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抗拉强度>1450MPa!100万次无限寿命!新型含Nb弹簧钢

    本文结合国内弹簧钢冶炼及工业化水平,采用铌微合金化技术,通过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等途径,开发抗拉强度大于1500MPa新型含Nb高强弹簧钢原材料LPD65,并对新型含Nb高强弹簧钢原材料LPD65的热处理性能、力学性能、疲劳性能进行研究,验证其是否满足商用车悬架系统轻量化板簧设计需求,以及国内主机厂对轻量化悬架板簧疲劳寿命的要求。

    2022/05/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振动摩擦焊接法制备高滑石粉填充PP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本文以PP-Talc40%体系为原料,通过注塑成型制备焊接样条。采用试验设计方法(DOE),研究了焊接深度、压紧力以及振幅三个主要因子对焊接强度的影响。同时探究了不同的焊接工艺,包括:深度、振幅、压紧参数以及焊接工位等对PP-Talc40%体系焊接强度的影响。

    2022/06/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镍对提高钢材强度和耐腐蚀性有何关键作用?

    镍具有一定的强度、良好的延展性。不锈钢中添加镍,可以增强钢材的耐腐蚀性,可实现强韧、可延展和坚固的焊接,进而确保不锈钢可用于坚固耐用的结构中。类似结构包括由 Renzo Piano设计的意大利新圣乔治大桥。新桥是在旧桥发生灾难性倒塌后建造的。钢筋是确保桥梁耐用性的关键环节。通过采用不锈钢加固,确保新桥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

    2022/06/1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医疗器械转化导向的可降解生物材料设计:以软骨修复产品为例

    随着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的跨学科融合,生物材料的研究和临床转化正在快速发展。然而,生物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其转化产品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本文试图通过数据和发展历史对比创新和转化两种思维模式,结合研究者、企业、法规和临床专家的观点,以期给研究者一个全面和平衡的认识,从而促进创新和转化的融合。

    2022/06/1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影响磷酸钙骨水泥药物释放的因素

    磷酸钙骨水泥(CPCs)因其具备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可注射性和自凝性,已成为最经济有效的生物材料,可作为骨缺损填充材料。由于CPCs能够稳定释放各种有机分子,也被广泛用作药物递送载体。本综述汇编了过去25年中CPCs的药物可控释放情况,阐明了CPCs的特性与药物释放之间的动力学和力学相关性,可指导具有定制药物释放功能的骨缺损填充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2022/06/2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注意事项

    高压蒸汽灭菌用途广,效率高,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的沸点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当蒸汽压力达到1.05kg/cm2时,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121℃,经15~3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传染性标本和工作服等都可应用此法灭菌。

    2022/07/0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无定型固体分散体的热稳定性研究

    本文概述了热稳定性的研究意义,考虑了与预测和控制稳定性相关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以及无定型固体分散体的热稳定性。从物理化学角度评估无定型固体分散体的热稳定性,是从动力学(运动)和热力学(能量)角度进行的,重点是活化能和脆性,以及ASD设计的所有其他相关参数。

    2022/07/0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官方答疑

    2022年6月15—6月17日北京市药监局开展了“医疗器械注册新政策培训会”,此次培训主题围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新政策下医疗器械的境内外临床试验设计、数据递交要求及辅助决策类、体外诊断试剂类的临床试验要求等临床试验相关法规进行讲解,会后器审中心老师对学员提出的共性问题分别从八个方面进行了集中答疑,并从审评角度给出相关问题解决的最优路径

    2022/07/11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不同加载频率动态交变循环载荷对AZ31镁合金的体外生物降解行为的影响研究

    真实的生理环境会对医用镁合金植入材料施加不同频率的动态载荷,进而影响镁合金的降解行为。本研究设计并搭建了体外模拟动态交变循环载荷降解实验平台,研究了不同频率(f )的动态载荷下AZ31镁合金的降解。研究表明动态载荷环境加速了镁合金的体外降解,在低频范围内降解早期,腐蚀电流密度(icorr)与f 之间存在lnicorr~f 的关系。

    2022/07/1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国产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我国发展国产医疗器械应进行宏观层面的综合布局,释放有利于医、工、信结合的各种要素资源,推动国产医疗器械自主研发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将医、工、信引领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打造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政府层面做好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2022/07/2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