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很多抗肿瘤生物药物首次上市的给药途经是静脉(IV)注射,为增加给药便利性,降低成本,多个药物后续均开发了皮下(SC)给药途径。考虑到皮下给药注射体积有限,通常2mL以内。大多数治疗性生物制品需要高给药剂量,有时候浓度不够,体积来凑,如果超过该体积,制剂处方中通常会加入一款关键的辅料——透明质酸酶(又叫玻璃酸酶)。玻璃酸酶能够实现更大的皮下给药体
2025/07/0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牙科玻璃离子水门汀又称聚链烯酸盐玻璃水门汀、玻璃离子体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一般为粉液状或糊状,是经氟铝硅酸盐玻璃粉与聚链烯酸水溶液反应,或经氟铝硅酸盐玻璃粉/聚链烯酸粉混合物与水或酒石酸水溶液反应而固化的水门汀,为三类医疗器械。本文对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研发实验要求、相关标准与主要风险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2021/07/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近期,南京大学魏辉教授等人通过将类过氧化物酶rGO@FeS2纳米酶与可产生乳酸和H2O2乳酸杆菌相结合,开发了一种响应性透明质酸(HA)水凝胶rGO@FeS2/Lactobacillus@HA(FeLab)。
2023/05/23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经异物检查和数据推断,注射液中的微粒可认为是药液中的酮咯酸与玻璃瓶中迁移出来的钙反应生成的酮咯酸钙,由于酮咯酸钙的生物活性未知,并不能排除其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但此类异物的存在,对注射液使用时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影响,故应在药物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给予重视,若在临床使用时发现可见异物,应立即停止使用。此外,应用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对可见异物进行
2022/08/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ProTide前药技术是核苷类药物领域应用最成功的前药技术之一。其设计原理是将核苷膦酸/磷酸类药物分别通过磷酯键/磷酰胺键(芳基模块/氨基酸酯基模块)与极性基团连接形成磷酯/磷酰胺前药,通过掩蔽极性基团来降低分子极性增加透膜性,当前药吸收进入体内后再经特定酶水解释放原型药物。
2021/05/1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浮法玻璃、着色玻璃的检测标准与检测项目
2019/04/17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钢化玻璃检测设备
2017/04/24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玻璃量器的正确使用要求
2017/07/22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本文介绍了软毛青霉酸的两种检测方法。
2024/09/2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通过实验室分析手段来进行评价,我们可以用来筛选酶制剂的优劣,了解植物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pH的稳定性、底物的浓度对酶活性检测的影响等数据,从而完全反映添加植物酶后饲料的真实使用效果。
2022/04/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