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清华大学医学院刘静教授课题组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卢洁教授课题组利用液态金属材料的放射成像能力,开发出一种液态金属纹身贴片,不仅可以贴敷在皮肤表面检测人体生理信号,而且可以帮助医生在CT图像中准确定位病灶位置。
2020/05/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2021年3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东华大学合作,在出版的《自然—医学》上发表了题为“A perfusable, multifunctional epicardial device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and tissue repair”的文章,研究阐述了一种可灌注、多功能心外膜装置,可改善心脏功能和组织修复。
2021/03/2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吴皓教授领衔团队研发的“国产人工听觉脑干植入系统”实现成果转化签约。据悉,国产中枢人工听觉重建装置已研制成功,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标志着无法通过人工耳蜗重建听力的耳聋患者有望迎来“新声”。
2021/07/19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范存义、钱运及欧阳元明等在科爱出版创办的期刊 Bioactive Materials 上联合发表题为:负载脂肪干细胞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纳米支架介导干细胞成神经分化用于神经修复的研究论文。
2023/02/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近期,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报道了一种新型骨靶向给药系统Asp6-β-CD@NFX,负载疏水性药物诺氟沙星后,能有效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并有效解决骨感染的局部治疗问题
2023/03/16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和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一款新型磁性纳米机器人---FTP nanorobot,实现诱导靶动脉瘤的快速栓塞,无需植入支架等传统介入手术器械。
2024/09/1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明光学镊子和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三位科学家:Arthur Ashkin“用于光学镊子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Gé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为他们生成高强度,超短光脉冲的方法”。
2018/10/0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有人认为,IVD仪器涉及高速自动化、精密光学、非标结构、集成电路、流体力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整合,开发难度极高;有人认为,IVD仪器无非是整机厂商问上下游采购核心部件,组装成一个XYZ平台,再加点光学检测,再做个整机验证,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2020/11/2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现今市面上的光学膜产品种类繁多,功能不尽相同,依材料可简单区分为同向性的高分子膜(Isotropic Polymer Film)以及异向性液晶膜(Anisotropic Liquid Crystal Film)两大类,本文将聚焦于异向性液晶膜或液晶聚合物薄膜的原物料—UV反应性液晶材料作简单介绍。
2020/12/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采用光学跟踪和/或电磁跟踪技术,用于引导经皮置针或跟踪导航手术器械的手术导航系统是否必须提供基于临床试验的临床评价资料?
2021/04/09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