便快速的发展方向;

⑥仪器的普及率高,操作简单快速。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中Q6A 3.2.1新原料药(b)鉴别中特别提出“理想的鉴别试验应能很好地区分可能存在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鉴别试验对原料药应具有专属性,如红外光谱”。

 

《美国药典》附录<197>分光光度法鉴别试验中明确指出“只用红外光谱法一项试验对原料药进行鉴别是可靠的”;附录<851>分光光度法和光散射法中指出“除光学异构体外,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独特的红外光谱,同一化合物的不同晶型的红外光谱也不同”。

 

《欧洲药典质量标准的起草技术指南》中也认为“红外光谱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用于鉴别非电离有机物质(不是有机酸或碱的盐)的独立方法”。

 

在我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为配合《中国药典》的实施,出版了《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一卷(1995)、第二卷(2000),第三卷(2005)、第四卷(2010)和第五卷(2015)。凡在《中国药典》和其他国家药品标准中收载红外鉴别或检查的品种,除特殊情况外,《药品红外光谱集》中均收载有相应的红外光谱图作为其对照图谱,这给广大药品检测工作者、药品生产者和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节约了购买相关对照品的成本。

 

一 原料药的鉴别

 

除另有规定外,应按照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的《药品红外光谱集》各卷收载的各光谱图所规定的方法制备样品。具体操作技术参见《药品红外光谱集》的说明。采用固体制样技术时,最常碰到的问题是多晶型现象,固体样品的晶型不同,其红外光谱图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当供试品的实测光谱与《药品红外光谱集》所收载的对照图谱不一致时,在排除各种可能影响光谱图的外在或人为因素后,应按该药品光谱图中备注的方法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再绘制光谱图进行比对。如末规定该品种供药用的晶型或预处理方法,则可使用对照品,并采用适当的溶剂对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重结晶,然后依法绘制光谱图进行比对。如已规定特定的药用晶型,则应采用相应晶型的对照品依法进行比对。当采用固体制样技术不能满足鉴别需要时,可改用溶液法或ATR法或显微红外法绘制光谱图后进行比对。

 

二 制剂的鉴别

 

1.分类

(1)不加辅料的制剂:如无菌原料直接分装的注射用粉针剂及不加辅料的冻干剂和胶囊剂等其他成品,可直接取内容物绘制其红外光谱图进行鉴别。

(2)单方制剂:一般采取简单的提取分离方一法就能有效地去除辅料,可根据不同剂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取干燥后的提取物绘制其红外光谱图进行鉴别。

(3)复方制剂:一般情况比较复杂,可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前处理

(1)预处理:对可能影响样品红外光谱的部分,在提取前应尽量去除,如对于包衣制剂应先去除包衣、双层片将两层分开等。

(2)提取:一般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对待测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如品种项下未规定提取方法,对国外药典已收载有红外光谱鉴别的制剂或有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的品种,可参考相关文献方法进行处理。对于无文献资料的药物制剂,可根据活性成分和辅料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首选易挥发、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为提取溶剂,如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石油醚、乙醇、甲醇等;如标准光谱集中有转晶方法,或可获得原料药的精制溶剂,最好选用与转晶方法相同的溶剂或精制溶剂。若首选溶剂不适用,可考虑混合溶剂。一般所选溶剂为无水溶剂,提取时有机层可加无水硫酸钠除去水分。

根据活性成分和辅料的溶解度不同,通过选择适合的溶剂既能提取活性成分又能去除辅料,则采用直接提取法。对于多数药品,一般选用的常用溶剂如水、甲醇、乙醇、丙酮、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乙醚、石油醚等就能基本达到分离效果,非极性溶剂的效果比极性的好。一般非电离有机物质(不是有机酸或有机碱的盐)采用此法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如冻干制剂的常用辅料均不溶于乙醇和甲醇,用醇提取均能获得满意的结果;辅料只有水的液体制剂,可蒸干水分后绘制红外光谱图。对于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宜选择萃取法,可根据活性成分和辅料性质选用直接萃取法,当有机酸或有机碱的盐类药物经直接提取法不能够获得满意的光谱图时,一般采用经酸化(或碱化)后再萃取的方法,但需与活性物质(酸基或碱基)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对。

含有待测成分的提取溶液经过滤后,可选择析晶、蒸干、挥干等方法获得待测成分;必要时可经洗涤、重结晶等方法进行纯化。

 

3.干燥

可根据《药品红外光谱集》备注中的干燥方法对待测成分进行干燥,也可采用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干燥失重方法或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1干燥失重测定法项下的方法进行干燥,可视待测成分情况适当增减干燥时间。其他情况可参考第四节中“四、注意事项”项下“3”的操作方法进行处理。

 

4.比对

(1)辅料无干扰,待测成分的晶型不变化,此时可直接与对照品的图谱或对照图谱进行比对。

(2)辅料无干扰,但待测成分的晶型有变化,此种情况可用对照品经同法处理后的图谱进行比对。

(3)待测成分的晶型不变化,而辅料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此时可参照原料药的对照图谱,在指纹区内选择3~5个不受辅料干扰的待测成分的特征谱带作为鉴别的依据。鉴别时,实测谱带的波数误差应小于规定值的0.5%。

(4)待测成分的晶型有变化,辅料也存在干扰,此种情况一般不宜采用红外光谱图进行鉴别。

 

三 多组分原料药的鉴别

 

多组分原料药是原料药中的一类特例,抗生素中的一些大环内酯类药物如乙酰螺旋霉素和青霉素等都是多组分原料药。在药品标准中,这类原料药的多组分之间的比例虽有明确的规定,但这些比例不是定值,而是一个范围,从本质上,多组分原料药是一个混合物,这类药物的红外光谱与单组分药物的红外光谱有一定的区别,在报告鉴别结果时应予以注意。因此,对多组分原料药进行鉴别时,不能采用全光谱进行比对,可借鉴“4。比对(3)”项下的方法,选择主要成分的若干个特征谱带,用于组成相对稳定的多组分原料药的鉴别。

 

四 结果判定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药品进行定性鉴别时,主要着眼于供试品光谱图与对照光谱图全谱的比较,即首先是谱带(即吸收峰)的数目(即峰数)是否一致,其次是谱带的位置(即峰位)是否一致,然后是各谱带的相对强弱(即峰强)是否一致,最后是谱带的形状(即峰形)是否一致。若供试品光谱图的峰数、峰位、峰强和峰形与对照图谱一致,则认为供试品的光谱图与对照光谱图一致,通常可判定两个化合物为同一物质(只有少数例外,如有些光学异构体或大分子同系物等);若两个光谱图不同,则可判定两个化合物不同。但下此结论时,需考虑供试品是否存在多晶型现象、纯度如何、仪器的性能如何,以及有无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水蒸气、有机溶剂蒸气及样品的纯度和仪器的分辨率等因素均会影响吸收峰的峰数;仪器的分辨率和波数精度等会影响吸收峰的峰位;样品和溴化钾/氯化钾的研磨程度、片子的均匀性、样品在片子中的浓度及环境湿度等因素会影响吸收峰的峰强或峰形。进行光谱比对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此外,采用固体样品制备法,如遇多晶型现象造成实测光谱图与对照光谱图有差异时,一般可按照《药品红外光谱集》中所载的重结晶处理法或与对照品平行处理后测定。但如对药用晶型有规定时,则不能自行重结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采用糊剂法、薄膜法和溶液法制样的样品,要扣除相应的溶剂吸收峰后再进行比对(即不把溶剂吸收峰所在的位置作为比对的区域)。如液状石蜡,要扣除2960~2850cm-1、1461cm-1、1377cm-1和722cm-1等处的吸收峰;四氯化碳,要扣除3600~2800cm-1、1600~1500cm-1、1280~1200cm-1、1100~980cm-1和850~730cm-1等处的吸收峰;二硫化碳,要扣除2220~2120cm-1和1630~1420cm-1等处的吸收峰;三氯甲烷,要扣除3020~2970cm-1、1400~1200cm-1和760~620cm-1等处的吸收峰等。

 

不同国家的药品质量标准(主要是指药典)在采用红外光谱法对药品进行鉴别时,比对的对象有所不同。在《美国药典》中,主要是与对照品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对;在《英国药典》和《日本药局方》中,主要是与对照图谱进行比对,也有一部分品种是与对照品的图谱进行比对;在《中国药典》和其他国家药品标准中,主要是与对照图谱进行比较。在《英国药典》和《日本药局方》中,对照图谱作为附录直接收载在药典中;在《中国药典》或其他国家药品标准中,作为比对对象的对照图谱收载在各卷《药品红外光谱集》中,当新卷收载与旧卷相同光谱号的光谱图时,旧卷图谱作废。

 

分享到:

来源:北京药研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